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3·15晚會:「砍頭息」再現!借貸寶、人人信平台違規操作被曝

「本以為借筆錢解燃眉之急,沒想到卻掉進了無底洞。」洪先生的這句感嘆,道出了不少陷入電子簽借貸困境者的心聲。如今,在短視頻評論區、網路社交平台,「電子簽」借錢的話題熱度居高不下,看似新潮又便捷的借款方式,實則暗藏洶湧。

2025年初,洪先生和王女士都因資金周轉難題,在網上找到了放款人。儘管對方給出的利率離譜,可救急心切的二人還是答應了。洪先生借5000元,王女士借30000元,分別在借貸寶和人人信這兩個電子簽約平台簽了欠條和借條。這倆平台打開後,「欠條借條」功能十分醒目,還羅列著「法院認可」等看似正規的服務。

但實際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洪先生借5000元,到手只有3500元,7天卻要還5000元,這高額利息就是典型的高利貸和砍頭息;王女士借30000元,到賬14000元,卻要還30000元。原來,放款都是通過微信、支付寶私下轉賬,平台對實際放款金額不審核,對真實借款記錄也不核實。在借貸寶簽了正規電子欠條,交易卻在微信完成,洪先生完全沒料到會是這樣。

調查發現,不少在借貸寶籤條借款的人都有類似遭遇。借貸寶平台對交易憑證、放款收款方式不管不問,只要有借貸行為,就向借款人收「出證費」。借款人還不上錢,平台給出展期的辦法,可放款人私下又額外收利息,每次展期平台都要收出證費。洪先生多次展期後,還的錢遠超本金,要求銷賬卻被放款人刁難,他不展期不還錢,平台又收逾期費,債務就這樣不斷累積。

記者以放款人身份前往借貸寶總部。業務負責人大力推薦平台的借條、欠條功能,可當被問到放款人用非法手段侵害借款人權益時,卻顧左右而言他,還暗示用打欠條功能線下收利息,明顯對平台被高利貸利用一事知情,卻只想著掙借款人的錢,不管其權益。

在借貸寶借錢的消費者本想靠法律維權,可放款人早有準備,借款人因不知其身份信息,根本無法起訴。明明雙方都在平台認證,為何借款人找不到放款人信息?記者又來到人人信公司。這裡對違規操作同樣不管,經理還傳授規避法律監管的「竅門」,讓用假賬號,甚至建議用老人、殘疾人、去世人的信息,還說網上花2000元就能買到全套資料,如此一來,平台的實名認證成了擺設,出問題誰都不用擔責。

從這些情況來看,電子簽借貸的亂象令人擔憂。借貸寶和人人信這類平台,打著正規的幌子,卻對違規行為縱容,甚至引導放款人規避法律。借款人在急需資金時,輕易相信平台,結果陷入高利貸的深淵。這背後,反映出監管的缺失。監管部門必須加大監管力度,完善相關制度,嚴格審查平台的運營模式和業務流程,對違規行為嚴懲不貸,不能讓這些平台繼續侵害老百姓的利益。

作為普通人,我們在面對各種借貸誘惑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急需資金時,要多了解借款渠道的合法性和可靠性,不能只看表面的便捷。同時,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仔細閱讀借款合同條款,不輕易簽署對自己不利的協議。希望大家都能遠離電子簽借貸陷阱,守護好自己的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