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損與套牢,與你的虧損承受能力,有很大關係。

我有個客戶,他在鄭州有一套130平方的房子對外出租,市中心,臨近地鐵口,周邊配套還不錯,唯一的缺點是,周邊商業化太重。以前行情好的時候,一個月租金收入能有4500元,後來逐漸降到3000元。後來交付給了房屋託管公司,現在租金2600元,但就這,斷斷續續的,累計有5個月的房租,沒給我這個客戶了。

按照合同約定,早應該解除合同,讓託管公司賠償損失。我問客戶為啥不這麼做,客戶說,現在房屋租賃市場確實不行,這個損失我最後肯定會強烈爭取,即使房屋託管公司跑路了,我也能承受這個損失。只是要涉及到走法律途徑,有點耽誤事。

我說,大多數房東對託管公司,都是你這個想法。

如果站在股票與基金投資的立場上,發現有不好的苗頭了,比如眼見行情不好,託管公司連續不能付你房租了,你要及時查明原因,與對方解除合同,這叫及時止損。否則,當斷不斷,抱有僥倖,不願意麻煩的心理,租金越拖越多,把你套牢,最後有些不良託管公司,就是看中你不願意多事的心理,既然拖欠這麼多了,最後象徵性的給你2個月的「安慰獎」,說:我就這麼多了。這叫做斬倉出局。

我很多客戶,在投資領域,與這個房屋出租的客戶,經歷和結果,是相同的。

有些行情,比如2021年以後的醫藥,消費,2022年的新能源,不論是技術面,還是市場溫度,明顯的下行通道中,一般他們有這樣的特徵:前期炒的比較火熱,大部分資金都在追逐,但是回調以後,漲幅不再那麼大,甚至出現大盤漲,這類品種不漲的局面,即使漲,也都是很小的幅度,但是下跌時,跌的深度往往比其他品種跌的深。在基本面上,沒有出現大的利空,但是炒作和對外的講解,還是前期那些說頭,沒有更新鮮的數據來支撐和印證了。技術面上,經常出現「三隻烏鴉」的走勢,或者被多條均線壓制,即使上漲,也無法有效站穩。

如果出現這些特徵,都可能預示品種要走壞。這個時候如果出局,可能會有損失,但這個損失,我們能承受。大多數客戶,都是在這抱有僥倖心理,想著回本後再出。有些客戶不願意承受這個損失,導致了後來深度套牢,就再也沒有看過賬戶了。

公募基金,2021年和2022年業績普遍都不太好,今年初的時候,很多金融機構說:基金市場已經連續兩年走的不好了,近年來沒有出現連續三年走弱的情形出現,相信今年會不錯。結果上半年掙得錢,今年下半年吐回去了。

圖片來源:WIND

還有一些明星私募,業績也是慘不忍睹,一旦踏不準節奏,整個節拍都錯亂了。他們用事實告訴我們,過往的成功經驗,不一定預示今後能夠完美複製,盈虧同源。而購買私募的客戶,對資產都有嚴格的界定,風險承受能力更強,從該產品不斷縮小的管理規模可以看出,這些高凈值客戶,即使虧損到如此地步,斬倉割肉出局的魄力,還是讓人敬佩的。還是那句話,與你的虧損承受能力,有很大關係。

圖片來源:託管券商客戶服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