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長久(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華語智庫公眾號 &微博
2020年以來,中國與東盟、中歐和中日貿易額分別超過美國與東盟、美歐和美日貿易額。中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FDI)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引進FDI最多的國家。未來10年內,中國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並將繼續大量引進FDI。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明白,中國經濟、14億多人口的大市場這片大海,蘊藏著多麼大的活力、潛力和商機!
東盟已經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院研究員馬凱碩分析指出:「美蘇爭霸時,世界上多數國家站在美國一邊,但在當今中美博弈情況下,鮮有國家真正支持美國的遏華戰略……很多美國盟國與中國有著更密切的合作紐帶,東盟就是發展中國家的典型。近20年來,東盟對華貿易額從140億美元增至6800億美元,這個代表著6.7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群體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反對被迫在中美間選邊站隊,普遍質疑澳大利亞追隨美國向中國發難的做法,認為這不是與亞太近鄰相處的明智選擇。」
日本菅義偉、麻生太郎等政客已成為美國圍堵遏制中國的馬前卒,但基於國內利益需要日本現政府繼續參與亞洲區域經濟合作,日本已經正式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批准程序。據日本現政府評估,由於中國和韓國加入RCEP,RCEP實施經濟效益將超過日本迄今簽署的所有貿易協定,即有望使日本91.5%的工業品出口獲得免稅,從而導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提升2.7%。據日本財務省統計,2021年上半年日本對華出口同比增長27%,達到8.6萬億日元(約合780億美元),首次突破8萬億日元大關,大幅超過對美國出口(7.1萬億日元)和對歐盟出口(3.8萬億日元),預計全年將創歷史新高。據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2021年7月30日援引對在中美衝突中應採取何種立場的調查顯示,58%的日本公眾傾向於致力於國際合作而非選邊站,僅有20%的人優先考慮與美國的關係。
2020年,中歐貿易額達5860億歐元、首次超過美歐貿易額5550億歐元,中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歐洲少數政客追隨美國,以所謂「強迫勞動」等謊言為由拒絕使用新疆棉花甚至對一些中國官員實施制裁。我國外事部門組織多國使節走訪新疆,駁斥了美歐少數政客的謊言。奧地利《新聞報》網站2021年7月29日援引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對歐洲出口增長35%,而新疆對歐洲出口增長131%,其中主要包括棉花、番茄製品、人造纖維、風力發電設備等。文章援引英國歷史學家蒂莫西·賈頓·阿什提供的數據說明中國市場多麼重要: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全球銷量中的40%來自中國,它在新疆也有一家工廠。「如果現在將其關閉,會給它和中國的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從而影響它在這個國家的業務。」利害關係比較,歐洲乃至西方企業根本離不開中國市場。
2021年上半年中美貨物貿易額同比增長34.6%,高於中國與歐盟貨物貿易額增長26.7%的水平。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認為,美國干預中國內政只會弄巧成拙。美國限制使用新疆棉花並對有關官員制裁,不會對中國產生任何實質性影響,只會損害自身利益。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21年6月31日發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的文章指出,過去4年來,美國對華政策對美國普通百姓、對美中關係而言是一場災難,它往往基於謬見而非事實。在經濟方面,現政府應立即取消特朗普加征的關稅,美國已經因為(加征)關稅失去了30萬個就業崗位、一個四口之家一年要為此多花2300美元。彭博新聞社網站2021年7月14日發表題為《拜登的強硬對華政策會帶來更多特朗普式的痛苦》的文章介紹,2021年初到目前為止,中國對美國商品出口以及美國對中國商品出口均處於高水平,數據顯示,讓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脫鉤將是多麼困難。文章援引美國安可顧問有限公司中國區主席吉姆·麥格雷戈的話說:「美國的龍頭企業要保持全球領導地位,必須進入中國市場,並有機會接觸中國的創新。它們不能被迫在美中之間進行選擇。」
