穩外資擴內需,外資企業在華髮展迎更大機遇

全國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3月16日,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在京舉行2025年全國兩會精神宣介會,幫助在華外資企業、國內外公關機構等更好地了解兩會精神及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舉措。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我國將錨定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將擴大內需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同時開展穩外資行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蔣毅在解讀我國宏觀經濟形勢時介紹,202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邁上130萬億元的新台階,達到134.9萬億元,增長5%,高於全球經濟增速。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的基礎、韌性、潛力全球有目共睹。

蔣毅表示,經濟的新引擎彰顯發展新生機,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去年超過了18%。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9%,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快3.1個百分點。我國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000萬輛的國家,佔全球產量的比重超過60%。「中國芯」快速增長,集成電路年出口額超過1.1萬億元。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蔣毅表示,錨定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我國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一方面,大力推動擴大內需與改善民生相結合、投資於物與投資於人相結合,把政策力度轉化為民生溫度。另一方面,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相融合,將在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等方面出台相關政策措施。

外資企業在華髮展迎更大機遇

我國在擴大開放、吸引外資方面有哪些重點舉措?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王亞介紹,在外資市場准入方面,我國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並不斷放開市場准入。自2013年第一版上海自貿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出台以來,共進行了8次修訂,特別管理措施條目從最初的190條縮減至2024年版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的29條。我國在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已全部取消,外資企業在華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自主開放方面,我國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率先取消了互聯網數據中心、內容分發網路、互聯網接入服務等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在部分自貿試驗區,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從事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13家外資企業獲批增值電信業務,48家外資企業生物技術項目落地,兩家新設外商投資醫院獲批,還有不少外資企業在試點開放領域的投資項目正積極推進。

王亞透露,商務部已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形成《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將圍繞擴開放、促投資、強平台、優服務展開行動。他進一步解釋,今年,我國將聚焦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適時進一步擴大開放試點,研究制定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的政策措施,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加大畜牧業、養老服務、文化和旅遊、體育、醫療、職業教育、金融等重點領域引資力度,讓更多外資企業享受稅收等優惠政策。

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資金翻倍

宣介會上,主講人還和與會企業代表進行了互動。「商務部在招商引資方面將開展哪些重點活動?」「將為重點外資項目提供哪些服務?」……不少外資企業代表踴躍提問,氣氛熱烈。

針對企業的關切,王亞介紹,今年商務部將制定打造「投資中國」品牌的年度實施方案,精心設計「投資中國」系列活動,通過央地協同聯動,開展境外投資促進活動,圍繞標誌性展會、投資促進機制、品牌賦能、境外招商等開展招商引資行動,其中,將重點辦好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貿易投資洽談會,打造「投資中國」標誌性展會,同時,依託夏季達沃斯論壇等經貿活動舉辦投資推介會,還將赴國外開展專題推介、項目對接、企業座談等活動。「我們將更好地發揮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的作用,為外資項目落地中國提供優質的服務。」王亞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一些企業代表也對如何擴大內需這一問題格外關注。蔣毅表示,目前急需解決消費能力不足、優質供給不足和消費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的問題。今年的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資金將翻倍,從去年的1500億元增加到3000億元,不僅量增加,支持範圍也進一步擴大,同時也將優化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資金分配,簡化補貼支付流程,完善資金監管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未來可期。」 與會代表們紛紛表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一系列改革發展任務,中國展現出了繼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充足底氣。同時,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值得全球共同期待。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