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工匠、上海市質量監督檢測技術研究院周耀斌的到來,讓「專精特新」企業麗寶康美(上海)生物科技公司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企業正在進行生產許可證申報,時間緊迫,周耀斌的到來讓難題「迎刃而解」。有了他的保駕護航,企業提前至少一個月拿到生產許可證,提前投入生產,新增產值數百萬元。(2月7日《工人日報》)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往往不是資金與技術,而是人才與智慧,智力與智識,以及此基礎上的解決方案。很多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會面臨諸多「卡脖子」的問題,除了在辦理相關工商、稅務、行政等企業證件時,因不熟悉政策和了解流程,會影響工作效率外,還有企業在轉型升級關口,遇到了技術、理念和人才等各類亟待化解的「攔路虎」,若此時沒有外力輔助,就可能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以及可持續發展。
比如很多中小企業反映,受信息不暢和人才瓶頸的限制,在具體生產經營過程中,會面臨技術研發、技能攻關和工藝改進方面難題,甚至某個機器的因故障而企業的技術力量無力解決無,或者某項工藝因為技術能力達不到,影響了整個生產活動的進行。在這種情況下若能匹配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上門為企業問診開方提供解決方案,無疑具有雪中送炭的作用。
勞模工匠是某個行業的技術骨幹和權威,屬於「大國工匠」式的帶頭人,能夠為一線企業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果把企業面臨的各種實際難題比作「疾病」的話,那麼這些勞模工匠無疑扮演著「專業醫生」的角色。事實上,創新、點子與技能屬於不可多得的生產力,並能夠持續創造價值和財富。很多點子公司就是賣點子而獲取超高利潤,一個處於困境中的企業若能獲得一個絕佳的創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也能在讓難題「迎刃而解」後,獲得新的機會並拓寬向上的通道。
上海市推出「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針對企業的所急所盼所需,精準匹配和安排勞模工匠,組團為企業排憂解決,解決最現實最急迫最具體的問題,可謂一項針對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善政。在具體實踐中,「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不僅有及時響應企業的 「技術問診」,還主動推動重點產業的勞模工匠服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增強工作的實效性。如此做既解決了廣大企業面臨困難時孤立無援的境地,又讓廣大勞模工匠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是助企為企的最優措施之一。從送技術到送服務,再到送培訓,只有供需實現了精準對接,才能讓助企措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各地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的現實背景下,勞模工匠「送診上門」的舉措對於如何更好服務企業,提供了示範和帶來了啟示。一方面,為企業服務要做到主動下沉,通過信息化技術等途徑和方式,廣泛收集企業的現實需求和實際困難,讓採取的公共政策更具有針對性。另一方在,解決企業訴求和實際困難要分清輕重緩急,針對最現實最迫切的問題去解決,並注重對個性化的差異性問題的解決。在企業開辦、證照辦理等方面提供跟蹤式、保姆式服務只是一個方面,對企業在具體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的技術技能不足、人才智力保障不夠、產業鏈配套不完善等打基礎、利長遠的需求,提供人才支撐和智慧保障,讓難點堵點「迎刃而解」,才是公共服務的正確打開方式。
假若各地工會組織和政府部門,都能採取類似的服務措施,下沉一線精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則企業生產經營的環境將會更加優化,同時也會因為營商環境內的持續提升,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優良的外部環境。
文/堂吉偉德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