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忠
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實施,人民群眾的健康素養逐漸提升,健康消費熱情也不斷走高。
「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加上人口老齡化趨勢進一步催化銀髮經濟,健康消費成為消費升級重要方向的趨勢明顯。」全國人大代表、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立忠表示。
他希望生命科技產業激發創新活力,以高質量的供給,支撐健康消費升級。
健康消費需求井噴,供需矛盾亟待破解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4.5%,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然而,消費市場仍面臨顯著問題:一方面,居民儲蓄率逆勢攀升,總儲蓄餘額突破151萬億元;另一方面,消費結構嚴重失衡——食品煙酒、居住支出佔據居民消費前兩位,醫療保健支出佔比僅為9%,位列第五。
「這種結構失衡背後,是健康消費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戴立忠指出,2024年我國健康管理市場規模已超2萬億元,預計2028年將突破3萬億元,然而,目前我國健康消費依然集中在保健品、醫美、口腔等領域,甚至存在不少瞄準老年人的虛假偽劣保健品,對人民幸福產生負面影響。此外,疾病精準預防、主動健康管理、個性化診療方案等高質量健康產品與服務缺失,使得百姓的健康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力度補齊基層醫療短板,基層醫療機構患者首診率已經略超50%,但仍低於世衛組織建議的80%目標,「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虛假健康產品泛濫等問題,直接抑制了消費潛力釋放。」戴立忠說。
與此同時,生命科技產業作為支撐健康消費升級的關鍵領域,卻面臨研發周期長、投入高、成功率低的困境。
戴立忠告訴《民生周刊》記者,一項新的精準診斷篩查試劑從研發到臨床試驗,平均需要投入2000萬至5000萬元,需要7年左右時間。如果投融資環境持續低迷,未來三年內,中國超過90%的生命科技企業可能面臨嚴峻的現金流危機。「如果不突破這些瓶頸,我國將錯失生命科技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
將健康消費納入國家促消費政策重點領域
如何讓消費更好地服務百姓健康?戴立忠認為,健康消費不應該局限於市場自發行為,需要國家層面的戰略引導。
戴立忠表示,準確識別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設立健康消費專項補貼資金,對購買健康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給予一定比例的現金、消費券或稅收減免補貼,提高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引導培育科學的健康消費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全球調查結果顯示,全世界真正健康者僅5%,找醫生診治疾病者約佔20%,剩下75%的人則正處於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渡狀態,即亞健康狀態。這一數據凸顯了主動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主動健康包括良好的生活方式、積極投入健康措施、及時就醫並遵醫囑,比如,健康飲食、科學運動、定期體檢等主動健康關係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要每個人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要加強健康消費的觀念普及,提升百姓主動健康意識,幫助形成正確科學的健康消費理念,促進消費結構的調整升級。」戴立忠說。
假冒偽劣健康泛濫嚴重影響了健康消費市場的秩序,戴立忠提出,規範健康消費市場准入,加強健康消費市場監管,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制售假冒偽劣健康產品行為,營造安全放心的健康消費環境。
加強生命科技創新,賦能健康消費
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給我國的生命科技產業帶來新的機遇。
「AI算力推動數據加工能力呈千萬級上升,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將持續飛速推出。健康消費需求將成為新時代全球範圍內最強市場驅動。」戴立忠說。
他希望我國充分抓住人工智慧優勢,深入推進「人工智慧+醫療」,開展生命科技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鼓勵電子、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不同專業和領域的高校院所、醫療機構、企業跨界聯合建立研發中心和創新平台,提供更多科技含量高,可及性高,能有效預防疾病,提升生活質量的健康消費產品、方案與服務,同時創新更多消費場景,滿足群眾井噴式的健康消費需求。
「以呼吸道疾病為例,通過AI輔助診斷,基層醫生首診準確率可提升至90%以上,這將大幅緩解『看病難』問題,釋放基層健康消費需求。」戴立忠說。
他認為,在人工智慧技術的加持下,生命密碼正在加速解碼,產品研發成本大幅降低,中國生命科技創新效率和領先的科技成果產出將指數級提升,中國生命科技產業完全有能力迎來裂變,在全球佔據主導地位。
戴立忠提出,完善政策支持及金融支持體系,大力支持生命科技領軍企業充分發揮龍頭引領作用,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切實以生命科技賦能醫療健康消費,引領產業升級,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和生命科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關注民生周刊視頻號
記者 | 羅燕
編輯 | 姜玉函
責編 | 李雪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