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觀察丨平台上門驗貨模式落地 或將進一步推動閑置經濟邁向品質化

封面新聞記者 付文超

近日,c2c閑置交易基礎能力建設又有了新看點。3月3日,最新數據顯示,每天通過驗貨寶成交的商品交易額峰值已近1億元。據悉,閑魚驗貨寶還將於3月推出「上門驗貨」服務。

據介紹,通過驗貨寶「上門驗貨」服務,可以極大地縮短驗貨服務時效。買家下單後,附近驗貨服務中心的工程師就會按約上門進行商品檢測,併當場生成報告,經買家確認後貨品就會直接發往買家處。而此前,驗貨寶採取「用戶寄送—驗貨倉檢測—發貨」模式,雖保障了可靠性,但商品交易過程中仍需經過兩段物流。而從「送檢」到「上門檢」,這一新變化將傳統驗貨模式中約50小時的物流及檢測時間縮短至「即時驗貨」,實現交易鏈路的高效閉環。

驗貨寶相關負責人介紹,上門服務不僅為買家節省了等待時間,還能幫助賣家以高於回收價的價格售出商品,對於買賣雙方而言都是多了一個更高效的選擇。據悉,一般而言,個人通過驗貨寶交易賣出的商品價格往往能比傳統回收價高出15%。

「驗貨寶計划進一步拓展服務品類,加大ai等新技術在產品內的應用,深化與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合作,持續完善閑置交易的信任基礎設施建設。」驗貨寶相關負責人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閑置物品交易具有非標準化的特點,交易信任問題始終是閑置流通的基礎。上門驗貨模式的落地,或將成為閑置經濟進一步邁向高效化、品質化的一個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