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香港共同成長、成熟27年——專訪滙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

  中新社香港6月21日電 題:與香港共同成長、成熟27年——專訪滙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

  中新社記者 戴夢嵐 鄭嘉偉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時,我和家人非常關注這件歷史大事,我們都認為『七一』回歸的意義很重要。」1997年底,廖宜建從海外回到香港,加入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簡稱「滙豐」)。時值香港即將迎來回歸27周年,擔任滙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兼滙豐中國董事長的他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坦言,這是他個人和香港共同成長、成熟的27年。

  「27年前的『七一』,我當時在海外工作,準備面試這家銀行。」廖宜建說,沒想到一加入滙豐,就遇到亞洲金融危機,香港處在這場風暴的中心位置。「我當時在做市場交易,見證香港扛了過來。香港這座城市是見過歷史、見過風浪的。」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兼滙豐中國董事長廖宜建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

  廖宜建認為,香港回歸後的近27年,在其開埠100多年的歷史中是一個獨特的時期,因為它擁有「獨一無二」的「一國兩制」優勢。他感慨道,無論是回歸前還是回歸後,香港都證明了自己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國際城市。而且,在聯繫匯率框架、中國內地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等背景下,「香港可能是世界上吸收了最多活力的城市。」

  今年4月,滙豐集團在香港舉辦首屆全球投資峰會。35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政界、學界、商界代表圍繞「連接全球經濟的新網路」等議題展開交流。廖宜建說,與會精英們普遍認為,在香港討論全球問題是「非常自然」的事。在目前複雜的國際地緣政治背景下,滙豐銀行通過舉辦峰會,把國際客戶和投資者聚集在一起,拉近大家的距離,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能夠充分發揮香港的「超級聯繫人」定位,就像159年前,這家銀行的創始人們所做的那樣——通過金融連接起東方和西方。

  在今年的滙豐全球投資峰會正式開幕前,滙豐支持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連續三天舉辦,吸引了逾10萬人次觀眾入場觀戰喝彩。廖宜建笑著說:「很多參會嘉賓前一天看比賽時把嗓子喊啞了,但第二天還要接著開會。所以明年第二屆滙豐全球投資峰會的舉辦時間定在3月25日至27日。這樣大家可以先把會開好,再去橄欖球賽上盡情地玩。」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兼滙豐中國董事長廖宜建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

  明年滙豐銀行將迎來成立160周年。廖宜建說,作為滙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兼滙豐中國董事長,他對160年歷史的最大感觸是「來之不易」。「近年來一些『走出去』的國內企業家跟我開玩笑說,滙豐銀行才是最早從中國『走出去』的企業。160年間,經歷了多少次戰爭、金融風暴和疫情,可見這家銀行的持續性和前瞻性,因為不是所有企業都是朝著100年的目標去奔跑的。」

  廖宜建透露,正在廣州南沙建設的首個「滙豐全球培訓中心」明年將投入使用,這是滙豐集團在全球規模最大的培訓基地,屆時每年能為大約1.4萬名滙豐亞太區員工及全球高級管理層提供培訓。

  廖宜建說,現在是香港發展的歷史時期之一。如果把香港特區比作一個孩子,27歲的年紀,正好經歷了從童年到青少年,再到現在慢慢去明確、成熟的過程,「我相信香港還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即便只把金融業這個很窄的行業的潛能充分挖掘出來,香港都會非常精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