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煥新④ | 4年獲技改獎補1900餘萬元!青島動力電池領軍企業練就一身絕「技」

電動化與智能化驅動的產業變革,正在不斷重塑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格局。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產業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近年來,青島加速布局動力電池項目,吸引了眾多頭部企業落地投產,青島國軒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國軒電池」)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該企業自2018年全部建成投產以來,截至2022年,其用於技術改造的累計投資金額達到2.5億元,累計獲得青島市企業技改設備投資獎補資金1900餘萬元。《技改煥新》欄目第四期聚焦動力電池行業,看青島國軒電池如何以技改為關鍵抓手,點燃「智造」新引擎。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韓世琛/視頻

以「變」應變,為轉型升級「續航增速」

位於萊西市的青島國軒電池是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16年1月,總投資30億元,主要生產磷酸鐵鋰圓柱電池和方形電池,設計年產能3GWh。深耕動力電池行業多年,青島國軒電池先後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動能轉換二十強優秀企業」「青島市專精特新示範企業」「青島市製造業百強」、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承擔單位等榮譽。

對企業而言,技改是助力其穿越周期、鍛造適應性的「利器」。自2018年以來,青島國軒電池從生產製造工藝提升、產品質量提升、產品研發升級、節能降耗等四個方面入手,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投資,持續提升電池製造的自動化水平,對生產中的關鍵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以卷繞組裝一體線技術改造設備投資為例,其增加了卷芯上下料機械手、卷芯自動裝盤、物料線聯動等,實現了托盤自動流轉,自動下料入托盤、組裝上料,整個過程無需人工干預,改造後生產效率提高20%、生產成本降低15%,生產過程一致性顯著提高。

作為青島動力電池企業的代表,青島國軒電池在汲取國內外先進動力電池製造經驗基礎上,通過持續創新、迭代完善,從關鍵原材料、單體電芯到電池包和儲能電站,均採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工藝路線。2017年,公司被列入第一批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優秀企業,成為青島市首家本地化電池企業。

加碼工藝設備改造,自動化生產提質增效

堆垛機將電芯搬運到指定位置,機械手自動拆盤物料,與自動拆包機對接,RGV有軌穿梭車來回穿梭於庫房與線體間,各種機械手換卷、裝盤、掃碼、檢測、分揀……走進青島國軒電池的動力電池智能製造工廠,科技感撲面而來。在車間內的數字信息中控大屏幕上,不僅有廠區的實時監控,還有各個地區的生產日報,以及能源管理和安環管理部分,各種可視化信息面板讓數據更直觀呈現。

「去年,公司在電芯製造工藝提升和產品質量檢測及控制方面又進行了技術改造升級,購置國產設備70台套,引進進口設備2台套。」青島國軒電池相關負責人程少彬介紹,目前,公司生產的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突破190Wh/kg,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40Wh/kg以上,能滿足純電動400公里以上的續航里程,如奇瑞S51EV、奇瑞X70EV、長安歐尚X7EV、五菱宏光MiniEV、江淮iEV6E、北汽EC3、零跑T03等國內多款乘用車、商用車和專用車均配套使用。未來,青島國軒電池也將持續深耕動力電池的技術創新與智能製造。(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劉琴)

相關鏈接

技改提能 製造煥新

製造業如何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技術改造是重要一環。2022年以來,青島市先後出台青島市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五年規劃、青島市先進位造業強市行動計劃、青島市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煥新行動指南等重要指導性文件。在青島,提質增效的「技改熱」持續升騰,真金白銀的「技改紅利」正加速釋放。

為進一步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助力我市製造業提質升級,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推出《技改煥新》專題欄目,旨在通過短視頻的形式,生動呈現青島製造業技術改造經典案例,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蓄積新動能。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