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別只盯著太平洋!這家券商同樣有合併預期,目前才一個漲停

證券板塊,可說是最近兩周的市場風雲板塊,它的一舉一動,不僅關係到大盤的上下,還牽動著萬千股民的心。從之前避之不及的「渣男」,搖身一變成為大家追捧的「香餑餑」。

其中,證券板塊中,最亮眼的一隻,就是太平洋了。之所以,資金選中太平洋,除了它的價格夠低,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具有和其他券商的合併預期

不過,除了高高在上的太平洋A股市場上還有一隻同樣具有合併預期的券商。目前才出現1個漲停。


作為券商,公司的主營自然也還是證券經紀、投資銀行、證券自營、資產管理、基金管理、直接投資等。

接下來,來看看各業務之間的營收毛利情況如何,

其中,財富管理業務營收佔比最高,達到了70.02%,毛利率為32.43%。

雖然叫財富管理,但實際上,這部分主要構成仍然是傳統的手續費、傭金收入,小部分基金銷售等業務。

其次,則是投資與交易,這部分營收佔比為11.23%,毛利率為58.19%。這部分業務主要是由自營業務為主。

再次,則是資產管理業務,營收佔比為10.12,毛利率為35.35%。

最後,投行業務,營收佔比為6.88%,但由於成本太高,這部分業務是虧錢的。

整體來看,公司的業務構成還是比較傳統的以傭金收入為主,自營、資產管理為輔。這也是證券行業,目前的普遍情況。

核心優勢

公司的財富管理業務處於領先優勢,證券分支機構數量行業排名第 2;

客戶數量超過 1,480 萬戶,行業排名第 8;

自主研發的小方 APP 月活躍度位列行業第 4;

公司的基金做市業務位居行業第一梯隊,在滬深交易所基金做市數量居行業前 2。

核心亮點

公司在2022年完成股東變更,公司股東背景強大。

首先,中國平安間接控制公司平安作為我國三大綜合金融集團之一,是國內金融牌照最齊全、業務範圍最廣泛的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之一。

社保基金會為第二大股東,中國社保基金會是財政部管理的事業單位

公司第三大股東中國信達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首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更重要的是,新控股股東中國平安旗下,還有一家平安證券,存在合併預期。


接下來,通過公司的成長性、盈利能力、財務狀況、現金流,這四大層面來對公司的財報基本面進行綜合分析梳理,進一步發現公司基本面的真實情況,

首先,從公司的成長性來看,

公司的營業收入,最近五年有所上升,

從2018年的57.23億,增長至2022年的77.77億,

五年時間增幅35.89%,年均增長超7%。

不過,公司的增長和市場環境關聯度較高,市場環境好,則營收增長,而若市場環境不好,則營收下降。目前公司還未創出2015年的牛市營收新高。

而從凈利潤來看,則表現要更好一些,

2018年當時處於熊市,公司的基數較低只有6.61億,2022年公司的凈利潤增長至21.48億。

五年時間增長225%,年均增長超45%。

不過,凈利潤同樣未創2015年新高。

綜合來看,公司成長性尚可,特別是凈利潤增長較快。


而之所以,公司的凈利潤增長高於營收,主要是因為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

最近五年,公司的業務利潤空間提升明顯從2018年的11.89%增長至2022年的28%。

利潤空間提高了1倍以上。

而從資產周轉效率來看,

若市場環境好,則資產運營效率就高,比如19年至21年公司的資產運營效率呈上升態勢。

而如果像2022年這種不太好的年份,資產運營效率則相對較低。

整體而言,公司的盈利能力在過去五年呈上升態勢,主要來源於業務利潤空間的增長。


那麼,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如何,流動性怎樣呢?

畢竟公司之所以會更換股東,主要就是因為控股股東存在經營風險。

從負債率來看,

公司最近五年負債大致在75%左右,波動不大。

作為典型的金融證券公司,特點就是高負債、高槓桿,因此公司的75%的負債,在行業中處於中等水平,並不算高。

財務狀況,處於正常水平。


最後,要看的就是公司的現金流情況,

相對於其他行業而言,證券公司的現金流情況更為複雜一些,主要是受到金融資產規模、回購業務規模、拆入資金規模、客戶資金規模等變化,

從公司的現金流來看,最近五年現金流整體上升,不過不足之處在於現金流呈下降狀態。


這家公司就是在A股上市的方正證券

公司基本面財報中規中矩,亮點在於其股東變更之後,雄厚的股東背景,以及後續存在的合併的可能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