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或將債務風險轉嫁16國,或將清零美債,耶倫:形勢危急損失慘重

美國財政部在9月29日上調了下一個季度聯邦借款的預期,以解決不斷惡化的財政赤字問題並不斷補充現金緩衝,由於收入持續疲軟以及支付加速,將借款凈額預期提高到1萬億美元,遠高於8月初時預估的7530億美元,超出所有觀察人士的預期,聯邦赤字的飆升,引發人們對美國財政和償還債務的擔憂,這在美國又有一家銀行宣布倒閉的背景下將變得更加危急。

9月29日,正當華爾街認為美國的地區銀行業危機已經結束之際,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三州銀行(Heartland Tri-State Bank)因資不抵債被其所在州的監管機構勒令關閉,三州銀行也成為繼美國3月份以來發生銀行危機以來的第五起銀行破產案。

而就在7月26日,美國地區銀行西太平洋合眾銀行(PacWest)也為避免倒閉,已經提前宣布將與加州銀行(Banc of California)合併,這兩家地區銀行的自救表明美國銀行業危機仍在蔓延中。

分析認為,雖然,美國當局在6月簽署《財政責任法》,將債務上限暫停19個月,結束了長達數月的鬥爭,暫時避免了對美國經濟金融系統的災難性打擊,但緊隨而來的美國聯邦關門危機和尚未結束的美國銀行業危機讓目前已經滿目瘡痍的華爾街感到不安,疊加迫在眉睫的美國經濟衰退預期之際,曾經成功預測次貸危機伊朗籍美國經濟學家努里爾·魯比尼在9月30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目前,美國碰到的債務危機將更加可怕。

分析表示,在第一共和銀行倒閉之後,美國銀行系統資產負債表面臨的壓力不降反增,主要受長短期限的美債利率嚴重倒掛且正在加深和銀行負債端存款成本居高不下的影響。儘管美聯儲推出了一些緊急融資工具,但一旦美聯儲融資額度用盡,仍不能滿足銀行提款需求的話,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銀行最終還將會走向倒閉。

雪上加霜的是,美聯儲在9月24日公布的經季節調整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當周,美國商業銀行存款驟減787億美元,是自矽谷銀行倒閉後的一周以來的最大存款外逃,這表明,美國銀行業的存款再度呈現下降趨勢,特別是美國的大型銀行。

而就在一周前,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接受NBC採訪時警告該國最大的銀行家們,在一系列銀行倒閉和信貸狀況收緊後,可能需要進行更多銀行的合併,並可能對經濟增長、就業和通脹產生影響。

魯比尼進一步警告稱,美國反覆出現的銀行業危機和不斷飆升的債務赤字除了損傷美國信用外,已經對美元和美債產生了深遠的破壞,讓美國債主國對美國償還巨額債務的能力開始失去信心,這樣的結果會加快全球各國去美元化的進程。

與此同時,接下去的數周內,美國金融市場中一場更大的信貸緊縮的風暴正在到來,高盛在9月30日發布的報告中也警告市場會在2023年第四季度時可能會出現美元荒的現象,而這背後的核心邏輯其實也很簡單。

因為,美國財政部的現金儲備在接近耗盡之際,為補充流動性,也會加大對國債發行,其將大量的吸收金融市場中的資金,這對銀行業系統流動性造成收緊。這意味著疊加美聯儲還在縮表的情況下,對美國的銀行業和企業來說更大的麻煩可能已經在醞釀,將會給美國金融市場和美債帶來劇烈震蕩,以及進一步損害投資者對美國銀行系統的信任,最新的數據和消息正在反饋這個趨勢。

美國財政部在9月1日公布的數據還表明,截至9月1日,財政部的現金餘額降至僅348億,達到了2015年10月的最低水平,這表明,美國財政部已經處於「彈盡糧絕」,「傾家蕩產」的邊緣,急需債權人為其龐大的新債接盤,來維持其紙醉金迷。

緊接著,摩根大通預計,財政部可能會發行2萬億美元的新債才能平衡其支出和償還相關債務款項,這種抽水效應將會為本已搖搖欲墜的美國銀行業埋下隱患,這也進一步印證了三州銀行的突然倒閉後,美國即將迎來經濟衰退和更多銀行崩盤的連環爆炸,並進一步損害美國金融威望和美元的地位。

疊加目前作為美債基石級別的全球央行正在遠離或減少投資美國國債的背景下,這將會把這個建立在美債紙牌屋上這個全球最大的美國龐氏騙局推到潰散的邊緣,因為,美國人之所以能夠通過印刷的一張張百元美元綠紙購買全球的高性價比商品,過著紙醉金迷般生活的秘訣,正是建立在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地位的基礎上的。

但現在美聯儲利用不同經濟周期的美元鬆緊貨幣政策,不斷稀釋著全球利差,疊加美國濫用其美元的貨幣地位功能,使得美國金融系統內部已經缺乏信任,更讓投資者會質疑美債還能否再被視為世界金融體系的基石作用。

