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程立元 廣州報道
5月6日,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發布工業園區轉供電改革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並正式上線「埔e園」平台(下稱「平台」)。據了解,「埔e園」平台是黃埔區推出的工業園區智慧用能管理服務平台,為全國首創。
黃埔區營商環境改革局三級調研員陳凱介紹,通過智慧平台與智能電錶的組合應用,黃埔區將實現「平台管理、計量裝置、收費規則」三項統一,同時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與政府監管成本,由此解決工業園區普遍存在的收繳方式不統一不透明、計量表計落後、未嚴格執行轉供電收費規則等重點問題。
據預估測算,在2024年6月底前改造全面完成後,黃埔區現存155家工業園區內的6000家企業每年將減少用電成本超1.2億元,將降低電費支出15%左右。
(黃埔區工業園區轉供電改革實施方案介紹 程立元/攝)
霍尼韋爾騰高電子系統(廣州)有限公司是位於黃埔區聖力科技園內的一家安防裝備生產企業。公司負責人柳冉冉在手機上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展示了企業已經接入的園區智慧用能管理系統,在定時更新的面積圖中,企業用能的峰谷、分時對比等情況一目了然。
在傳統的工業園區電力供給規劃方案中,供電局等單位一般只對工業園區的總表反映的數據和用電情況進行計數和管控,再由園區向園內企業攤派繳納電費,監管難以深入觸達具體的企業終端。此外,由於過往園區建設主要安裝的是機械電錶,難以分時計量,用電量和電費的精確化統計也成了讓企業和園區頭疼的難題。
據了解,「埔e園」平台入園後,工業園區管理方可通過平台對園區的戶變關係、企業信息、用電數據、能耗情況等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管理;園區內企業也能夠利用「埔e園」平台小程序查詢自身用電情況、費用明細以及園區用電的總體情況,核驗園區收費標準執行、賬單構成,如發現轉供電加價情況可即時舉報違法行為,實現用電信息透明化。
「自園區接入平台管理後,我們公司(霍尼韋爾)的電費減少了11%左右,節省了大概7000元的電費,預計全年能節省8到10萬元。」柳冉冉說。
近年來,能源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浪潮已然湧現,但購買相關解決方案或智能設備的較高成本讓許多園區望而卻步。本次黃埔區在實施方案中對智能電錶的改造給予補貼,喚起包括聖力科技園、視聯科技園在內多家工業園區的積極響應。
「我們園區在改造前有80%都是機械錶,不能分時計量,不斷有企業反映計費不公平的意見。特別對於24小時用電的企業而言,相關意見尤為突出。」聖力科技園管理方趙志成表示,以往受制於成本問題,更換分時計費智能電錶的設想遲遲未能實施,藉助黃埔區政府給予的補貼支持,我們完成了園區電錶的全面改造。
據悉,在改革推進的過程中,黃埔區已先行選取聖力科技園、視聯科技園2個園區作為試點,率先為128家企業升級改造264台智能電錶,2023年3月已節省兩園區電費6.1萬元,月用電成本降低13.5%。
南方電網廣東廣州黃埔供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黃埔區工業園區轉供電的全面改造計劃分為三步實施,試點階段完成後,將爭取於2023年12月底前完成對黃埔區31家國有工業園區的升級改造,接入覆蓋1300家企業;隨後,在2024年6月底前,黃埔區計劃全面完成155家工業園區的轉供電改革,預計將為近6000家企業降低年用電成本超1.2億元。
堅持工業立區、製造業當家的黃埔區是廣州的「用電大戶」,2022年社會用電量突破200億千瓦時,居廣州市首位。結合「雙碳」戰略推進的宏觀背景,轉供電改革勢在必行。
陳凱表示,接下來,黃埔區將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推動工業園區智慧用能管理服務平台升級,逐步增加新能源管理、低碳能耗管理、需求側響應延伸到中小企業等模塊功能,通過深挖用電數據價值,進一步精準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