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面板行業分析第三集跨國併購,效果如何?

梳理其歷史數據,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2000年至2006年(國際併購,遭遇重挫);

2007年至2011年(產業鏈一體化);

2012年至2016年(協同效應差強人意);

2017年至今(籌劃重組);

幾個問題必須徹底吃透:

2004年上市當年,業績大幅下滑,2005年、2006年營收下降,同時出現連續虧損,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2010年之後,營業外收入大幅增加,成為凈利潤的主要來源,這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生意屬性?

2012年之前,經營活動現金流波動較大,但是之後,經營活動現金流均大於凈利潤,這是什麼緣故?

從資產結構來看,2012年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明顯增加,這些新增產能,都是為了做什麼?

帶著以上問題,逐一復盤

2004年1月,TCL集團通過吸收合併子公司TCL通訊的方式,實現集團整體上市。

此時,其主要產品是彩電、行動電話和家用電腦等個人消費電子,其中彩電佔比41%。

注意,其主業彩電,是一門技術迭代極快的生意。

其技術迭代路徑,與顯示面板行業的技術發展路徑保持一致,即:CRT(顯像管)——LCD(液晶顯示器)——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

上市當年,TCL快速併購了法國湯姆遜全球彩電業務(3.149億歐元、67%股份)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

湯姆遜,是傳統顯像管(CRT)電視的鼻祖,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彩電。

並且,當時的湯姆遜身為世界500強之一,體量比TCL大得多。這個典型的蛇吞象式收購,使TCL躋身全球彩電行業前三。

然而,誰知道,隨後的業績卻讓人大跌眼鏡——其ROE從23.07%一路下滑至-46.71%。

ROE的下滑,主要受凈利率影響。2005年、2006年因連續虧損而披星戴帽,並且更名為*ST TCL

凈利率的下降,主要來自兩方面:1)毛利率下降;2)資產減值損失上升。

這背後的原因是彩電行業價格戰,疊加技術迭代導致的。

這個時期,國內彩電行業產能過剩,價格戰頻發,四川長虹分別於1996年、1999年、2000年、2003年,發起4次價格戰。

其中2003年,四川長虹掀起背投普及計劃,背投電視最高降幅40%(美國還因此開始對我國彩電實施反傾銷政策),於是,TCL只好跟著降價,當年其毛利率下滑3.6個百分點

價格戰剛剛平息,更大的衝擊接踵而至。

2005年,彩電行業從顯像管時代迅速轉型到平板時代(包括液晶電視、等離子體電視等),而歐洲更是全球平板電視增長最快的區域。

然而,跨國併購來的湯姆遜尚處於整合期,其原有的顯像管技術,幾乎一夜間分文不值,當年虧損8.19億元。

於是,收購的香餑餑成了巨大的累贅。

2006年,國內CRT市場也開始萎縮,根據信息產業部的數據,國內彩電市場銷量整體下跌7%。

業績絲毫沒有好轉,因此,TCL對存貨、固定資產等資產計提減值準備9.73億元,虧損加劇。

這是危險的時刻——價格戰、技術迭代雙重打擊,跨國併購失利,導致營收、利潤下滑,基本面每況愈下。

其股價直接從最高點的3.14元/股,下跌至最低點的0.58元/股,跌幅高達81.53%,一度成了仙股PB從5.2X下降至1.2X

壓注CRT電視,國際化道路遭受重創,而且已經連續虧損兩年,那麼,TCL如何絕地重生?

預知後續,且聽下回分解

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前文回顧:

顯示面板行業分析第一集這巨頭,不是做電視的嗎?

顯示面板行業分析第二集上下游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