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次降息,意味著什麼?會不會我們血刃對手又進一步?
曾經盲目自信想收割全球全面加息的政策再次「熄火」,可以看出本輪美聯儲降息是徹徹底底之前加息自信帶來的惡果,之前加息並沒有取得自己想達到的目的,或者說根本沒有達到,甚至離目標差之千里。
為什麼這麼說呢?可能有不服的,甚至說你這是盲目自信,畢竟美國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個政策下來不可能僅是賠本賺吆喝,或者說,美國的智囊團並不是吃素的,要知道利用短暫的200多年就登頂世界之巔,你還認為它是一群蠢貨嗎?
但是此次確實是徹底的敗了。
據央視新聞消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當地時間12月18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到4.25%至4.50%之間,符合市場普遍預期。
為什麼說降個息就敗了呢?大家都知道,包括全世界都知道,美國加息的目的,也是陽謀,造成美元迴流,它國美元枯竭,經濟惡化,資產大幅貶值,特別是它國優質資產,此時,美元再殺個回馬槍抄底,以特殊低價抄它國的優質資產,達到補平它35萬億債務的窟窿,甚至還想大賺一筆,可是如今,事與願違。之前的目的成了空中樓閣,反而債務窟窿越來越大。
就在降息當天,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決定召開新聞發布會,他表示,美聯儲今後考慮調整政策利率時應該會「更加謹慎」。鮑威爾稱,12月的降息決定更具有挑戰性,但卻是「正確的決定」。
鮑威爾使用了「更加謹慎」和「正確的決定」兩句話,明顯隱含了兩層意思。
第一,隱含美聯儲的加息政策並不那麼嚴謹,決策上是失誤的,對之前的政策並不滿意,或者說並沒有達到目的,大家公認的,美聯儲加息的時間點並不是最佳的時間點,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都不處在最佳的時間軸線上,這種盲目上政策、上強度,勢必造成「殺敵八百,自損一千」,戰術上是失敗的,更談不上在戰略上取得大的戰略成果,只能慢慢地享受著惡果,眼睜睜的看著35萬億的債務窟窿越陷越深,如今只能抽車保帥。
第二,降息變成了正確的決定,可見,之前的加息政策對美國來說也是泥菩薩過河,都是自身難保,經濟也陷入了危機,高債務下難扛5.5%的高利息,如今開啟印鈔機也要掂量掂量,高利息成了壓垮美國的最後一根稻草,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美元信用陷入了危機,有被替代的風險,降息成了唯一的正確選擇。
但對於中國來說,我們的道路仍然是任重而道遠,自2018年3月23日起,中美貿易戰的硝煙已瀰漫超過六個春秋,其激烈程度絲毫不遜於真實的戰爭,可以說是到了血刃對手的地步,美國夢想我們這塊「大肥肉」,也只有僅有我們這麼大的體量,才符合美國35萬億債務的」口味「,且至今未見停戰的曙光。
當前,中美雙方在這場持久戰中陷入膠著狀態,比拼的是戰略定力與綜合國力,這不僅是對兩國智囊團的智慧與水平的嚴峻考驗,更如同兩位頂尖圍棋高手對弈,在中盤互絞「長龍」,任何一方的退讓都將導致滿盤皆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場貿易戰對我國而言,更多地帶來了積極正面的影響。華為不是法國的阿爾斯通,任憑美國肢解,而是促使我們優化產業布局,「備胎」轉正,集中力量攻克高精尖領域的「卡脖子」難題,不再過分依賴「國外的月亮更明」,從而明確了發展方向。
一個非常重要的統計數據,12%的人口生活在西方,88%的人口住在西方之外,如今,中國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已展現出強大的國際競爭力,能夠在全球市場中獨當一面,不斷擴大其影響力,亞洲同胞之東盟、非洲人、拉丁美洲人,他們看到,中國正在嘗試再次作為強大的文明回歸。
從1842年到1949年的百年國恥,中華文明並不總是碌碌無為這麼久,未來即便歐美國家可能繼續加大對我國的貿易制裁力度,但憑藉日益增強的科技與產業實力,憑藉幾千年強大的文明,中國仍將堅定不移地邁向全球製造強國的行列,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