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鏈不再是香餑餑,蘋果壓榨嚴重,國產供應鏈疑似主動退出

日前國內知名手機產業鏈企業聞泰科技公布消息指正主動放棄特定客戶,業界普遍認為這個特定客戶就是蘋果,原因在於作為蘋果供應商太難賺錢,這已是當下多家蘋果供應商的窘境。

聞泰科技公布的業績顯示,光學模組業務在2021年、2022年都虧損了超過3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700萬元,第三季度才取得1000萬元盈利。

聞泰科技的光學模組業務收購自歐菲光,當時歐菲光被蘋果踢出供應鏈,導致歐菲光營收下滑四成、利潤暴跌九成,隨後歐菲光就迅速賣出這部分業務,聞泰科技趁機接手。聞泰科技當時的考慮是借著收購來進入蘋果供應鏈,後來聞泰科技如願以償,只是從財報可以看到聞泰科技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這也是蘋果供應鏈的普遍現象,國內兩大產業鏈企業立訊精密、藍思科技都通過進入蘋果供應鏈取得了業績的增長,但是到了中後期,他們的業績卻顯示營收繼續增長,而利潤卻並未能同步取得大幅增長,甚至還出現利潤下滑的情況。

導致如此結果,在於蘋果要求供應鏈企業持續升級技術,然而科技創新投入巨大、風險高,這些蘋果供應商在蘋果的壓力下不得不大舉投入研發,導致利潤下滑,如果不投資研發那麼往往蘋果就會很快將供應商踢出供應鏈。

果鏈企業出現如此現象,在於如今的蘋果自身日益缺乏創新力,非常依賴供應鏈提供的技術創新,在喬布斯時代,這種做法確實可以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回報,當時喬布斯每種配件僅有一家供應商,一旦成為蘋果供應商就可以穩定吃厚利數年。

到了庫克擔任蘋果CEO之後,蘋果自身創新乏力,更需要供應鏈企業提供科技創新,然而庫克非常重視利潤,每一種配件都會有兩到三家供應商,藉此一面壓迫供應商投資研發,一面促使供應商降價。

然而科技創新風險實在太高了,喬布斯時代可以吃一兩年利潤,撐住三五年研發,而如今的果鏈企業被蘋果兩面擠壓之下,利潤低微,技術研發一旦不到蘋果的要求就被捨棄,供應鏈企業就立即陷入困境,正如上述的歐菲光等多家蘋果供應鏈企業。

如此情況下,也就難怪聞泰科技在努力了兩年多時間之後,剛剛看到盈利就選擇放棄了。其實聞泰不是第一家主動退出蘋果供應鏈的企業,此前就有廣達、仁寶、JDI等企業先後主動退出了蘋果供應鏈,而廣達、仁寶退出蘋果供應鏈之後利潤反而取得了增長。

國產產業鏈企業歐菲光、歌爾聲學被踢出蘋果供應鏈之後,曾過了一段艱難時刻,不過到了今年隨著一家中國手機企業主動與它們合作,採用它們的配件,它們的生產線再度繁忙起來,取得了盈利的增長。

這說明隨著國產手機的發展壯大,國產手機產業鏈企業完全可以通過與國產手機合作,找到新出路,這對於雙方來說可謂合作共贏,當年第一代國產手機品牌TCL、波導等就因為海外供應鏈企業優先照顧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導致當時的國產手機迅速敗落,早年有一家國產手機也曾遭到三星AMOLED面板斷供,這都提醒著國產供應鏈和國產手機需要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