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手機,為什麼電腦幾乎就沒有好的「前攝」?

眾所周知,智能手機上的「自拍美顏」基本已經成為了標配,如今各大廠商也基本不再以「美顏」作為新品宣傳的方向。此前那些曾經知名的「美顏」產品線,往往也都轉型為主打輕薄、時尚外觀設計,同時具備一定影像、甚至是遊戲向。

雖然在功能上不再強調「自拍」,但這並不意味著智能手機的前攝技術就此停滯了。事實上,它們最多只能說是相比後攝,進步速度有所放慢,但在軟體、硬體方面客觀上還是在持續換代和改進的。

相比之下,個人電腦上的「前攝」就要尷尬得多了。

關注PC行業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如今PC上的主流「前攝」、或者說自拍攝像頭的主流解析度,基本都還停留在200萬像素這一級別。雖然有極少數產品具備500萬或800萬像素的配置,但即便是這樣的攝像頭放到手機行業,也都屬於早已被淘汰的產物。

單核時代的索尼筆記本,所配備的「Motion Eye」旋轉攝像頭

稍有經驗的PC老玩家可能還記得,差不多在10年、15年前,當時很多電腦的攝像頭就已經是這個像素規模了。甚至在當時的電腦上,還可以看到諸如補光燈、旋轉式攝像頭,甚至攝像頭變焦切換開關這樣的配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那時候的電腦都比現在的很多產品,要更重視「前攝」的體驗。

那麼為什麼「前攝」在PC行業中,這麼多年來都沒有發展,甚至可能還有所倒退了呢?

可能有的朋友會想到,這或許是產品形態所導致的現象。因為現在的電腦、特別是筆記本電腦的屏幕越來越薄、邊框也越來越窄,這當然會導致它們不得不縮減攝像頭的體積,甚至於乾脆取消這個功能。

ROG部分筆記本電腦採用的外掛攝像頭,或是直接取消了內置攝像頭

這種看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並未觸及問題的核心。因為電腦的設計再怎麼重視「減薄」和「屏佔比」,它的內部空間也不可能有手機那麼局促。既然手機廠商都沒有取消掉前攝,憑什麼PC廠商就敢於這麼做呢?

沒錯,這自然引出了另一個原因,也就是自拍、或者說攝像頭功能在PC用戶中,本身需求的持續低迷。乍看之下,這似乎也講得通,因為手機可以隨身到處帶,所以用戶有時候會用它的前攝來記錄生活,或是拍攝自己生活當中的瞬間。

相比之下,極少有人會產生「我想要記錄下此刻玩電腦的自己」這樣的想法。因此對於電腦來說,攝像頭這個配置絕大多數情況下的用途,都被局限於視頻會議、網路通話等場景,而非進行記錄性、或創作性質的「攝影」。

但這樣一來,實際上就引出了第三個層面的疑問。那就是對於網路會議、在線視頻通話來說,難道高品質的PC攝像頭是沒有必要的嗎?

就算是用單反連接到PC上充當攝像頭,它也一樣只能用1080P的在線會議解析度

沒錯,這才是問題的真正根源。因為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一件事,是高解析度的、流暢不卡頓的視頻流,其實是非常「吃」網路帶寬的。舉例來說,4K解析度、25FPS的壓縮視頻流,其平均帶寬需求便可能高達100Mbps。可大家要知道,即便到了2023年,很多號稱「千兆」的家庭光纖寬頻真實上傳帶寬,才只有30-50Mbps。

換句話說,在過去的很多很多年裡,就算大家想要體驗高品質的在線視頻會議,現實的網路狀況也註定了只能使用很低的清晰度進行視頻交流,至多1080P、30FPS,甚至大部分情況下連720P可能都不到。而1080P「換算」成攝像頭的解析度,便「恰好」是200萬像素。

因此網路帶寬的制約,便限制了幾乎所有在線會議軟體默認的視頻傳輸解析度。而在線會議軟體,則又進一步限制了所有PC攝像頭實際能夠傳輸給電腦的視頻規格,最終導致整個PC行業在「攝像頭」這個硬體配置上,長期缺乏更新換代的動力,以至於甚至開始出現取消攝像頭的產品。

要知道,即便是到了2023年年底,我們已經可以買到的一些物理4800萬、6400萬像素的「大底」PC攝像頭產品。但它們普遍只能在「拍照」模式下用到這些解析度,一旦將其連接到在線視頻會議軟體,就立刻還是會被限制到1080P、30FPS的視頻規格,與十幾年前的產品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