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成交量:放量與縮量有什麼區別?如何識別主力意圖?

摘要: 成交量分為放量和縮量!很多人看到放量就覺得是好事情,就可以買,這是相當片面的。很多人看到縮量在上漲,然後就提前把自己的股票賣了,結果之後股價還大漲,這就是害怕縮量的心理!成交量能體現買賣的量,卻無法體現這到底是誰買的,或者這到底又是誰賣的?

個股在階段性放量過後,成交量便連續出現萎縮,萎縮到地量時,在量柱體圖上只有很小實體,通常把這種現象叫做「芝麻量」。

當個股的成交量連續出現萎縮之時,股價小陰小陽橫盤運行,這種現象叫做「芝麻量價」。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主力洗盤,洗盤完畢後,該類個股的量重新放大,股價就會同步回升。


下跌末端放量,意味著什麼?


放量跌與縮量跌的區別:

放量下跌與縮量下跌不同,通常情況下縮量下跌比放量下跌更可怕,這是因為放量可能是機構惡意炒作造假出來的,而縮量下跌卻是實實在在的熊市特徵。

上升行情中的量縮價跌,表明市場充滿惜售心理,是市場的主動回調整理,因而,投資者可以持股待漲或逢低介入。不過,上升行情中價跌的幅度不能過大,否則可能就是主力不計成本出貨的徵兆。

下跌行情中的量縮價跌,表明投資者在出貨以後不再做「空頭回補」,股價還將維持下跌方向,因而,投資者應以持幣觀望為主。

如果是在頂部放量下跌,殺傷力是很大的。如果是在頂部縮量下跌,說明沒有人接盤,可能會綿綿陰跌,時間會很長,同樣殺傷力也會很大。

如果是在底部放量下跌往往是誘空行為,可能就是最後一跌。如果在底部縮量下跌,說明還沒到底,或者說莊家還沒有吸足貨,但此時殺傷力已經不大,可以慢慢地跟著莊家一起吸貨。

放量,量是成交量,成交量比前一段時間成交明顯放大。


股市操作中經常發現有些個股走勢出現異動,例如成交量突然成倍增大,短期就實現巨量換手,主力的意圖則要綜合多方面的信息來判斷,有時屬於主力出貨,有時屬於主力換庄,投資者可根據放量出現的位置、K線形態等方面來判別:


1、「放量滯漲」,不祥之兆。若成交連放出大量,股價卻在原地踏步,通常為主力對倒作量吸引跟風盤,表明主力去意已決,後市不容樂觀。


2、下跌途中放量連收小陽,需謹防主力構築假底部,跌穿假底之後往往是新一輪跌勢的開始。


3、高位放量下挫,這是股價轉弱的一種可靠信號,投資者宜及時止損。


縮量是指市場成交較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


縮量主要是說市場里的各投資者和機構看法基本一致,分兩種情況:


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


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後市十分看好,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


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後市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應注意觀察,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

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股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