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內已鎩羽77家!A股IPO終止潮迎創紀錄高峰:四大主因構建「史上最嚴財報更新季」,中金公司近半年首發保薦撤否率超40%很受傷!

導讀:「中報更新的時限已進入倒計時,預測在今後的幾天中,或有更多的企業將面臨終止上市的命運。」在6月24日晚間一連7家公司被同時叫停ipo後,有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經表示,不過稍感欣慰的是,隨著最嚴財報更新披露季的結束,a股ipo的申報、審核、註冊的全流程審核程序在停滯多時後,已經再度全面開啟。

本文由叩叩財經(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方知躍@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一日七家!
2024年6月24日晚間,包括四川省華盾防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德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航科電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內的7家擬ipo企業又被上交所和深交所宣布終止對其上市申請的審核。
隨著上述7家企業相繼以主動撤回上市材料的方式放棄ipo的進一步推進,也讓整個2024年6月尚未結束之時,僅僅不到一個時間裡,滬深a股ipo的「終止」名錄中便已足足增加了77例飲恨a股的失意者。
縱然2024年的6月尚餘四個工作日,但這一數字也早早地鎖定了自註冊制改革以來,滬深兩市單月終止上市數目的最高紀錄。
2024年以來,隨著監管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a股ipo的撤單數目本就已大幅超越歷史同期水平不斷呈現潮湧之態。
在2024年6月之前的5個月中,平均每月便已經有近30家企業鎩羽在a股滬深兩市上市的路上,但與6月陡然猛增的終止上市的數據相較,依然小巫見大巫。
在剛剛過去的近一個月中,a股ipo的終止規模有多龐大,一組更為直觀的數據是:據叩叩財經統計,截止到2024年6月24日,今年以來滬深兩市終止上市的ipo企業數目共約216家(包括4家在註冊流程中被終止的),其中有超過1/3的企業是在這最近的一個月里被叫停的。此外,2023年整個六月,滬深兩市終止的ipo數量則僅為22家,也即是說,與去年同期相比,2024年6月中企業申報a股滬深兩市上市的失敗數量增長達250%。
2024年6月將成為a股擬上市企業最難闖的「鬼門關」,這其實也並不意外。
早在2024年6月初,便有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經透露,對於諸多擬a股上市且正排隊待審的ipo企業而言,正在經歷著號稱史上最嚴的財報更新季的考驗(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
財務數據更新,原本對於擬上市企業來說也屬於審核途中的常態,因財務數據的有效期問題,擬ipo企業自然也只能按照監管要求更新新一輪數據後才能視情況而定能否繼續推進審核。
按照監管層的相關規定,目前因補充材料而陷入中止狀態的擬ipo企業必須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完成財務數據的更新,如果在此之前相關數據的更新未能獲得監管層認可並更新披露,那麼等待其的都將是終止ipo審核的命運。
但此番起始於2024年3月31日的財務數據更新季與以往不同的是,一邊是眾擬上市企業不僅要面對過去的2023年中經營環境的挑戰,另一邊更要直面ipo嚴監管和新政的加碼。
早前,業內便有傳言稱,在進入財務數據更新季後,滬深交易所便一度「堵著不受理擬上市企業的財務更新資料」。
「交易所內部正在按照監管新政後制定的相關標準對眾多擬ipo項目進行評估,大批不符合相關標準的企業都在被勸退,同時也在一一通知滿足條件且準備繼續推進審核的企業儘快更新財務數據。」在2024年6月初時,上述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便向叩叩財經透露,接下來到六月底之前,將有大批已遞交上市申請的待審企業被叫停審核終止上市,「在ipo嚴監管的趨勢下,能順利通過這一道關卡的企業,儼然已是『大浪淘沙』後的幸運兒」。
果不其然,正如上述知情人士所言,於是便有了此文開篇的一幕。
2024年6月中滬深a股ipo企業創紀錄式的批量叫停,也僅是此番史上最嚴財報更新季的一個高潮。
在2024年4月開始,眾擬ipo企業剛剛進入因需更新2023年財務數據而進入「中止」狀態後不久,撤回材料終止上市的潮水便開始洶湧。
