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長期走牛是夯實中國經濟發展根基提高全民福祉的歷史重任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我國資本市場使命做出重要指示: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要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穩步推進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政策措施。

如果我們結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資本市場的要求和新國九條的出台,更有足夠的理由說明,國家就是要從政策端發力,決心把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互為依託共同發展的雙贏格局。


上證指數何時創歷史新高?

但是,中國股市的現實就是面對超級天量利好,總是處於一種天然免疫的狀態。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中國股市必然難以肩負夯實中國經濟發展根基和提高全民福祉的重託。為此,必須集思廣益,縝密分析,找到破除阻撓中國股市長期向好的弊端桎梏。

一、本輪行情為何形成嚴重滯漲

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第一負責人一同出席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三大部委分別宣布關於扶持股票市場的利好舉措。央行將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第一項是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通過資產質押,從中央銀行獲取流動性,這項政策將大幅提升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第二項是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和增持股票。

金融監管總局的利好舉措為:一是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支持其他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進一步加大對資本市場的投資力度。二是督促指導保險公司優化考核機制,鼓勵引導保險資金開展長期權益投資。三是鼓勵理財公司、信託公司加強權益投資能力建設,發行更多長期限權益產品,積极參与資本市場,多渠道培育壯大耐心資本。

10月8日,國家發改委提出努力提振資本市場的措施:有關部門將採取有力有效的綜合措施,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穩步推進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政策措施。

實際上,目前各項利好政策正都在加快推出和實施。

但是,在如此密集利好出台的加持下,股市並沒有出現投資者所期望的持續井噴行情。

這正是連續多年來中國股市最奇特現象的又一次重現:密集利好出台,股市不溫不火,稍有利空來襲,股指加速下跌。

其根本癥結在於弊端未能有效根治,進而對利好產生巨大反噬作用。連續16年,每當推出有利於股市向好的政策,隨即各種利空消息鋪天蓋地接踵而至,而接連不斷的做空交易機制出台,利好效果自然被各種做空交易化為無形。尤其是這兩年,股指走勢就是機構壟斷的量化交易和股指期貨期權融資融券轉融通形成巨大做空動能,圍獵中小投資者和股指走勢的兩年。2023年,可謂是中國股市有史以來利好政策舉措最為密集的一年,但是,卻成為市場對利好完全麻木加速下跌的一年。今年也不例外,8、9月份,幾乎將年初的反彈成果全部抹殺。


中國經濟需要超級牛市

我們不得不深入思考!今後十年,無論是承擔對中國經濟的推動責任還是面對被深套多年的投資者,中國股市唯一的目標就是如何走出像樣的一輪超級牛市。暫且不說是否能夠創出歷史新高,至少也要把沉澱鎖定蒸發的五十多萬億實實在在的資本解放出來。這是中國股市必須肩負起的歷史使命。

特別是與全球資本市場持續多年的牛市盛宴比較,我們落後太多。近16年來,全球主要股市中,我國A股市場長期和中國經濟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績之間形成舉世罕見嚴重背離。從全球各個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發展和股票市場的對應關係來看,唯有中國股票市場大幅落後中國經濟的增長。對照中國股市,卻在連續16年在全球股市大漲暴漲甚至連創記錄的大環境下,竟然和2007年相比下跌幅度超過50%。與美歐日本印度股市接連上百次刷新歷史記錄的奇蹟對比,當前的中國股市幾乎成了全球唯一和經濟形成嚴重背離的典型。。而當前,又有不少所謂的專家開始裝腔作勢,開口閉口中國股市不需要瘋牛,而是要慢牛。難道一個處在恢復過程中的股市需要爭論所謂瘋牛慢牛行情嗎?

僅僅從全球主要證券市場的市值占與GDP比重來看,我們大幅落後。當前,A股市值僅占我國GDP的76%。而美國為285%,德國為255%,日本162%。印度的GDP總量僅為中國的20%,但是,股票市值的是GDP的394%。

2007年10月26日,上證指數創下6124.04點的歷史新高後,經過長達16年的一路盤跌,和歷史高點相比,下跌幅度依然超過45%。在當前指數距離歷史高點相距遙遠的事實面前,大談特談什麼瘋牛慢牛之說純屬無稽之談。

二、牢固樹立證券市場以投資者為本的原則,切實增強真實獲得感

資本市場上交易的任何證券,既是籌資工具,也是投資工具。籌資和投資既是資本市場的最基本功能,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忽視任何一方面都會導致市場的嚴重缺陷。創立資本市場的目的就是要切實體現籌資與投資這一孿生兄弟相互支持相互依存互為發展根基的核心功能。證券市場所對應的投資標的質量、信譽、回報能力決定了投資人的實際投資行為。尤其要注重投資者最核心的關切投資回報。沒有任何資本只願意付出而不在意投資回報。

