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商貿流通業"十四五"規划出爐: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本網訊 9月2日下午,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青島市「十四五」商貿流通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正式發布實施。

《規劃》提出,到2025年,青島將形成業態創新、產業融合、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規模適量、綠色開放的現代化商貿流通體系,加快建設立足山東、輻射全國、面向東北亞、特色鮮明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為優質國際消費資源集聚地、區域特色國際消費目的地、國際消費時尚創新引領地。

「十三五」期間青島消費市場總體規模不斷擴大

據介紹,「十三五」時期全市商貿流通行業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系統推進內貿流通體制改革,在引導生產、擴大消費、繁榮市場、保障民生、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居民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十三五」期間,青島消費市場總體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203.5億元,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八位、計劃單列市第二位。全市各類商業網點總數達到39萬處,基本形成以19處商業中心、59條商業街為載體,164處大中型零售商業設施、750處各類交易市場、2128家品牌便利連鎖店、2.8萬個連鎖網點為支撐的現代市場流通體系。

「十四五」期間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將堅持創新發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持立足民生,實施質量構建戰略。堅持對外開放,實施融合發展戰略;堅持協調發展,實施空間優化戰略。

對標上海、深圳等先進城市,積極推進消費場景塑造和空間提升、消費供給和品牌建設、消費熱點和服務消費培育、消費平台和消費載體打造,不斷提升消費貢獻度、消費創新度、品牌集聚度、時尚引領度、消費滿意度,加快建設立足山東、輻射全國、面向東北亞、特色鮮明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為優質國際消費資源集聚地、區域特色國際消費目的地、國際消費時尚創新引領地。

到2025年,形成業態創新、產業融合、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規模適量、綠色開放的現代化商貿流通體系,成為打造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青島創新發展的新要素、青島城市魅力的新亮點。「十四五」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以上,批發業銷售額、零售業銷售額、餐飲業營業額、住宿業營業額分別保持9%、8%、9%、5%以上的增速。商貿業增加值、稅收、就業貢獻穩步提高。

優化空間布局 建設高質量現代流通體系

根據《規劃》,青島「十四五」期間明確了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優化商貿流通空間布局。依託青島市現有商業空間布局基礎,結合自然海灣,建設特色消費灣區,形成一條濱海消費帶。初步形成以市南、市北、嶗山、李滄為主的消費活力提升區,以西海岸新區為主的消費新興發展區,以城陽即墨、膠州為主的消費戰略發展區,以平度、萊西為主的環膠州灣商業消費集中區域外圍的國際商貿功能區,帶動和引領全市商貿業發展,為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供空間支撐。

構建數字商貿發展新格局。通過數字賦能、數據驅動、數據增值實現數字商貿、科技商貿、智慧商貿、綠色商貿等業態創新發展,加強商貿流通與相關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推動青島進入全國商貿流通數字化先進城市行列。

建設高質量現代流通體系。按照「培育新模式、應用新技術、優化軟環境、打通骨幹網、暢通微循環」的思路,以創建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範城市和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城市為抓手,健全現代高效開放的商貿流通體系。

積極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搶抓新業態、新零售、新動能戰略機遇期,加快完善促消費新體制機制,挖潛龐大內需市場,創新供給、提升品質、健全體系,培育新型消費、熱點消費,滿足個性消費,進一步發揮流通對消費的促進作用,加快形成以國內為主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激發商貿市場主體新活力。通過提升改革牽引力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培育更加活躍更有創造力的市場主體。

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以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主線,以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為重點,創新內外貿經營模式,開拓內外貿營銷渠道,完善商品市場對外貿易功能,擴大進口商品內銷規模,促進內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穩健發展。

提升流通安全保障能力。圍繞打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升商貿流通安全保障能力,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格局,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為引領,持續改善消費環境,努力提升「菜籃子」工程及生活必需品的保障水平。

健全現代流通治理體系。建立健全規劃有效實施的保障機制,引導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共同推進規劃落實,確保規劃發展目標的順利進行和科學實現。(編輯:趙陽 崔士文 審核:王閩浩 責編:張君旭)

來源:網易青島

作品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