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不裝了!歐洲央行做出降息決定,這會讓美國十分難受

說實話,在這一輪亞洲貨幣戰中,美國並沒有撈到多少便宜。在歐洲央行做出降息決定後,這會讓美國十分難受。

而現在美國的美聯儲不得不面臨「降息」的問題。怎麼說呢?美聯儲其實早就想降息的,無奈的是現在各種數據都不支持美聯儲的降息政策。

這麼說吧,美國現在有點兒進退兩難,一方面,如果降息,那和歐洲的利率差距就會拉大,通貨膨脹可能又會起來;另一方面,如果加息,那美國的債券市場和銀行業可能會承受很大的壓力,房地產市場和美國一眾中小企業的日子十分難過。


給大家看一組真實的數據:Redfin對美國近3000名房主和租戶進行了調查,詢問他們為了支付住房開支做出了哪些改變或犧牲。結果讓人唏噓: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取消了度假,近五分之一的人甚至變賣了個人物品來應對。還有不少人選擇向朋友或家人借錢,甚至有人做起了兼職,比如開Uber或者送外賣來補貼家用。

由此可見,美國現在中小企業運營艱難,這直接影響到了美國民眾的生活。要知道,大部分美國人都有超前消費的習慣,可現在這些人也開始節約消費了。

美聯儲現在遲遲不敢降息,但人家歐洲央行卻不打算和美國人繼續玩下去了。

根據外媒的爆料,歐洲央行已經決定將在6月份開啟降息模式,而且在2024年內會有3次降息。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歐洲央行宣布降息,對我們是有極大利好的。這意味著歐洲的貸款利率下降,我們的出口產品可能會因為價格優勢而更具競爭力,從而帶動出口增長。這就像是為我們的經濟注入了一股清流,有助於我們緩解「低血糖」,也就是經濟增長放緩的狀況。

看到這裡,或許有很多朋友已經明白了,最近為什麼我們去了那麼多歐洲國家。其實就是在為接下來的中歐貿易做準備。

既然歐洲央行決定降息,對我們是極大的利好,但這卻讓美國十分難受。

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美國保持5.5%的利率不變,每個月需要支付900億美元的國債利息,每分鐘利息支出約為200萬美元,而且隨著債務的增加,這個速度還在加快。

美國政府目前的債務快達到了35萬億美元,加上現在全球很多國家對購買美債失去了興趣,美元的地位又受到了挑戰,美國能不難受嗎?

更重要的是,美聯儲多次對外透露降息信號,卻遲遲不敢明確降息時間。這是為何?

因為美聯儲一方面想保證自己的股市穩定,如果說美聯儲現在降息,那麼美國的股市必然開啟暴跌模式,因為大量美元會流出。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美國很多民眾的生活質量下降。就是因為美聯儲不降息,讓美國很多中小企業的艱難生存,美國掙錢變得難了,自然也就不敢超前消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