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歐盟關稅生效不到一周,中方頒布稀土新規,外媒擔憂將限制對歐供應

距歐盟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征的臨時關稅正式生效,還有不到一周時間,中歐正在對此事進行磋商。而在等待最終結果的這段日子裡,中方頒布稀土新規以規範稀土產業,此舉引起了外媒的擔憂。

日前,多家海外媒體報道了中國新頒布的《稀土管理條例》,這是中國第一部管理稀土礦開採、冶煉和流通的綜合性法規,將於10月1日起施行。不過這些外媒的關注焦點,不在這份法規能多大程度地規範國內稀土產業,而是聚焦於這份法規是否會影響國際稀土市場、是否和中國反制歐盟加征臨時關稅有關聯。

德國《明鏡》周刊將此事和國家安全扯上了關係,《日經亞洲評論》談及了美國在稀土領域對中國的依賴,彭博社、路透社等媒體則關注這一法規影響下歐盟的稀土市場。德媒還注意到,這一《條例》是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臨時關稅之際發布的,並稱這可能進一步加劇歐盟對稀土供應遭限制的擔憂。

這些媒體的分析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即中國新頒布的《稀土管理條例》,是對著歐美國家來的,但這個判斷明顯錯誤。《條例》共32條,主要規定了明確工作原則、加強稀土資源保護、健全稀土管理體制、促進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完善稀土全產業鏈監管體系、明確監督管理措施和法律責任等六個方面的內容。整體來看,是用來規範國內稀土產業出現的一些亂象,比如司法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提到的非法開採、非法冶煉分離,和歐美國家並無關係。

《環球時報》6月30日採訪了商務部的研究員,這位研究員也明確表示《條例》並非出口管制方面的規定,外媒擔憂中國將限制稀土出口是沒有道理的。整體來看,中國既擁有全球約23%-37%的探明稀土儲量,是世界稀土開採首屈一指的大國;也擁有傲視群雄的稀土專利數量,超過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稀土專利數量之和。此外還佔全球稀土加工和精鍊產量的近90%,可謂全產業鏈「制霸」。中方自然要規範這一自己擁有極強影響力的領域,避免無序競爭,此舉並不針對任何一個國家。

在美國的鼓動下,近幾年幾個西方大國紛紛開始尋求供應鏈的自主化,比如義大利就準備立法保障關鍵礦產供應;歐盟甚至通過《關鍵原材料法案》給稀土等原材料設定了目標,力求在2030這一期限前大幅降低對單一國家進口的依賴,上述這些媒體的擔憂便受到了這一趨勢的影響。但問題在於,中方多次在國際舞台上表態,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並且自己也是這樣做的,阻撓供應鏈穩定的反倒是以美國為首的幾個國家,這些媒體找錯了問題的源頭。

另外,西方所尋求的稀土供應鏈的自主化之路未必那麼好走。國際能源署預測2040年之前全球稀土需求將增長數倍,但稀土採礦項目從發現到首次投產通常需要15年以上的時間,市場等不了這麼久。

西方若想解決這一問題,關鍵還是得認清現實。經濟全球化幾十年時間所塑造的全球產業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搞深溝高壘的貿易屏障終究害人害己,中方在半導體等自己較為弱勢的產業秉持這一態度,也在稀土等自己較為強勢的產業秉持同樣的態度。某些媒體切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