「一帶一路」是惠及各國人民的合作平台,迄今同中方簽署合作文件的夥伴國已達140個,中國與「一帶一路」合作夥伴貿易累計額超過9.2萬億美元,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快速擴展。「一帶」已連接四面八方,「一路」正在溝通五湖四海。德國總理默克爾2019年3月10日曾表示,「一帶一路」是一個重要項目,歐盟希望在其中發揮積極作用。2019年3月15日,義大利與中國簽署諒解備忘錄,意方確認支持「一帶一路」倡議。2019年4月,時任英國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稱「一帶一路」為「帶有真正宏偉目標」的項目。迄今中歐班列已超過4萬列,達到歐洲23個國家的160多個城市,運輸貨品5萬多種,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美國破壞「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既不道德也不會得逞。美國《歐亞評論》網站2021年8月8日發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高級研究員威廉·H·奧弗霍爾特題為《中國和美國:新時代新博弈》的文章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一個振興人心的宏大願景。中國主持40多個非洲國家元首來制定發展計劃,然後為它們提供資金。從長遠來看,「一帶一路」建設也能遏制恐怖主義發展。文章分析「一帶一路」倡議有許多優勢,它把共同發展作為中國政策和品牌的核心,其公路、鐵路、港口和電信設施正在連接非洲和中亞。文章指出:「當我們努力遏制中國、不讓它發揮應有作用時,我們傷害了自己,也製造了一個實際上讓中國變得更強的真空。我們必須面對現實。」
《俄羅斯報》網站2021年8月11日發表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教授弗奧多爾·盧基揚諾夫題為《俄羅斯不需要不相干的媒人》的文章,批駁美國外交學會高級研究員查爾斯·庫普錢提出所謂「讓俄羅斯和中國離婚」荒誕謬論。文章指出:「讓俄羅斯放棄中國這個最重要的鄰國和夥伴,轉向後者的主要對手美國,其合理性何在?借用庫普錢的比喻,在婚姻關係的解除和締結方面,俄羅斯不需要不相干的媒人。」喬·拜登2021年初擔任美國總統以來,拜登政府及其政客妄圖拉攏俄羅斯,破壞中俄關係。2021年6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表示,俄中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雙方擁有廣泛共同利益,這是兩國深化合作的重要基礎。經濟合作是雙方合作的關鍵領域之一,俄中雙邊貿易額已連年超過1000億美元,相信到2024年,雙邊貿易額有望達到2000億美元。普京表示,俄中關係發展與時俱進,在飛機製造、月球科研、能源、環保、人文交流等廣泛領域開展著密切合作。俄方願同中方進一步加強歐亞經濟聯盟同共建「一帶一路」對接。普京說,他毫不懷疑,俄中兩國將繼續在國際舞台上加強協調配合,維護共同利益。俄中雙方的這種戰略協作,無疑有利於維護國際戰略穩定。美國善於利用和挑撥他國間的矛盾,拉幫結夥,在一個時期集中打擊主要競爭對手。中俄要高度警惕美國挑撥兩國關係,維護和加強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打破美國各個擊破的企圖和圍堵遏制。
我們不僅在國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全世界也寄希望於人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21年8月9日發表香港——亞太經合組織貿易政策研究集團執行董事戴維·多德維爾題為《美中貿易:為什麼保護主義不能解決全球供應鏈問題》的文章介紹,2020年中國個人防護裝備出口額從2019年的229億美元飆升至881億美元,中國供應了歐洲50%和美國47%的個人防護裝備。就具體產品而言,美國72%、全球66%的口罩和呼吸機來自中國。截止2021年6月,中國共為受疫情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抗疫以及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20億美元援助,中國已向150多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了抗疫物資援助。美國控制不住中國與拉美國家關係發展合作。拉美地區6.5億人口,約佔全球總人口的8%,但新冠肺炎感染者卻佔全球患者的35%。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與拉美國家開展了廣泛的友好合作。到2021年上半年,中國提供的疫苗已佔巴西購入疫苗的95%。未與中國建交的巴拉圭衝破美國打壓和阻撓,從中國訂購100萬劑疫苗。2021年,中國將努力向全球供應20億劑疫苗,幫助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挽救生命、控制疫情、恢復經濟。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穩定恢復,穩中向好,步入新發展階段。繼2020年成為世界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在全球持續處於領先水平,2021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12.7%;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達18.0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1%。超過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中國大市場將繼續為各國和企業提供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