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有沒有「陰謀」?

在9月6號,筆者發表了《印標對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的文章,文中提出:

印度剛剛在8月18號進口了176萬噸尿素,單筆進口量接近歷史最高水平,而9、10月份是印度國內的用肥淡季,加上其國內尿素庫存和產量,足以應付11月底之前、甚至12底前的農業用肥需求。中國的秋季農業需求旺季在10底前,而中國剛剛在8月18日的招標中給印度供應了110萬噸尿素,造成了國內尿素的供應緊張,出口印度的價格明顯低於當前國內的價格。這就形成一個基本的事實:印度在旺季到來後,國內尿素供應充足;中國在旺季到來後,國內尿素供應緊張。

問題就來了,在印度國內尿素庫存極其充足的情況下,為何急於再次招標?當然有各種解釋,但筆者在這裡做另外一個大膽的假設:只要中國繼續出口尿素,那麼就會造成中國秋季尿素供應的缺口,無肥可用,一方面會造成農民的不滿,危及社會穩定;一方面會造成用肥量的下降,危及糧食產量。印度僅僅用幾十個億的化肥作為代價,就可以給中國製造大大的麻煩,真地是花小錢辦大事。假如真地是這樣,難道不是給中國的安全構成重大的威脅嗎?


以上是筆者9月6號公眾號文章中的內容。

可能是偶然的巧合,但事態的發展同筆者當初分析的情況完全吻合:10月5號的招標中,我國可能繼續供應了大量尿素(11月份尿素出口數據將在12月19號前後公布,一切都會水落石出);印度在明年1月份前再招標尿素的可能性都不大;印度的招標價格大大高於國際市場現行價格,但我國的尿素價格同樣高於國際市場,印度「下水了」,同樣把我們拉下水了。

當然,出錢買貨,盈虧自負,加上為了國內的大選,或者說國內需求旺盛,都可以成印度「瘋狂」進口尿素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印度為什麼在磷肥鉀肥上那麼淡定呢?印度似乎對我國並不友好,不排除「陰謀」的可能性。

假如真地是陰謀,印度算是得手了,並且還「超額」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引起了我國的外交風波,雖然取得了韓國的理解,但誤傷了友軍。


雖然筆者早就做了提示,但還是破防了,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假如尿素真地有陰謀,那麼我們在陰謀面前,基本不設防。陰謀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實施,目前已經失去了條件:


一、我國已經收緊了尿素出口;二、印度國內的尿素產量和庫存極高;三、我國前期的高出口「透支」了印度的購買力,國際尿素寬鬆的格局趨於明顯。


雖然危機過去了,但在這次危機中暴露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即使明年不會再發生,或者幾年內都不會發生,但誰能保證永遠不會發生呢?


最後,希望以上的分析都是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