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責任相關保險或迎新一輪投保詢價高峰期。4月16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到,鼓勵上市公司為獨立董事投保董事責任保險。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2006年指路董事責任保險發展後國辦又一次的重磅「吹風」。
不僅喊話投保董事責任保險,國辦還提出,支持保險公司發展相關責任保險,在業內人士看來,保險公司要從產品思維過渡到客戶思維,潛心研究市場的需求和變化,開發滿足市場需求對路的產品。
再次鼓勵投保!年內超80家公司「加購」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意見》,在加強獨立董事履職保障方面,《意見》提到,鼓勵上市公司為獨立董事投保董事責任保險。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辦此次鼓勵投保的董事責任保險或指各種類型的董事責任保險,如董監高責任保險(以下簡稱「董責險」)、獨立董事責任保險等。
當前大熱的舶來品董責險是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的簡稱,主要保障上市公司在董監高履職過程中,因工作疏忽、不當行為被追究責任時,由保險公司賠償法律訴訟費用及承擔其他相應民事賠償責任的保險。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髮現,截至4月16日,今年已有84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擬為公司董監高人員購買責任險。具體而言,順豐控股投保「預算」較高,該公司擬為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購買的責任保險保險費總額約200萬元/年(具體以與保險公司協商確定的數額為準),責任限額約7.5億元(具體以與保險公司協商確定的數額為準)。
雖然相關公告數量較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並未出現增長。但近年來董責險已經走進更多A股上市公司的視野,其市場的滲透程度逐漸加深。《中國上市公司董責險市場報告(2023)》顯示,2022年共有337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購買董責險的公告信息,投保公司數量同比上升36%。而2021年投保公司為248家、2020年為119家。
需要關注的是,頂層設計並非首次助推董事責任保險的投保需求。自2002年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可以為董事購買責任保險以來,此後的2006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指出,採取市場運作、政策引導、政府推動、立法強制等方式,發展董事責任保險等。
投保率將大幅上升
可以為高管戴上「安全帽」的董責險因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而爆火,後續又因一起起判決案件讓其不再小眾。
今年4月10日,主板註冊制首批10家企業正式上市,標誌著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全面落地,業內也普遍認為,上市公司責任風險的上升,將激發其對董責險的投保需求。
不過,從董責險當前發展情況來看,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董責險在成熟的資本市場覆蓋率極高,而我國內地上市公司董責險的投保率不足20%,仍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
那麼,國辦鼓勵上市公司為獨立董事投保董事責任保險將為董責險在內的董事責任保險帶來怎樣的發展契機?會激發怎樣的投保需求?在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律師王民看來,在《證券法》集體訴訟制度落地、實行全面註冊制的大背景下,董監高個人及公司的證券民事賠償責任風險顯著上升,同時又有鼓勵政策出台,這意味著將進一步激發董責險的投保需求,未來該險種的投保率也將大幅上升。
北京浩博法律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及險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崔春霞表示,如果說康美葯業案讓上市公司意識到需要投保董事責任保險,也就是起到了保險意識啟蒙的作用,那麼國辦發的《意見》將會從兩個側面進一步推動董事責任保險的投保需求。
「從上市公司層面,《意見》進一步表明了國家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決心,對於投保需求的激活具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會有效激活對董事責任保險的投保需求;從保險公司層面,《意見》表明了國家號召社會各方協同化解資本市場風險的決心,國家的政策往往具有風向標的導向作用,也會提高保險公司參與董事責任保險的熱情。」崔春霞進一步表示。
多重難題待解,專業化成出路
不僅喊話上市公司投保董事責任保險,《意見》還支持保險公司開展符合上市公司需求的相關責任保險業務,降低獨立董事正常履職的風險。
不過,以董責險為例,該保險作為我國的新興保險產品,雖發展前景可觀,但國內公司投保需求亟待滿足,也存在一定的發展困境。
對於董責險發展中存在的挑戰,王民認為,一是,董監高的責任風險顯著上升和目前的市場費率較低存在不適配的情況;二是,董責險相關的專業人員比較欠缺;三是,如何更好地發揮董責險的公司治理作用,還需要相關的制度配套。
除了缺乏人才隊伍,導致產品開發、核保、保後跟蹤管理及理賠均經驗不足外,由於對於董責險的探索和研究剛剛起步,目前金融市場中可獲取的數據有限。崔春霞表示,董責險發展中存在的挑戰還包括,缺乏經驗數據、缺乏創新容錯機制、沒有再保合約支持。
「市場機遇就是保險公司的發展方向。」崔春霞表示,保險公司要想從同質化嚴重的激烈市場競爭中突圍,就要從產品思維過渡到客戶思維,潛心研究市場的需求和變化,開發滿足市場需求對路的產品。
對於保險公司如何進一步探索目前國家資本市場發展需要的獨立董事責任保險及其他責任保險,崔春霞表示,一是,可以延攬既懂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治理又懂保險精算的專業化人才,建立專業化產品線人才隊伍,培養承保風控團隊;二是,可以參與有此類產品線的保險公司的共保;三是,爭取得到再保人的再保支持;四是,也可以整合第三方各種資源。比如,與有此種產品運用能力的第三方的經紀等公司進行TPA方式的合作,協助保險公司進行此類產品的承保風控的識別及定價、保後管理以及理賠處理等。
保險公司的當務之急不僅要大力培養熟悉資本市場以及相關法律的保險複合型人才,產品優化以及相關制度的完善也是重要推手。對於董責險的發展如何再進一步,王民表示,從產品角度發言,可能需要做到風險和保費的對價。另外,要建立我國的董責險信息強制披露制度。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