試圖通過違背資本邏輯的行政干涉、人為扭曲、憑空臆斷等任何割裂資本定價原則,強調市場的融資功能而有意淡化投資回報功能,這不僅與建立資本市場的初衷相違背,也根本無法發展壯大這一重要市場。包括融資者、投資者、上市公司、政府、證券經營機構等在內的各方參與者都要尊重這一鐵律,絕對不可人為臆斷割裂扭曲資本市場的核心本質。

截至10月,A股個人投資者累計開戶3億6584萬9085戶。

自吳清主席上任以來,證監會多次旗幟鮮明地表態,沒有億萬中小投資者的積极參与,就沒有資本市場30多年的發展,他們是市場的功臣。堅持以投資者為本,保護好投資者,切實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

股市已經成為居民配置資產的重要渠道,市場波動直接關係老百姓的「錢袋子」。相比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在信息、資金、工具運用等方面存在劣勢,更容易受到財務造假、欺詐發行、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的侵害。


散戶們的無奈

因此,正本清源,實事求是認知資本市場內涵,樹立正確的投資融資理念,糾正曲解甚至扭曲其內在邏輯的要求,是我們必須做好的基本功課。

三、果斷消除股指期貨期權與現貨交易錯配機制圍獵中小投資者的弊端

不可否認,資本市場的做空手段是為了平抑證券和商品市場的過度暴漲爆炒而產生的。我國證券市場上市交易的金融衍生品,都是從美國引進。但是,交易環境和機制大不相同。

全球40多個主要市場都在施行「T+0」交易制度。而且和期貨期權市場採取同步交易制度。「T+0」是全球資本市場普遍採用的基礎制度。

美國股指期貨期權和和股票交易均採用T+0機制,最大優勢在於及時糾錯。期貨交割採取季度交割,大幅度減少股市劇烈震蕩周期。但是,我國引進後,股指期貨期權變更為月度交割。而期貨期權實行T+0交易,與股票現貨T+1交易形成的錯配。等於我國的證券金融衍生品交割頻率超過了全球最大的證券市場美國證券金融衍生品的三倍。

目前,參與中金所和滬深交易所的期貨期權產品交易,都設定了50萬元的入圍門檻。參與三大交易所的融資融券轉融通資金要求,前二十個交易日的日均資產也不低於50萬元。等於99%的中小投資者都沒有資格參與避險機制和融資融券。目前股指期貨期權已經覆蓋80%的市值。證券金融衍生品交易將所有的中小投資者拒之門外,本身就說明存在制度缺陷。

我國現有證券金融衍生品的弊端已經導致機構和散戶形成完全對立的兩個陣營,根本無法形成雙贏局面。關鍵原因在於金融衍生品交易完全充當了機構圍獵散戶的工具。

第一,國外期貨期權和股票交易都採用T+0,我們不僅沒有採納,反而把期貨期權市場與股票現貨市場用T+0和T+1分割開來,同時,實施漲跌停板交易,等同於不斷助推這些交易機制連續收割散戶的威力。

第二,證券交易所採用T+1交易機制,股指期貨期權採用T+0交易機制,槓桿便利條件,等同授予機構以少量的資金,利用槓桿優勢,撬動大盤指數漲跌,導致個股劇烈動蕩,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反覆收割中小投資者。

第三,在股票交易採用T+1交易機制的前提下,機構卻擁有股指期貨期權的T+0交易便利。因為,期貨期權的標的都是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對應的指數。但是,期貨期權市場與現貨市場用T+0和T+1分割開來,再加上實施漲跌停板交易機制,等於無限放大了對沖機制收割中小投資者的威力。這種非對等交易機制,導致佔比99%的中小投資者缺失無法及時糾錯止損的權利,而當前存在的漲跌停板交易機制,更是無限放大機構所擁有的資金優勢,等同於引導機構肆意圍獵中小投資者追漲殺跌

第四,我國股票市場實行的T+1交易和股指期貨期權市場實行T+0交易形成巨大反噬效應,加之伴隨期貨期權頻繁的月度交割交易機制,不僅無法實現股票市場投資人的及時糾錯,相反,與之伴隨的自然就是虛假消息滿天飛。甚至在每月的交割前後兩周的時間內,市場就開始熱炒股指期貨期權交割的話題。如此一來,每月正常的交易日勉強算一半左右。其餘的天數基本就籠罩在股指期貨期權所帶來的困擾之中。一個國家的股市走勢甚至到了被境外設立的富時中國50股指期貨指數所遙控的地步。中小投資者更是聞其色變,惶惶不可終日。

