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月8日-1月12日)銀行板塊整體微跌。根據wind數據,上周銀行(申萬一級)指數跌幅為0.31%,報收2919.46點。
從具體個股來看,上周銀行板塊跌幅前五股票為瑞豐銀行(-6.23%)、浦發銀行(-2.69%)、郵儲銀行(-2.69%)、中國銀行(-2.18%)和蘭州銀行(-1.87%)。
製表:鈦媒體內容運營部
漲幅前五股票為滬農商行(+5.70%)、常熟銀行(+4.69%)、成都銀行(+3.24%)、蘇農銀行(+2.82%)和無錫銀行(+2.77%)。
截至1月12日收盤,瑞豐銀行報收於5.12元,較前一周周五市場收盤價5.46元下跌6.23%。上周,瑞豐銀行1月12日盤中最高價報5.25元。1月11日盤中最低價報4.93元。瑞豐銀行截至1月12日收盤總市值100.46億元,在農商行板塊市值排名6/10,在兩市a股市值排名1401/5099。
資金流向數據方面,上周瑞豐銀行主力資金合計凈流出1.01億元,遊資資金合計凈流入4698.52萬元,散戶資金合計凈流入5379.85萬元。
1月8日,常熟銀行發生了2筆大宗交易,總成交117.4萬股,成交金額676.23萬元,成交均價5.76元。相較當日收盤報價6.35元,2筆大宗交易折價9.29%。
1月12日,常熟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部分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於今年1月8日-12日合計增持69.22萬股股份,增持金額合計444.06萬元。據悉,這是開年以來繼江陰銀行之後,第二家宣布董監高啟動增持的上市銀行。
1月11日,無錫銀行公告,長城人壽當前持股比例達到5%的舉牌線。這是自2015年底,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舉牌華夏銀行之後,保險資金首現大動作。
截至1月12日收盤,銀行業市值前三的銀行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總市值分別為15879.41億元、12636.26億元、10720.87億元。市盈率前三的銀行為鄭州銀行、蘭州銀行和瑞豐銀行,分別為10.38倍、7.99倍、5.88倍。
上周證券板塊整體下跌,根據wind數據,上周證券(申萬二級)指數跌幅為2.64%,報收4935.80點。
從具體個股來看,上周證券板塊中跌幅前五股票為中金公司(-8.89%)、國聯證券(-7.75%)、中信建投(-5.61%)、中國銀河(-4.77%)和光大證券(-4.32%)。上周證券板塊僅3隻股票上漲,分別為哈投股份(+3.76%)、華林證券(+3.75%)和華創雲信(+0.62%)。
製表:鈦媒體內容運營部
截至1月12日收盤,中金公司報收於33.2元,較前一周周五市場收盤價36.44元下跌8.89%。上周,中金公司1月8日盤中最高價報36.07元。1月12日盤中最低價報33.2元,股價觸及近一年最低點。中金公司截至1月12日收盤總市值1602.65億元,在證券板塊市值排名4/50,在兩市a股市值排名60/5099。
資金流向數據方面,上周中金公司主力資金合計凈流出3.66億元,遊資資金合計凈流入4808.46萬元,散戶資金合計凈流入3.18億元。
1月11日,中金公司發布自願性披露公告,公司間接全資子公司cicc hong kong finance 2016 mtn limited根據一百億美元擔保中期票據計劃發行兩隻票據。其中一隻5億美元固定票息,一隻7億美元浮動票息。
按照1月11日1美元兌人民幣7.1087元計算,上述12億美元中期票據摺合人民幣85.3044億元。
某券商分析師表示,中金公司海外業務佔比較高,發行其境外中期票據對其用于海外業務有很大助力。但當下美元利率較高,的確財務成本也有一定水漲船高。
中金公司也指出,發行人擬將發售票據所得款項凈額用於償還擔保人及其子公司的現有債務以及用作擔保人及其子公司的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1月12日,中信證券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中信金控於2023年9月4日至2024年1月11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以自籌資金合計增持公司1.5億股h股股份,累計增持股份數已達到公司已發行股份的1%。此前中信有限作為中信證券第一大股東(中信金控成立於2022年3月,為中信有限全資子公司),分別於2016年2月、2021年3月增持中信證券,增持時點均為市場相對低點。本次中信證券大股東增持不僅展現了股東對公司的信心,也表明其對整個資本市場的預判相對樂觀。
截至1月12日收盤,中信證券、東方財富和中信建投位列證券行業市值前三,市值分別為2764.95億元、2053.48億元和1450.32億元。市盈率前三為華林證券、紅塔證券和中原證券,分別為187.92倍、148.67倍和80.12倍。
上周保險板塊整體下跌,根據wind數據,上周保險(申萬二級)指數跌幅為3.61%,報收824.02點。
從具體個股來看,上周中國太保領跌保險板塊,跌幅為9.45%,其後依次為新華保險(-7.42%)、中國人壽(-4.03%)、天茂集團(-3.18%)、中國人保(-2.91%)和中國平安(-2.41%)。
製表:鈦媒體內容運營部
截至1月12日收盤,中國太保報收於21.94元,較前一周周五市場收盤價24.23元下跌9.45%。上周,中國太保1月8日盤中最高價報24.42元。1月12日盤中最低價報21.65元,股價觸及近一年最低點。中國太保截至1月12日收盤總市值2110.7億元,在保險板塊市值排名3/6,在兩市a股市值排名38/5099。
資金流向數據方面,上周中國太保主力資金合計凈流出5438.64萬元,遊資資金合計凈流出7553.04萬元,散戶資金合計凈流入1.3億元。
1月8日,中國平安發生了2筆大宗交易,總成交75萬股,成交金額2883.75萬元,成交均價38.45元。當日收盤報價38.45元,成交價與收盤價持平。
1月12日,陽光保險公告,該公司約23.29億股內資股轉換為h股已於2024年1月12日完成,轉換h股將於2024年1月15日上午九時正起開始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轉換及上市完成前後,陽光保險股份總數不變,均為115.01億股。轉換及上市完成後,該公司內資股佔比將從90%降至69.75%,h股佔比將從10%提升至30.25%。
所謂「全流通」,是指h股公司的境內未上市股份到香港聯交所上市流通。這一改革,主要針對h股上市模式下,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或將面臨內資股無法在香港市場流通,從而造成「內資外資股東同股不同利」的問題。h股「全流通」於2017年年底啟動試點,2019年11月全面推開。
截至1月12日收盤,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位列保險行業市值前三,市值分別為6306.63億元、5971.30億元和1865.56億元。市盈率前三為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和中國太保,分別為42.33倍、9.64倍和7.30倍。(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 | 任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