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園區未來的發展方向

  產業園區作為產業高密度集聚之地,與地方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集聚的重要平台,已經成為各地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園區風起雲湧,隨之競爭也逐漸加劇,未來,我國產業園區將由高速發展的「增量時代」向增速下降的「存量時代」轉變。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我國產業園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一、產城融合、以城興產、以產促城

  數字經濟時代的當下,傳統產業園區已成為過去式,想要實現產業發展城市規劃相互促進,需要建設生態、集聚、完善、融合的高科技園區,這要求由原來的單一運營模式向「產城融合」模式發展。產業園區的定位與規劃,需緊跟未來城市發展訴求,不斷促進園區智能化、運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服務,打造創新型產業生態體系。

  未來不論是城市還是產業新城,都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城市規劃配套符合產業發展,產業規劃發展嵌入城市發展,形成產業與城市高度融合,相互促進,共同邁向高質發展。

  二、功能系統化、資源共享化、服務深度化

  產業園區的功能從單一的「產業」功能向多維的「產業、自然、社會」功能方向轉變。園區不僅要加強推動產業發展的功能,更要加強為人服務的功能,將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融合,搭建宜產宜居的生態綜合體。

  園區要圍繞企業與人才的需求,構建深度服務、共享資源的平台,助力企業與創新人才共同成長;打造一體化生活服務體系,滿足園區人才工作、居住、休閑的需求,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城。

  三、產業特色化、數字化、精準化

  我國園區高度同質化,產業定位不清晰,盈利能力弱。產業園區應充分發揮地區產業優勢,打造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形成產業特色化和差異化。抓緊數字經濟帶來的機遇,發展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加速園區管理智慧化的突破,實現園區產業結構高端化,打造園區核心競爭優勢。

  此外,產業園區會順應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趨勢,遵循差異化規劃的要求,推動工業化與產業數字化深度融合,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產業園區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互聯網和新一代數字與通信技術,對傳統產業鏈上下游的全要素進行著數字化升級、轉型和再造,推動著傳統產業價值創造實現提質、降本與增效。

  四、模式多樣化、運營智慧化

  產業園區的盈利模式應從過去主要依靠房地產開發收入逐步轉向「房地產開發+物業持有+產業服務+產業投資」協同發展的盈利模式。園區的開發模式將向「眾籌思維+迭代思維+市場思維」,運營模式也將向「社群經濟+共享經濟+技術創新+資本創新」轉向。

  目前打造智慧園區已成為園區建設的大趨勢。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應以打造智能化、信息化園區為核心,以提升園區的服務及管理水平,從而全面提升園區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產業園區作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是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管理創新的主要載體,在新發展理念的大背景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是我國園區轉型升級的必然路徑,高質量發展要求產業園區要注重系統化、多元化、融合化、特色化、智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