第五,廣大中小投資者缺失資金優勢、信息優勢、槓桿優勢、交易工具優勢、多空通吃優勢、報團取暖優勢、融資融券優勢,實際等同於向完全壟斷這些資源的機構賦予他們專門洗劫弱勢投資者的特權。形成機構反覆不斷圍獵散戶就成為機構獨一無二的選擇。由此帶來的巨大財富損失都轉嫁給了中小投資者。


A股牛市崛起

為體現最起碼的公平公正,結合推進引進中長線資金入市的戰略,改變當前股指期貨期權的月交割制度,實施季度交割,並將期貨現貨交易日完全同步,為培養市場做多力量奠定基礎。

四、中國經濟亟待證券市場增添發展動能

建立中國股市,其目的是讓全民分享改革成果,讓市場參與各方平等受益,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上市公司、投資者、資本制度都是保證這一平台發揮重要作用的根基。只有共同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保證市場運行有效、功能健全、責權平等。

中國股市對整個中國經濟影響巨大。上市公司就是是國民經濟的基本盤,上市公司對國民經濟的代表性和引領性顯得至關重要,應當成為資本市場投資價值的源泉。我國上市公司營業收入與GDP之比近60%,實體上市公司利潤總額占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比重提高至50%左右。可見,一個充滿發展活力具備投資價值的股市,對中國經濟的行穩致遠具有不可限量的影響力和推動力


期待A股牛市到來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更好支持擴大內需,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盤活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這些深謀遠慮,就必須徹底解決當前中國股市存在的諸多弊端,才能可能實現促進長期資本形成,提高各類中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的積極性和穩定性,真正讓中國股市形成所有資本「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

五、全球最龐大的中小投資者隊伍,急需獲得我們多年承諾的投資回報

踐行共同富裕的理念是黨和政府的執著追求。黨的二十大提出將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就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滿足的程度越高,消費自然就水漲船高。

消費增長的前提是夯實提高收入的根基。雖然說我國已經形成4億人左右的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而且還在持續增長。確實是巨大的消費市場。我國「十四五規劃」直至2035年這一重要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工程,一個極其重要的支撐就是加快發展壯大消費市場。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啟動內循環的強大自我修復能力。


中國經濟需要超級牛市

當前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呈現反向相互救助的問題。挑戰在於如何構建相得益彰的雙贏格局。關鍵在於需要從政策端投資端發力,掀起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

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夯實牛市根基

夯實牛市根基,必須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為最關鍵的環節來抓。

第一,制定懲治欺詐上市財務造假的專項法律,從源頭把控上市公司質量

核心是強化對造假的懲治力度。針對上市各個環節和上市後的特大財務造假、違規披露「一條龍」的犯罪行為,專門制定規範約束懲戒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原始股東及發起人、董事會、監事會和核心管理層為側重的專項法律。

第二,建立中介機構風險賠償制度和券商承銷舉薦項目股價破發懲罰制度

證券承銷商、保薦人、會計師、律師等一律實行終身問責制。徹底剎住超募資金、帶病闖關、業績變臉等趨勢的不斷擴大。徹底取締券商從超募資金部分提取任何費用。由中介機構和上市公司共同組建投資者保護基金,以確保如果發生惡性欺詐事件後使投資者得到比較充分的賠付,真正把中小股東受到利益侵害時的維權保障落到實處。

第三,強化一股獨大和實際控制人的監管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大量行政處罰和禁入公告顯示,聘任會計師事務所的真實身份人是一股獨大的實際控制人以及其控制的董事會、股東大會。一股獨大不僅實際控制操控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層。屢屢出現財務造假的公司,無一不是實際控制人是財務造假的主要策劃者、受益人。當前所有的處罰板子都打在上市公司身上,而實際作假的控制人卻逍遙法外。上市公司再遭重大損失,中小股東利益受到嚴重損失。因此,上市公司的監管核心必須瞄準實際控制人等關鍵少數的責任追究。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實控人違法犯罪無辜投資者遭受財富損失的亂象。


呼喚A股牛市

唯有矢志不渝建設公正、透明、高效、有序的市場,充分優化資源配置,積極引導資本流動,維護金融體系安全,提高市場運行效率,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才能真正形成深受投資者稱道的證券發行審核體系、價值發現體系、監督管理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樹立投資者敢於主動放眼長遠的投資思維和決心,才能切實具備長期運行所必備的強大抗震能力,才能形成中國股市為全民進行財富管理的運行機制和投資環境,真正擔當起為億萬人民實現財富增長的歷史使命,從根本上讓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取得的豐碩成果。

當前,從政策端為中國股市徹底解除弊端桎梏,從交易端切實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規則效率,形成各方利益正向相關的運行機制,顯得尤為關鍵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