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探索產業鏈供地 助力海南風電產業發展

  南海網12月8日消息(記者 譚琦)在大唐海南儋州12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現場,一台剛送達的風機,準備吊裝。

  大唐海南儋州12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在建設中。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供圖

  從裝配完成到送達項目現場吊裝,只需要120分鐘的車程。「每台機組能省近10萬元運費。」海南洋浦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周世輝說,項目一期安裝的60台10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均在此生產,光是運輸成本就省下近600萬元。

  海南洋浦海上風電產業園內,海上風電風機生產車間。記者 譚琦 攝

  這得益於海南洋浦海上風電產業園的建設,儋州對產業用地採取土地整體供應的策略,將風電產業的關鍵環節及核心項目所涉及的多宗土地進行集中供應。「我們看中儋州豐富的風力資源、洋浦港口的便利和產業鏈的聚集優勢。」周世輝說,海南洋浦海上風電產業園的建設整合了全產業鏈資源,促進「鏈上鏈下」循環,推進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發展。

  截至2024年12月,儋州市已成功為申能cz2海上風電示範項目、大唐cz3海上風電示範項目、遠景能源海南儋州零碳綠色能源裝備產業園項目、亨通海南海洋能源互聯與智慧運維項目以及江蘇海力海上高端裝備製造出口基地項目等7個風電項目供地850畝,涵蓋了風電產業的全鏈條。

  在不斷加強產業鏈供地的同時,儋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多措並舉,縮短企業的拿地周期,加快產業鏈企業的落地。

  「我們於今年初開工建設,年底一期可竣工投產。」大唐海南海上風電事業部安全監督與環保管理負責人劉國強說,開工前,項目周邊的道路已經具備通車條件,隨著項目的推進,市政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也在逐步完善。

  據介紹,儋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規劃先行,依託1500畝風電產業園規劃,引入主機及核心部件、大型設備製造及海纜生產等項目,與配套碼頭聯動布局,以加速形成產業集聚效應,並在產業落地前預先開展土地徵收程序、道路及基礎設施配套等前期工作,企業同步做好產業用地項目設計等報建前期工作,以確保項目落地後第一時間啟動土地供應流程。

  海南洋浦海上風電產業園內,海上風電風機生產車間。記者 譚琦 攝

  「打包」供地的模式在土地利用效率、產業布局合理性、基礎設施完善性、以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都有顯著優勢。

  「通過整體供地,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度和效率,有助於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還可以確保基礎設施的同步建設和投入使用,為入駐企業提供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儋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科選調生魯澤希介紹,在風電產業用地中,儋州預留了部分彈性用地作為戰略留白空間,未來可根據實際需要布局風電母港運維、船舶租賃、數據中心以及深遠海相關產業研發中心等系列公共配套服務或產業延伸鏈條,進一步促進風電產業的綜合發展與服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