公開數據顯示,在2024年4月以來不到三個月時間裡,滬深兩市便有144家企業直接從ipo的「中止」狀態跳轉至「終止」審核。截止到2024年6月24日晚,滬深兩市中尚待更新財務數據處於「中止」狀態的擬ipo企業還有264家,其中申報滬市上市的企業約103家,申報深市上市的約161家,而完成財務數據更新已恢復ipo審核的企業僅59家,其中滬市34家,深市25家,此外還有在2024年6月20日剛剛受理的兩家新申報ipo的企業。
在這個號稱史上最嚴的財務數據更新季中,已經讓超過1/3的已申報上市企業撤回了申請並終止上市。
需要指出的是,ipo趨嚴的挑戰,不僅僅針對那些尚未通過交易所上市委員會審核的項目,即便早前已經成功獲得了上市委員們出具「符合上市的發行條件」首肯的已過會企業,也有多家企業在近一個月內紛紛從a股擬上市的隊伍中抱憾離場。
據叩叩財經統計,在目前2024年6月中被終止ipo的74家公司中,便就有多達9家企業的ipo申請在早前就已經通過了監管層的審核,這9家在過會後依然需要面對鎩羽命運的擬ipo企業分別為京磁材料、瑋碩恆基、江銅銅箔、科騰精工、雅虎汽車、小倫智能、美科安放、中航科電以及金龍再生資源。
與ipo申報企業在今年以來日漸加速的「出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證監會對上市企業註冊獲批節奏的明顯。
雖然截止到2024年6月24日已經有213家企業宣告了a股ipo的失敗,但今年的前近6個月中,證監會僅下發了40份a股ipo的註冊生效批文。據上述知情人向叩叩財經透露,在今年下發的40份註冊批文中,還有較大的一部分是證監會在2023年便已同意註冊的,但批文遲遲未能公布,其中僅約不到30份批文是在今年上半年作出的獲准註冊的決定。
「中報更新的時限已進入倒計時,預測在今後的幾天中,或有更多的企業將面臨終止上市的命運。」在6月24日晚間一連7家公司被同時叫停ipo後,上述知情人士向叩叩財經表示,不過令外界頗感欣慰的是,隨著最嚴財報更新披露季的結束,a股ipo的申報、審核、註冊的全流程審核程序在停滯多時後,已經再度全面開啟。
1)四大主因構建ipo最嚴財報季

行業環境和政策導向,成為了諸多企業在近期選擇撤回上市申請並終止ipo的理由所在。
「大批量企業在今年4月份以來上市失敗的原因主要歸結在4個方面。」上述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經透露。
首先是企業自身基本面的變化。
在過去的2023年中,部分行業的景氣度出現了回調,這也使得企業的基本面在ipo最新一期的報告期中出現了波動,許多企業的營收或利潤呈較大幅度的下滑趨勢,並在短期內難以看到明顯的回暖。
其次,源自監管層對ipo審核新規的落地。
2024年4月12日,在諸多擬ipo企業剛剛進入財務數據更新季而「中止」審核後不久,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新國九條」),隨後,證監會及交易所也配合新「國九條」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上市監管配套政策,將a股各個板塊的上市門檻和屬性判定要求重新修訂,其中滬深兩市的上市標準被顯著抬高,同時也將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情形納入發行上市負面清單,並明確從嚴監管分拆上市。
根據滬深a股ipo的最新劃定標準,擬申報主板上市的企業最近三年累計凈利潤指標由1.5億元提高至2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指標由6000萬元提高至1億元。申報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最近兩年凈利潤指標由5000萬元提高至1億元,並新增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於6000萬元的要求。
科創板中,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由「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調整為「累計在8000萬元以上」;並將「應用於公司主營業務的發明專利5項以上」調整為「應用於公司主營業務並能夠產業化的發明專利7項以上」;此外,對於最近一年營收不滿3億的企業,需「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由「達到20%」調整為「達到25%」。
上市門檻的驟然抬高,必然將部分不符合新標準的已申報上市企業拒之門外。
「2023年財務數據的更新,正是對目前擬ipo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最近一年』經營狀況,隨著2023年報的明晰,自然就會有與之以往相比更多的企業未能用『時間』換來上市的『空間』」。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除了業績的不達標,也有部分擬ipo企業因涉及到在此前幾年的ipo報告期中存在突擊分紅的嫌疑而被監管層叫停。
