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最新回應!涉及提前還貸、房地產市場、歐美銀行業風險等熱點

文/夏賓

國有大行2022年成績單公布完畢!

截至30日晚,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這五大國有銀行的2022年業績報告均已披露,利潤合計12629.32億元。若按照一年365天計算,五大行相當於日賺34.6億元。

截至31日下午,五大行的業績發布會也已先後召開完畢,在涉及提前還貸、房地產市場、歐美銀行業風險等熱點問題上,給出了最新回應。

有序滿足房貸提前還款需求

農業銀行副行長張旭光表示,從去年5月份開始,同業出現了個人按揭貸款提前還款情況,農業銀行與同業情況基本相似。對於其中原因,他分析認為,可能有個人對自己財務規劃的要求有關,也與去年金融投資中樞下降有關。同時,可能與存量房地產貸款利率和新發貸款利率倒掛有關。

建設銀行首席風險官程遠國介紹說,去年還款規模增加,建設銀行制定了專門的服務方案和流程,建立95533和線下網點高效協同的快速處理機制,統籌線上線下各類渠道,穩定還款預期。

「建行逐一提示客戶防範貸款中介機構組織轉貸可能面臨的法律、財務、信用等風險,有序滿足提前還款需求。」程遠國表示。

工商銀行副行長王景武表示,今年1至2月份,工商銀行按揭貸款提前還款979億元,雖然同比增加220億元,但同比增幅有所回落,按揭貸款保持了正增長,影響總體可控。

房地產風險會逐步化解

中行行長劉金表示,很多人都在討論中國房地產市場,關心中國房地產市場未來將如何。

他說:「中國銀行以及像我這樣的大型金融機構行長比你們更關心中國房地產的健康發展,比你們更關心我們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機制,我每天都在看賬本、看報表,每天都在看違約項目進展並採取積極措施。」

劉金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採取了很多支持房地產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措施,個別貸款違約和個別境外債務都陸續得到了解決。隨著中國各項支持房地產政策陸續落地,市場會有一個恢復的過程,房地產企業一定會回到正常健康發展的軌道。特別是國家現在優化房地產供給,多措並舉,未來會形成更加良好健康運行的房地產行業。

「所以我們對房地產行業充滿信心,對中國經濟的恢復更充滿信心。」劉金說。

「去年受到房地產市場調整的影響,工商銀行的房地產業務貸款不良率有所上升。」王景武直言,但工商銀行房地產業貸款佔比較低,風險總體可控,不會對全行資產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工商銀行不良貸款認定的標準比較謹慎,房地產不良的情況已經得到全面真實的反映,對風險貸款都計提了充分的撥備,能夠充分覆蓋風險。

王景武說:「後續隨著經濟的加快復甦以及金融16條和保交樓等政策的有序推進,預計房地產風險會逐步得到有效化解。」

張旭光則表示,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企穩回暖向好,按揭貸款需求目前已在轉好。農行將積極支持剛需和改善性住房的要求,特別是在農行長期穩定的縣域地區;同時農行將考慮加大有產業支撐、人口支撐地區的個人按揭住房貸款的投放。

歐美銀行風險事件影響非常有限

交通銀行行長劉珺看來,此次事件中值得關注的地方在於,「『貨幣如水』和『貨幣如蜜』,這兩個現象是同時存在的。」

「不能認為貨幣就像水一樣均勻分布在實體經濟的角角落落,有些時候它會像蜜一樣黏在某個資產門類上。」劉珺解釋說,矽谷銀行的負債是如「水」一樣,來自於科創企業的存款,但其資產卻像「蜜」一樣,「焊」在長期債券上,因此在最終進行擠兌後,整個負債缺口會立刻顯現出來,而整個資產的變現能力又很差。

他還認為,瑞信事件則與「KYC(充分了解客戶)」有關。「此次瑞信虧損最大的兩筆投資項目,其基礎狀況都很一般,只不過是通過所謂的報表『騰挪術』,做出了一個相對比較漂亮的財務報表,但最終會形成很大的財務損失。」

農業銀行投資總監姜瑞斌則表示,美歐銀行出現風險事件,對於農行的直接影響非常小。反思這場風波,他指出,銀行經營要審慎,不能急功近利。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表示,建行全集團對美國矽谷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均沒有風險敞口,受到的直接影響非常小。即使從間接或者衍生的角度來看,影響也非常有限。

劉金則指出,近期國際市場出現金融行業的一些波動,對中國的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提出了很好警示作用。中國銀行的風險管理條線、風險管理部以及各相關的業務部門快速反應,積極應對,及時做出客觀、全面、深入的風險判斷。同時在全行國內外相關業務領域開展壓力測試,展現了良好的專業素養和應對風險的市場風險能力。

來自:國是直通車

編輯:陳昊星

責編: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