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此前已經利空不斷的通策醫療,再度遭遇了「黑天鵝」。
根據多家媒體報道,近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了名為《關於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的通知》的相關通告,而這也預示著此前市場傳言已久的「種植牙採集」,可能真的要落地了。
受到消息的影響,在8月15日開盤後,通策醫療的股價也是直線下挫,盤中一度逼近跌停,最終收盤大跌9.03%;而在最近幾個交易日,通策醫療的股價繼續下挫,不過短短5天的時間,通策醫療的股價便合計下跌了16.27%,而市值更是在5天內蒸發接近80億。
作為A股的「口腔第一股」,通策醫療此前又被大家稱為「牙茅」,憑藉著穩定增長的業績和超高的毛利率而獲得眾多資金的追捧,股價曾在3年時間裡大漲超過12倍,巔峰時期市值高達1352.9億;不過,隨著最近兩年利空的頻繁出現,通策醫療最新的股價已經跌去了超過七成,市值也蒸發超過950億。
如今,被稱為醫藥企業「大利空」的集采又有即將出台的跡象,此前已經大幅回調的通策醫療會否因此再下一個台階?更重要的是,「牙茅」曾經的暴利神話,又會否因此而走向終結?
從房企到牙科龍頭的華麗轉身
正所謂「金眼銀牙銅骨頭」,在A股市場里,牙科一直都被投資者視為坡長雪厚的黃金賽道。
不過,雖然牙科賽道「坡長雪厚」,但在A股市場中,關於牙科的公司卻只有通策醫療這一家,也是因為如此,自通策醫療借殼上市以來,其便一直備受資金的追捧,被投資者奉為「牙茅」。
關於通策醫療的歷史,最早還要追溯到27年前的1995年。當時,呂建明創立了通策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主營業務主要是房地產開發,憑藉著正和居、和睦院、通策廣場、錢江時代等樓盤,呂建明成功拿下了第一桶金,而通策則從剛開始的房地產公司逐漸改製成了一家綜合性的投資公司。
時間來到2006年,當時的杭州市口腔醫院進行改制,這家成立於1987年的醫院,是浙江最大的口腔專科醫院,在浙江甚至全國都負有盛名。此時,已經財務自由的呂建明聽到了這個消息,毫不猶豫地耗資了1個億成功拍下了這家醫院的全部股權,並在第二年將這家醫院的所有股權注入此前買下的「殼資源」中燕紡織之中,A股「口腔第一股」通策醫療也由此誕生。
當然,上市不過是通策醫療擴張的第一步,有了資金的支持,通策醫療開始通過「區域總院+分院」的模式來進行複製擴張。所謂的「區域總院+分院」,就是將每個區域總院打造為當地規模、水平均領先的醫院,由區域總院平台對醫生醫療服務技能、學術地位形成支撐,並在區域內形成品牌影響力,分院作為總院的「護城河」可將品牌影響力快速推開,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及客戶就診便捷。
當時,通策醫療在浙江省已經擁有杭州口腔醫院平海院區、城西院區和寧波口腔醫院三家總院,通策醫療以三家總院為「根據地」,採用自建、併購等方式拓展分院,最終實現了快速擴張。根據數據顯示,通策醫療實現了快速擴張,截止到去年年末,通策醫療擁有的醫院超過了50家。
而伴隨著規模的擴大,通策醫療的營收也不斷增長。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通策醫療實現營收為27.81億,和2007剛借殼上市時還不足1億的營收相比已經翻了接近30倍,而凈利潤也從2007年的1000萬出頭增長到了2021年的7.03億,翻了接近70倍。
採集來襲,「牙茅」的暴利神話能否延續?