「將突擊『清倉式』分紅明確納入發行上市的負面清單,這也是在之前ipo審核中未出現的情況,這也是為了防止擬ipo企業上市『圈錢』的動機。」上述知情人士向叩叩財經透露,除了對擬ipo企業大比例分紅的關注,監管層也在加大對擬上市企業募集巨額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的合理性,尤其是對「一手分紅」同時又「一手補流」的項目,監管層更是對此審慎以待,「目前知道的情況是,部分涉及該問題不是非常嚴重的企業,為了推進ipo的繼續,已經在著手修改ipo的募投項目,大幅縮減融資規模,尤其是補流的需求。」
當然,新「國九條」中已明確的對分拆上市的「嚴監管」,也已經讓多家「a拆a」的企業成為了a股ipo的審核「逃兵」。
僅2024年6月14日晚間,便有4家a股上市企業幾乎同時發布公告宣布終止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計劃——晶盛機電、寶鋼股份終止分拆子公司至創業板上市,海信視像終止分拆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華海葯業則終止了其子公司長興製藥北交所上市的計劃(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
2024年6月16日晚間,已過會一年的江銅銅箔ipo宣布終止。江銅銅箔此次ipo便是由上市企業江西銅業分拆上市而來。
自2024年4月中旬以來,被叫停分拆上市項目更已達到近十例。
近期,據叩叩財經獲悉,在投行圈內也已經有消息流出,稱監管層對分拆上市的監管口徑將進一步嚴格受限,甚至還有傳聞稱,「基本明確滬深不能分拆」,欲分拆到北交所上市的,則還留有窗口,需「一事一議」。
迫使擬ipo企業在近期「批量」終止審核的第三大緣由則是監管層對企業現場檢查和問題導向型的現場督導的加碼。
在過去幾年的註冊制審核改革之下,來自於監管層的現場檢查和現場督導對擬ipo項目的威懾力有多強,已無需贅述,但凡被抽中現場檢查或是被監管層發起現場督導的ipo項目,幾乎皆彈無虛發,被迫接受檢查的企業,絕大部分不僅不得不最終「主動」撤回上市申請終止上市,大多數企業及其ipo的中介機構還要面對監管層的嚴厲懲處。
早在2024年3月中旬,證監會便率先對《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進行了修訂。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修改就是明確了對在實施現場檢查過程中撤回了上市申請的企業一查到底,也就是說取消了此前的「免檢期」規定,即便是在接到檢查通知十個工作日內撤回了上市申請,監管層仍然要開展檢查,該追責、該處罰的仍然要追責處罰。
同樣在2024年4月12日新「國九條」落定後,證監會也修訂來了《中國證監會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彼時,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坦承,將首發企業隨機抽取檢查的比例由5%大幅提升至20%,並相應提高問題導向現場檢查和交易所現場督導的比例,調整後,現場檢查和督導整體比例將不低於申報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
「近期撤回上市申請的公司也不乏被提起現場督導和抽中現場檢查的,被監管層查出存在不合規之處後,等待他們的除了撤回ipo材料終止上市,還可能面對追責。」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早前海通證券在上交所的所有發行上市保薦項目便要求「進行全面梳理自查」,背後主要原因也是因海通證券早前保薦的多個項目被監管層現場檢查或現場督導出較為嚴重的問題。
在海通證券的自查之下,於是外界看到了多起由海通證券保薦的滬市ipo項目在近一個多月中頻頻撤回了申報。
最後也有部分企業因調整上市計劃而選擇終止目前的ipo申請。
「因企業自身的經營需求和監管的政策,部分原本申報滬深兩市上市的企業為了儘快完成ipo,於是更改上市路徑,退而求其次地選擇境外或北交所。」上述知情人士告訴叩叩財經,據其了解,日前最近兩日剛剛選擇終止滬深兩市ipo的企業中,便有決定「改道」北交所的企業。
2)ipo終止大潮中,中金公司「最受傷」

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裡,77家擬ipo企業的上市申請划下了終止符,這是在自註冊制改革實施以來的過去幾年時間中,a股幾乎從未出現的局面。
正如上述所言,行業景氣度的變化,成為了近期擬ipo企業鎩羽的最大障礙之一。
那麼哪個行業成為了2024年以來的ipo「重災區」呢?
