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出口下降7.4%,貿易逆差100億美元,對韓國有何影響?

2023年全球經濟總體來說算不上好,美國的加息引起了一系列問題,俄烏衝突的長期化走向,讓歐洲經濟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由於全球各國的經濟實力差距很大,對風險的抵抗能力也各不相同。別說小型經濟體,就是中等強國都感受到了一涼意。


韓國是全球第13大經濟體,但是卻是全球第五大工業國。被稱為全球經濟的金絲雀,對全球經濟有晴雨表的作用。

從2023年韓國經濟來看,預計GDP規模和2022年持平,或者略有下跌,維持在1.6萬億美元到1.7萬億美元之間。外貿數據就更是凄慘。2023年韓國出口同比下降了7.4%,而且對外出口6327億美元,進口6427億美元,出現了1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對於韓國來說很不尋常。


全球發達國家有3個比較特別,就是日本、德國和韓國,他們在去工業化的道路走得不遠,製造業增加值在GDP的比重遠高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所以還保持著大量的工業品出口,能維持長久的貿易順差

但是這3個國家偏偏都是國內市場不太大,能源原材料自給率又很缺乏的國家,也就是既要大量出口,也要大量進口,能保持貿易順差的基礎就是要有大量具有技術優勢的高端製造業


進口原材料、能源,變成高附加值的工業品賣出去,再用賺的錢擴大生產、提升技術、改善民生,這是一個完整的循環。

但是如果不能實現貿易順差,那麼就意味著這個循環出現了問題,有可能成本高於獲益。那麼就意味著外匯儲備會被大量消耗。最終導致經濟體系的崩塌,當然這是極端狀態下的情況。


以韓國的經濟體量,1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還不足以就引起這麼大的動蕩,但是出現貿易逆差,這反映了一定的趨勢。就是韓國產品國際競爭力的相對下降。

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那麼對韓國經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對韓國來說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卻又很難。韓國產品相對競爭力下降的一個最大原因就是中國產品競爭力的提升,而想要在競爭中勝過中國簡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