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妝字型大小」發展的步伐逐步加快。
來源:直通IPO,文/韓文靜
8月1日,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敷爾佳」)在深交所上市,發行價55.68元/股,開盤80元/股,漲幅達43.67%;截至發稿前每股為70.18元,漲幅達26.04%,總市值280.78億。
歷時兩年多,敷爾佳終於完成了這場IPO「衝刺」,並創造了一個造富神話。
顏值經濟的大背景下,醫美市場需求的旺盛帶動了醫用敷料的增長,冠上「醫美面膜」概念的敷爾佳,成功吃到紅利,得以快速發展。
近三年,敷爾佳實現了近50億的營收,高達80%毛利率,以及業內第一市佔率等多項亮眼成績。
不過一直以來,敷爾佳IPO背後也引發了不少爭議。「重營銷、輕研發」等市場質疑接連不斷,當「械字型大小面膜」故事不靈了,敷爾佳改道「妝字型大小」是最優解嗎?
毛利率「直追」茅台,一年狂攬17億元營收
敷爾佳創始人張立國畢業於中藥學專業,在創立敷爾佳之前當過藥劑師,還從事過藥品批發生意。
2017年,當年張立國成立了獨立公司,專門負責賣敷爾佳品牌產品。成立至今也不過六年,發展的如此迅速,是乘上了「醫美面膜」的東風。
近些年來,醫美產業崛起的大背景下,資本市場接連不斷地颳起醫美風,主打「械字型大小」醫用敷料的敷爾佳也抓住了這個機會。
敷爾佳成立之際,正值我國護膚品行業快速發展之際。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17年至2021年,中國皮膚護理產品行業市場規模由1805億元增長至317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5.1%。
基於對透明質酸鈉及膠原蛋白的研究,公司形成了以適用於輕中度痤瘡、促進創面癒合與皮膚修復的 II 類醫療器械類產品為主,多種形式的功能性護膚品為輔的立體化產品體系。
目前,敷爾佳給自己定位於從事專業皮膚護理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公司在售產品覆蓋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主打敷料和貼、膜類產品,並推出了水、精華及乳液、噴霧、凍乾粉等其他形態產品。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敷爾佳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85億元、16.5億元及17.69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6.48億元、8.06億元和8.47億元。綜合毛利率分別為76.47%、81.95%和83.07%。
同期,敷爾佳醫療器械類敷料營收分別為8.8億元、9.28億元、8.66億元,佔比為55.54%、56.25%、48.95%,毛利率分別為78.67%、84.13%、86.06%。
而站在高毛利金字塔尖的茅台,2022年毛利率為92.6%,敷爾佳醫用敷料的毛利率直追茅台,堪稱「膜茅」。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報告,2021年敷爾佳貼片類產品銷售額為貼片類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市場第一,佔比15.9%;其中醫療器械類敷料貼類產品佔比17.5%,市場排名第一;功能性護膚品貼膜類產品佔比13.5%,市場排名第二。
本次發行前,張立國直接持有公司93.8111%的股份,系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此外,哈三聯持股5.00%。
大手筆營銷遭質疑,奔赴「妝字型大小」
回顧敷爾佳的上市之路,也是一波三折。
早在2021年9月,敷爾佳便首次向深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擬在創業板上市。直到2022年9月才獲得證監會審議通過,此後卻因遲遲拿不到證監會註冊批文而停滯。直到2023年,敷爾佳再次更新招股書並獲批。
如今,敷爾佳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但公司面臨的爭議卻一直難以消解。
首先,是其「重營銷、輕研發」的積弊。
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銷售費用為2.65億元、2.64億元和3.90億元,銷售費用率為16.75%、16.01%和22.06%。
仔細來看,宣傳推廣費增長最快,2020年至2022年高達1.66億元、2.36億元和3.54億元,同期在銷售費用中佔比為62.62%、89.26%和90.63%。
與之形成鮮明對應的是,敷爾佳在研發上投入甚微,2020年至2022年,敷爾佳的研發費用僅分別為0.014億元、0.052億元和0.154億元,營業佔比分別為0.09%、0.32%、0.87%。即使在逐年增長,也始終未突破1%。
此外,此次募資項目,敷爾佳還計劃拿出近半的募資用於品牌營銷推廣項目。
敷爾佳此次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為18.97億元,將用於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及質量監測中心建設項目、品牌營銷推廣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其中,品牌營銷推廣的資金計劃投入為8.85億元,佔比高達46.65%。
對於研發投入低的市場質疑,敷爾佳也有所行動,從2021年到2022年,公司的研發人員已經從2名上升到了8名,占員工總數也由0.69%上升到了1.67%。
雖然提高了研發人員比重,但其佔比依然較低,能不能打消投資者的疑慮還很難說。
其次,敷爾佳在經營上面臨的不確定性,源於政策對於「械字型大小面膜」監管。
2020年,國家葯監局曾發文稱,並不存在「械字型大小面膜」的概念,醫療器械產品也不能以「面膜」作為其名稱。
葯監局明確表示,一些面膜類化妝品將產品宣稱為「醫學護膚品」「葯妝」產品等,屬於明示或者暗示產品具有醫療作用,均是違法宣稱行為。
也就是在那一年,敷爾佳的械字型大小產品停止了高歌猛進,其明星產品敷爾佳白膜的收入,出現下滑。
於是近些年來,敷爾佳轉向「妝字型大小」發展的步伐逐步加快。
招股書提供的數據,公司2022年度總營收達到17.69億元,兩大主營業務醫療器械類產品、化妝品類產品收入為分別為8.65億元、9.03億元。其中,化妝品類收入超過醫療器械類產品,佔比超過50%。
縱向來看,敷爾佳化妝品類的產品收入佔比確實在逐年提升。2020年-2022年,敷爾佳來自化妝品類產品的收入分別為7.05億元、7.22億元和9.03億元,佔總營收的44.46%、43.75%和51.05%。
IPO上市後,化妝品業務又能否支撐敷爾佳未來地長遠發展,對公司來說仍舊是個未知數。敷爾佳需要提升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的增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