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10月8日,「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信陽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重點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信陽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並就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信陽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秦保建介紹,設立豫東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河南省委省政府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個更好」重大要求的戰略舉措,也是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戰略安排。信陽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能級推進,努力成為全國革命老區踐行「兩個更好」新標杆。
高起點規劃。信陽把規劃編製作為先導工程,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信陽特色、高點定位」,聘請高水平規劃團隊和具有實戰經驗的專家,以近期61平方公里集中建設區為重點,編製形成「1+2+6」規劃體系。突出前瞻引領,把新發展理念全面系統落地作為根本遵循,以「紅」鑄魂、以「綠」為核、以「高」樹標、以「新」破局,著力構建創新、產業、金融、人才、開放、資源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八大體系,打造全新的開發區樣板。突出產城融合,以「發展高科技、培育新動能」為主攻方向,強化與長三角、大灣區產業協同,構建大健康、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若干未來業態的「2+1+X」產業體系。以潢河為縱軸、滬陝高速為橫軸,形成四個功能完備、「三生」融合、職住平衡的城市組團,實現「以產聚人、以人興城、產城聯動」。突出綠色發展,對規劃範圍內3條幹流、8條支流、6條灌渠、40座水庫、11座調蓄湖、濕地和30畝以上坑塘及精品園林,最大限度予以保留和修復,構劃「花木林海間、河湖塘圩水瀲灧」的藍網綠廊生態格局。突出創新創業,以青年人學習教育、創新創業、就業生活、體育健身、休閑交往為主線,進行全功能場景塑造,打造青春活力之城。
高標準建設。信陽把項目建設作為第一支撐,按照現代城市建設標準,初步謀划了17類項目,總投資601億元,包含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現代產業、創新平台等多個領域(其中基礎設施類5個、總投資349.8億元,公共服務設施類4個、總投資130.7億元,產業類4個、總投資75.4億元,創新功能類4個、總投資45.4億元)。搶抓中央促投資政策機遇,謀劃包裝專項債項目4個、申報資金22.9億元,政策性資本金項目6個、申報資金44.9億元,達成16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資金融資意向。按照「建設一批、開工一批、謀劃儲備一批」的建設時序安排,9月28日在樣板區內集中開工了總投資152億元的5個項目。
高能級推進。信陽把老區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作為重要引擎,以高能級推進實現高質量發展。借勢蘇信合作高層級平台。今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明確蘇州市與信陽市對口合作,兩地初步達成以蘇州工業園區和豫東南高新區為合作主平台,推動產業貫通、創新融通、要素協同。借力省委省政府高能量保障。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支持豫東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從創新、產業、基礎設施等7個方面給予21項重大支持。在省財政廳和省投資集團支持下,設立了50億元戰略新型產業發展基金和15億元基礎設施建設基金。省鐵建投集團以即將開工的南信合高鐵、京港台高鐵在高新區並站運行為契機,與信陽合作建設高鐵新城,整合區域內潢川機場、淮河花埠碼頭、京九滬陝鐵路、高速公路打造全國性物流樞紐,目前合資公司組建已經完成。藉助科技創新高端資源。信陽市先後與3家高新區、4家高校、5家科研院所、16家高新技術企業達成合作,推動優勢互補、園區共建、共享發展,「朋友圈」越來越大。(朱麗文 董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