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氪、領克合併背後:車圈「整合」時代來了

「極氪和領克的合併對於控股集團的戰略意義,也是要品牌繼續向上,不是簡單地靠價格戰,企業要靠自己的技術、產品、品質的競爭力,形成好的品牌,來參與市場競爭。」2月14日,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科技集團CEO安聰慧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歷時三個月,極氪與領克的合併最終塵埃落定。

2月14日,極氪、吉利汽車分別發布公告,宣布極氪完成領克收購及注資事項。交割完成後,極氪將持有領克51%的股份,其餘49%股份將繼續由吉利汽車旗下全資子公司持有,這也意味著領克正式成為極氪非全資附屬公司。同時,極氪科技集團正式宣告成立,旗下擁有極氪汽車和領克汽車兩大品牌。

領克的名字並不會隨著併入極氪科技集團而消失,據了解,極氪科技集團未來將堅持雙品牌戰略,並對兩個品牌進行了清晰的定位區分。極氪主攻30萬以上市場,以中大型車為主,中型車聚焦純電,大型車聚焦超級電混;領克則主打20萬及以上市場,小型車聚焦純電,中大型車聚焦混動。

極氪和領克的「合體」並不讓人感到意外。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高,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愈引愈烈,過去「多生兒子好打架」的多品牌戰略正在慢慢落幕,成本控制與技術創新、整合正在成為行業競爭的核心。不論是集團內部自有品牌,還是各自獨立的車企,都無法躲過統一協同的核心趨勢。

極氪和領克的合併最早可以追溯到《台州宣言》。2024年9月,吉利控股集團在台州國際汽車工業博覽會上發布《台州宣言》,宣布吉利控股集團將進入戰略轉型全新階段。集團將通過「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五大舉措,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同年11月14日,吉利控股集團宣布對極氪、領克進行股權結構優化,稱要堅定不移推動內部資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作為2024年度車圈裡最受矚目的事件之一,也昭示著汽車市場已經進入需要「抱團取暖」的激烈戰場。

極氪和領克兩個發展狀態良好的品牌為何選擇合併?用安聰慧的話來說,「領克品牌和極氪品牌沒有合併前,確實存在著產品的重疊以及對於研發資源的重複投入,這種情況是存在的。正因為這些情況,我們才選擇合併。」

從產品層面來看,領克在純電領域下的第一步棋——領克Z10,並未像吉利控股集團預想的計劃聯合極氪001與007實現對小米SU7的狙擊,反而因過於相近的外觀、定位,Z10與001產生內訌。這一問題同樣出現在領克Z20與極氪X身上。產品定位的重疊、研發成本的重複投入已然成為制約兩個品牌「美美與共」的首要因素之一,合併、整合不可避免。

「領克和極氪合併後,會形成平台化的戰略。領克、極氪將全部使用極氪自研的高階智駕系統。對於領克品牌,領克900將會率先使用極氪浩瀚智駕,也會使用最新的英偉達Thor晶元。」安聰慧說道。隨著極氪科技集團的成立,極氪、領克之間的技術壁壘也將正式變成各取所長,除了技術共享帶來的研發投入費用的降低,合併後的優秀成本控制表現還將體現在採購、營銷、服務、物流等各個領域。

據悉,極氪、領克合併後,整合之後極氪科技集團將實現核心技術全覆蓋,擁有產業鏈核心技術的全棧自研與軟硬結合的創新能力;同時降本和資源優化方面也將產生更大效益,預計研發投入將節省10%~20%,研發費用率預計從11%降到6%,生產製造節約3%~5%,管理費用節省10%~20%。

根據官方公示的信息,新成立的極氪科技集團定位高端豪華新能源汽車集團,同時也給自己立下「軍令狀」:2年完成產銷百萬台的目標。可以說,極氪與領克的成功合併為車圈「整合」開了個好頭。

從去年開始,國內傳統車企便接二連三的開始進行品牌整合。

2024年10月,長城歐拉宣布ORA App預計將於同年12月初再各大應用市場下架,其後續所有相關服務將全面遷移至長城汽車App。而在今年2月8日,哈弗汽車總經理趙永坡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接下來將同時負責哈弗和歐拉兩個品牌的管理工作。

這一人事變動的背後可以看出長城集團對於旗下品牌架構重新梳理和布局的考量。數據顯示,歐拉汽車2024年批發銷量為6.33萬台,相較於2023年同比下滑41.69%,是長城旗下銷量滑坡最為嚴重的子品牌。而在剛剛過去的1月,歐拉僅售出2193台,同比下滑63.46%,在新能源爆火的當下,取得這樣的市場表現著實令人「大跌眼鏡」。從產品更新頻率來看,在2023年後歐拉再也沒有新車型上市,已然成為長城的「棄子」。

此次與長城其它子品牌的合併重組,或將藉助其它品牌成熟的渠道和組織架構,幫助歐拉品牌降低研發與運營成本,重新錨定市場定位,加快新車型的推出。

無獨有偶,在吉利控股集團宣布對極氪、領克進行股權結構優化時,上汽乘用車官宣榮威與飛凡兩大品牌進行合併。標誌著獨立運營後「屢屢碰壁」的飛凡汽車正式回到了上汽乘用車的懷抱。

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透露,飛凡與榮威的營銷服務機構融合將是未來的工作重點,預計2024年底將有100家榮威飛凡經銷商門店開業,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除了對飛凡的調整,此次合併也包括對榮威品牌的產品線的梳理。目前,榮威品牌在售車型包括燃油車、插混、純電,轎車、SUV、MPV等多種動力形式、橫跨多細分市場的繁雜矩陣,因此飛凡與榮威的整合還將包含品牌和產品線的重新定位。

進入2025年,東風與長安擬合併重組的消息更是引起軒然大波。2月9日晚,包括東風股份、東風科技等「東風系」,以及長安汽車、東安動力等「兵裝系」上市企業近乎同時發布公告,稱間接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引發外界大量猜測,長安、東風兩大汽車集團或將重組。

回望2024年,長安深藍在年末迎來銷量爆發,長安馬自達與長安福特也實現正向增長;反觀東風集團,嵐圖銷量尚未出現起色,奕派品牌與自家其他子品牌出現「內鬥」,東風本田和東風日產兩頭「現金奶牛」銷量紛紛下滑。長安和東風的合併,可以直接減少二者在市場上的直接競爭。同時,在研發成本、採購價格、技術創新等領域都將產生1+1>2的效果。

綜合來看,傳統車企的品牌整合不僅是應對市場壓力的被動選擇,更是主動尋求資源優化、提升競爭力的戰略舉措。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車企通過整合品牌、優化資源配置,將有助於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然而,整合過程中如何平衡品牌定位、避免內部競爭,仍是車企需要面對的重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