實際上,通策醫療之所以被投資者稱為「牙茅」,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因為其超強的賺錢能力。
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通策醫療的毛利率為46.75%,凈利率為29.07%,雖然還是難以跟貴州茅台相媲美,但這一數據在醫藥行業中已經處於極高的水平。
那麼,為什麼通策醫療能夠維持這麼高的毛利率?這背後,其實和種植牙行業「天價」的治療費有關。
在此之前,就曾經有媒體報道,口腔治療的價格十分昂貴,動輒就需要花費數千甚至上萬的費用。
而對於種植牙,治療費用就更加高昂。據媒體報道,平均一顆種植牙治療費用大約在6000-20000元不等,種全口牙的話,相當於在縣城買套房,甚至有人將種植牙比喻為「一口牙等於一輛寶馬」,也是因為價格太過昂貴,在市場中一直都有傳聞,種植牙將推向「集采」。
而到了最近,關於種植牙「集采」有了更加明確的消息。
根據媒體報道,在國家醫保局辦公室不久前發布的《關於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的通知》提到,為貫徹落實九部委相關文件的要求,配合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和耗材收費專項治理,為後續實施種植體集中帶量採購、規範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和收費等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決定全面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
從以往來看,只要相關的藥品進入「集采」項目,那麼價格的大幅下調將無法避免,例如之前數萬元的心臟支架,在集采之後價格就下降到了數百元,相關葯企的盈利出現大幅下滑。也是因為如此,曾經「暴利」的種植牙一旦進行「集采」,價格大幅下降也在所難免,通策醫療的高毛利率也將難以持續。
當然,從目前來看,我們尚不得知集采對於通策醫療到底會有什麼影響,而通策醫療也回應稱「認為種植牙集采對於公司產品銷量和利潤不會有影響」,但從股價來看,消費者對於「集采」有很大的擔憂。
在「種植牙集采」消息傳出之後,8月15日開盤,通策醫療的股價也是直線下挫,盤中一度逼近跌停,最終收盤大跌9.03%;而在最近的幾個交易日中,通策醫療的股價繼續下跌,不過短短5天的時間,通策醫療的股價便合計下跌了16.27%,而市值更是在兩天內蒸發接近80億。
很顯然,種植牙集采並不像通策醫療預期那樣「影響甚小」,一旦集採種植牙落地,通策醫療曾經的暴利神話隨時都有消失的可能。
「牙茅」難破局
除了「種植牙集采」這個大利空之外,增長乏力則是「牙茅」的另外一個困擾。
實際上,早在「種植牙集采」利空出現之前,通策醫療就因為業績增長乏力而出現了大幅的下跌。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的一季度,通策醫療實現營收為6.546億,營收同比僅增長3.74%;實現歸屬凈利潤為1.665億,同比僅增長1.25%,兩個數據的增速都創出了近幾個季度以來的新低。
而受到業績的影響,其股價也出現了明顯的回撤,截至8月16日收盤,通策醫療的股價僅為132.15元,和巔峰時期相比,通策醫療的股價已經跌去了接近七成,市值也蒸發超過900億。
而之所以通策醫療會出現增長乏力的情況,「困於浙江」則是重要的原因。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的四季度,通策醫療在浙江省內的營收為24.82億,占收入的比例為89.27%;在浙江省外的營收為2.761億,收入比例僅為9.93%,很顯然,通策醫療的大部分營收仍來自浙江。
從通策醫療的機構分布來看,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在通策醫療累計營業的60家口腔機構中,省內佔43家,剩餘17家口腔醫療機構分別分布於湖北、湖南、雲南和江蘇省,浙江省明顯佔據大頭。
實際上,早在通策醫療決定推行「區域總院+分院」的模式之後,如今這個局面早已經註定,畢竟通策醫療有實力、有名氣的總院仍然集中在浙江省內,一旦走出了浙江省,通策醫療的名氣就會大大下降。
對於公司擴張緩慢,呂建民在此前也解釋稱,「醫院的擴張無法像快消行業一樣迅速星火燎原,並表示如果通策醫療收入分散在全國各地,增加巨大的管理成本不說,每一處都不是別人的對手。」換而言之,通策醫療的現狀在短期內可能難以解決。
從目前來看,一方面是懸在空中、還未真正落地的「種植牙集采」,一方面則是營收增速下滑、增長乏力的現狀,種種跡象來看,曾經備受追捧的「牙茅」如今早已跌落神壇,若最終種植牙真的因為集采導致價格大幅下降,通策醫療很有可能會再下一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