對此,德銀在9月30日最新發表的全球經濟風險報告中認為,美國此次債務上限危機和地區性銀行業風暴之後,美國國債是否還會有大量投資者買單?這可能是2024年市場的重大風險之一。

這更將意味著美國經濟或將進入萬億美元債務赤字可能無法買單的空心狀態,而近期美債無論是在持有總量上,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還是減持趨勢上或都正在強調這個邏輯。

緊接著,被稱譽為富有遠見的華爾街金融大鱷吉姆·羅傑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解釋就是,「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債務國,印鈔和債務無處不在,美國實際債務總數幾乎是美國財政部公開承認金額的七倍,規模接近200萬億,債務問題愈發嚴重,目前美國的債務問題並不能通過簡單的提高上限就可以解決」。

在該美國億萬富翁看來,美國一場嚴重的經濟衰退已經無可避免,因為面臨著更為複雜的經濟形勢和債務違約風險,除非美國能真正做到不再紙醉金迷,並停止大舉借債,否則美國的債務經濟最終將要會付出代價,而美國的債務經濟付出代價的時機則掌握在全球美債的大買家們手中。

緊接著,美國金融網站零對沖在9月30日分析稱,如果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升級,疊加美國銀行業引爆的系統風險蔓延,這無疑會直接削弱美國財政部維持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美債龐氏騙局,以及輸出通脹和收割鑄幣稅的能力,使得美國財政部失去償付債務能力的背景下,包括日本和法國等在內的全球央行將會繼續保持加速清算美債的狀態,如果不確性增加,也存在清零美債持倉的可能,

很顯然,這將會進一步削弱美元輸出通脹風險和收取鑄幣稅的能力,最終可能會導致其作為世界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緩慢喪失,而目前,美國正在提高舉債額度就證明了這一點。

分析認為,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正在這些逆風的環境下,疊加銀行業危機存在發酵可能,而銀行信貸緊縮可能才剛剛開始的情況下,投資者可能準備隨時按下賣出鍵。此時的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怎麼辦?

BWC中文網團隊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由於美元的主要儲備和結算貨幣地位主導了全球商品結算和外匯市場的環境下,使得美國可以將自己不斷增長的債務違約和通脹風險外溢轉嫁給一些經濟結構單一、外債高企和外儲短缺的經濟體,以收取鑄幣稅,在美元荒開始的情況下,這些市場的經濟、資產和匯率將會持續受到影響,但事情到此並沒有結束。

正如我們研究團隊在不同場合所強調那樣,歷史上每次強勢美元周期總會引發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震蕩,這種效應較早生動的案例可以參照委內瑞拉辛巴威,最新發生的案例也可以參考南非斯里蘭卡,巴西,緬甸印尼。另外,土耳其阿根廷以及智利三國也曾多次出現過主權債務違約,且外部債務問題一直比較嚴重。

對此,美國金融網站零對沖在9月29日援引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美國債務違約和銀行業危機引爆的經濟和金融風險正利用緊縮和寬鬆的不同美元周期,並結合美元的貨幣地位轉嫁給一些經濟結構單一和外儲比較脆弱的國家,除了上面這十國外,還包括黎巴嫩捷克波蘭,巴林,巴基斯坦和埃及等一共16國或都會由於外債與外儲呈陡峭的倒掛模式而面臨美元荒或美元融資成本變高的困境。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已經分別陷入貨幣嚴重貶值與債務危機的脆弱模式。

這也進一步印證隨著美元指數震蕩上升,在供應鏈短缺,經濟增長沉淪和通脹仍高企的環境下,美元指數波動的外溢效應將會間接地傳遞到這些經濟體的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資產上去,而歷史上每次強勢美元周期總會引發危機。

所以,答案很明顯,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會隱蔽的把高通脹和債務違約風險加速轉嫁出去,除了收割自己人外,就會開始持續收割上面這些經濟結構和金融債務問題比較明顯的經濟體。而近段時間越南經濟和出口市場的暴跌更意味著此輪美國收割周期對市場的吸籌效應還正在持續中。

很明顯,在美國或將債務和銀行倒閉風險轉嫁給多國,甚至在部分市場中人為地造成美元荒現象時,這將會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進程。

正在這些背景下,美國財長耶倫在9月29日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警告稱,「美國聯邦預算赤字應盡達成協議,隨著銀行業危機目前尚未結束,信貸條件也會緊張,美國金融系統在多銀行擠兌引發的雙重崩潰之後,美國財政穩定性已經被摧毀,形勢危急,特別是一些抗風險能力更低的美國「影子銀行」將面臨的可能是一場隨時爆發的危機,在目前一些國家希望開始美元替代品的環境下,我們的損失會越來越慘重,更會讓美國經濟很可能會重新陷入衰退,並將會進一步損害美債的金融威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