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振興突破看瀋陽」報道組
日前,瀋陽市大東區與雙喜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喜」)舉行了喜文化產業園區項目簽約儀式,標誌著「雙喜」這個擁有60餘年歷史的老品牌部分業務回歸瀋陽。
時隔多年,「雙喜」重回誕生地,這讓企業負責人、土生土長的瀋陽人姜天恩難掩激動,「『雙喜』將在大東建立研發總部、銷售總部和喜文化產業基地。我們將以『老字號』+『新經濟』的有機融合,為家鄉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遊子」回家的動力不僅源於鄉情,更來自大東區煥發的勃勃生機。
近年來,大東區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2021年,大東區各項經濟指標均保持兩位數增長,位列瀋陽市第一,工業增加值佔全市比重達32%。大東區也成為2021年東北地區唯一入選全國工業百強區榜單的城區。
今年年初,瀋陽市賦予大東區「爭創國家先進位造示範區,力爭三年進入全國工業百強區第一集團」的發展定位。「我們與國家級智庫合作,跳出大東看大東,深入查找短板弱項,分析自身長處優勢。」大東區委書記李剛表示,圍繞「兩區建設」,立足成為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核心承載區、當好「跳高隊」先鋒隊員,大東區提出到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要達到1200億元,增長水平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2022年4月,華晨寶馬大東工廠產品升級項目在瀋陽正式開業。大東區委宣傳部供圖
鞏固提升產業優勢
7月14日,一列滿載著261輛商品車的列車從瀋陽華晨寶馬大東廠區的專用鐵路線駛出。當日,這條專用鐵路線正式投入使用,讓華晨寶馬的日均商品車發送量提升了80%。
寶馬已與大東「結緣」近20年。2020年,寶馬集團在全球交付的BMW車輛中,幾乎每三輛就有一輛來自瀋陽。如今,以瀋陽為中心,方圓400公里之內,可以找到製造一輛整車的所有零部件。
為了鞏固汽車產業的支柱優勢,大東區將擴大華晨寶馬、通用北盛優勢車型生產規模,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提升產業支撐能力和競爭力。全面實施「強鏈、補鏈、延鏈」,提升汽車頭部企業配套率。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品牌,培育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到2024年,汽車產業產值將達到2600億元,建設東北第一個智能網聯汽車商用區。
在持續做大做強汽車及零部件製造產業集群的基礎上,大東區還將聚焦航空航天、新興服務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提升產業規模、壯大產業集群,形成經濟發展新支撐。
營造創新生態 培育創新主體
今年,大東區新入庫高新技術企業、「雛鷹」企業、「瞪羚」企業數量創歷年最高;47家企業入選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超過此前4年申報數量總和。
這離不開政策的支撐和保障。大東區深入推進市級科技政策、「興沈英才計劃」以及大東區「黃金雙十條」政策聯動,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對「雛鷹」企業給予10萬元,對「瞪羚」「獨角獸」企業給予最高550萬元獎勵補貼。
「我們的政策支持力度為全市最高。目前共有50餘家企業遞交申請材料,擬下達資金約1100萬元。」大東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林祥介紹說。
拜澳泰克(瀋陽)生物醫學集團有限公司科研人員正在開展細胞藥物研發實驗,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狀態。大東區委宣傳部供圖
為激發創新動力,大東區將依託科技創新組團,加快建設新型科技園區。培育壯大科技創新主體,搭建成果轉化服務平台,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常態化路演機制,實施重點技術攻關項目「揭榜挂帥」,全面推行「產業項目+人才團隊」的招才引智模式,構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創新鏈條。加快布局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高質量孵化載體,引進高水平科技服務機構,打造科技服務業聚集區。
展現轉型升級新亮色
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大東區加快推動製造業「數智」轉型升級。對標國家「智能製造」技術標準,推進工業企業從單台設備自動化到智能製造生產單元,再到智能工廠的全流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升級。發揮數字技術、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牽引作用,持續推進數字技術賦能的深度和廣度。
瀋陽希科泰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員在進行新能源汽車整車控制系統、動力總成控制系統和電池管理系統等系統研發。大東區委宣傳部供圖
不久前,大東區「華為雲」平台數字化賦能示範基地成功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工業互聯網平台賦能數字化轉型提升試點項目名單。該項目服務於廣大汽車零部件企業,已「上雲」的43家大東區工業企業,經營效率提高20%、生產效率提高30%,企業數字化發展進程實現大踏步前進。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緊盯「雙碳」目標,大東區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到2024年,要建成30個國家級綠色製造體系,建成1個近零碳園區、1個低碳產業和N個低碳入駐企業,推進工業碳達峰先導區建設。
大東區時代公園夜景。大東區委宣傳部供圖
此外,大東區將堅持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打造以綠色低碳、產城融合、品質宜居和智慧生態為特色的三生融合發展新片區。
「我們每年還將開展工業百強區競爭力對標達標工作,對標百強頭部地區比增速、比效率、比質量,錨定國家先進位造示範區優結構、提效益、重創新,梳理大東區工業發展優劣勢,堅持問題導向,明確改進策略和舉措,到2024年建成國家先進位造示範區、躍升至全國工業百強區第一集團。」大東區委書記李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