據叩叩財經統計,今年6月終止上市的這77家企業中,最多被叫停的企業來自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和「專用設備製造業」兩大行業,共有高達14家企業來自於前者,而來自於「專用設備製造業」行業中的,也有8家企業。
拉長時間線,或許更能呈現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和「專用設備製造業」兩大行業中擬ipo企業的「困境」。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截止到2024年6月24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行業中撤回ipo申報的企業數量便已高達43家,占同期ipo失敗總數的20%,為所有行業之首,即今年以來,每5家終止上市的企業中,便有一家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企業。
2024年中,「專用設備製造業」企業ipo失敗的絕對數量雖不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但從今年以來ipo的撤否率上看,「專用設備製造業」則是目前ipo申報具有一定規模的行業中最高者。
2024年以來,截至目前,涉「專用設備製造業」行業的終止ipo企業數量為33家,目前尚在ipo待審隊伍中等待進一步推進的「專用設備製造業」公司還有38家,此前近6個月中,共有5家「專用設備製造業」企業的ipo申請獲得了證監會的註冊,按此測算,「專用設備製造業」在今年上半年的ipo撤否率已高達了43.4%。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雖終止上市的企業眾多,但在今年以來的撤回率約為39.8%,目前該行業還有56家擬ipo待審,在今年年內,也有9家該行業企業的ipo註冊申請獲得了證監會的批准生效。
如果說「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和「專用設備製造業」是今年以來ipo終止的「重災區」,那麼令人意想不到是,隨著2024年以來的ipo終止潮的涌動,在目前ipo投行保薦業務市場份額佔有規模最大的前十大券商中,遭受衝擊最大,或並非日前因投行保薦業務的違規屢屢受罰的海通證券(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而是曾經的「投行貴族」中金公司。
據叩叩財經統計,在2024年6月終止ipo的74家企業分別由29家券商保薦,其中,撤回項目最多的為中信證券,達到了13家;緊隨其後的則是中信建投,為8家;海通證券則以7家保薦企業的撤回數位列第三,中金公司排名第4,當期已有5家保薦的ipo企業被叫停。
若以2024年上半年為時間軸,那麼在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民生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華泰聯合、國金證券、國信證券、申萬宏源等在2023年中ipo成功保薦公司數目排名前十的券商中,雖中信證券依然以31家保薦首發項目失敗位列ipo終止數目的首位,但中金公司已超越的海通證券和中信建投等,以18.5家(聯席保薦按半家計算)保薦失敗的ipo項目位列第二,海通證券保薦失敗的ipo數目為18家暫列第三。
縱然中金公司在2024年以來首發保薦項目的絕對撤回數不及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及海通證券,但中金公司ipo保薦的申報項目總數卻遠不如前述三家。故從監管層慣用衡量保薦質量的「撤否率」指標來看,中金公司的撤否率無疑是a股十大券商中最為驚人的。
數據顯示,目前滬深兩市中,中金公司保薦的ipo在審項目還有22家,滬市和深市各11家,在今年前幾個月中,中金公司的ipo保薦項目僅獲得了兩份證監會的註冊批文。
那麼中金公司保薦的ipo項目中被「撤否」的項目數量合計占其2024年以來保薦的ipo項目總數比例便達到了43.5%,為目前a股ipo保薦業務市場份額佔比最大的前十大券商中「撤否率」最高者。
海通證券在同一時期中,ipo保薦業務的「撤否率」則約在37.5%,目前滬深兩市還有23家由海通證券保薦的擬上市項目還未獲得結果,而在今年的前幾個月中,海通證券已有7家保薦的首發項目獲得了證監會的註冊。
反觀中信證券,即使其在2024年以來被叫停的ipo保薦項目數絕對數量龐大,但在其同樣龐大的申報基數下,使得其同期的ipo撤回率約在36.9%。
中信建投的撤否率則更低,為27.6%。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