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自華進口的大幅下降,並不代表美國脫鉤成功?

美國脫鉤成功?自華進口猛降24%,中國不再是其最大進口來源國

近日,有關中美貿易數據的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根據報道,今年前五個月的數據顯示,中國從「美國最大進口來源國」的寶座上跌落,被墨西哥加拿大超越,同時東盟對美出口也大幅增長。一些媒體甚至得出結論稱,這意味著中國正在失去在全球貿易中的優勢地位,而美國取得了對中國貿易戰的初步勝利。然而,這種結論是極為片面且不正確的。

首先,美國自華進口的大幅下降,並不代表美國脫鉤成功,而是反映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有專家指出,美國從墨西哥和東盟進口的貨物,其實就是中國的「轉口貿易」。也就是說,這些貨物是從中國運往墨西哥和東盟,再從那裡運往美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高額關稅。因此,美國消費者並沒有真正減少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只是多花了一些運輸成本和中間商差價而已。

其次,中國仍然在主導全球貿易,而不是正在失去優勢地位。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顯示,2022年,在全球商品出口總額中,中國佔據的份額為14.4%,幾乎為美國和德國的總和(美國為8.3%,德國為6.6%),而且比疫情前一年小幅度增長了1.4%。同時,中國對俄羅斯出口激增,對拉美等大多數新興國家也保持著貿易增長。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中國進出口總額為人民幣20.10萬億元,首次突破了20萬億,同比增長了2.1%。

最後,美國取得了對中國貿易戰的初步勝利?這更是一個笑話。事實上,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目的是為了遏制中國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但結果卻適得其反。一方面,美國自身受到了巨大損失。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的報告估計1 ,2022年由於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而造成的全球福利損失約為116億美元2 ,其中約63%由美國自身承擔3 。另一方面,中國藉此機會加快了產業升級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根據《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4 ,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位居第14位 ,比去年上升了兩位 ,並在創新效率方面排名第一 。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美國脫鉤成功?自華進口猛降24%,中國不再是其最大進口來源國這樣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中國在全球貿易中仍然佔據著主導地位,而美國的貿易戰政策只是在損人不利己。我們應該堅持開放合作的理念,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促進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