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是我國經濟結構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小到村鎮、縣城,大到二三線城市和人口過千萬的特大型城市,商業維繫著千千萬萬家庭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品質。商業是第三產業的核心承載,是一個城市和地區是否繁榮、經濟是否發達、人民生活幸福感強不強、品質高不高的重要標誌。
商業的主要存在形式包括街道兩側的街鋪、住宅小區裙樓部分的社區商業、老城區的風情步行商業街和各種形式的商業綜合體。
其中,商業綜合體在一個城市中地位和作用尤為突出。一個城市的商業綜合體大多位於城市中心區域和極為繁華的路段。當然除了特殊考量放置於城郊的大賣場外,這些城市的商業綜合體都有著體量極大(十萬平方米算是起步規模),裝修精緻、環境優美、品質感極高。貨品也是大而全,百貨、餐飲、親子、休閑娛樂、體育等業態無一不有。
商業是拉動城市消費的載體,是城市發達和繁榮的象徵,而商業也曾經是效益極好的產業。
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興起,網購成為人們更快捷、更經濟便宜,也有著更多比較和選擇的消費方式。且這種趨勢越來越強烈,規模越來越大,對傳統商業的提袋類消費產生了巨大衝擊。很多實體店客流銳減、銷售額大幅下滑,很多實體店和商業體出現了關門潮,可以說傳統商業經受著生死的考驗。
加之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商業也是首當其衝受衝擊和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這更使傳統商業的運營雪上加霜啊!
當然,這也符合經濟的發展規律。沒有一種經濟形態和模式是一直先進的,是永遠契合市場的客觀需求的。浴火重生啊,商業也必將面臨新的時代中消費方式和需求的改變的考驗。變才有出路,變是發展的硬道理。
在這樣的背景下商業綜合體應如何做出改變來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呢?商業景區化或叫做商業公園化是商業綜合體轉型的極好方向和必然趨勢。
商業在經歷了個體商業街、名店商業中心、大型倉儲超市、SHOPPING MAL、商業綜合體後,景區式商業、公園化商業成為一種更具生命力的商業形態。
景區式商業提供給消費者的不僅是新穎多樣的購物休閑方式,更融合綠色、生態、自然、運動的多元空間刺激著消費者的感官和體驗。景區式商業將森林、大海、瀑布等大自然景觀搬進購物中心,打造空中花園、綠色屋頂、大型綠植裝置等等。
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奇妙的鏈接與互補,也將社交、潮流、煙火氣、藝術性等客流虹吸元素集中在一起,為商業空間場景提供了更多可能。
所以,景區式兼具購物與休閑的雙重功能,在體驗感、互動感上更強,消費者「漫步」在休閑自然的商業空間中,會有著極佳體驗感!
消費的體驗感是通過弱化商業氛圍,融入更多的生活氣息,讓消費者在空間內感覺到舒適、放鬆,讓商業真正成為人們的一個「生活空間」,也為未來城市的生活方式提供更多的發展和可能性。
這樣的景區式商業、公園化商業不僅極大的豐富商業元素、美化了商業的內部環境,也極大的延伸了商業的功能。
特別是疫情的影響和後疫情時代,景區式商業、公園化商業極大的滿足了城市家庭周末和節假日遊玩的需求。這種不遠遊勝出遊的消費模式和體驗,將極大拉動、擴張和引導新的消費需求,將產生極好的引流效果,打造出商業的新形象。商業也就自然獲得了新的活力和良好經濟效益。
商業關乎著我們每一個城市居民的生活體驗和品質,大家對景區式商業、公園化商業有什麼看法,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意見,共同交流和探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