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劉明濤 每經編輯:肖芮冬
兩大區域啤酒龍頭燕京啤酒、珠江啤酒2025年上半年業績雙雙「報喜」,展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境外資金對它們的態度卻迥然不同。
北向資金反差如此之大的操作,到底透露了怎樣的投資信號?《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展開了調查分析。
境外資金:投資燕京啤酒,「投機」珠江啤酒?
在燕京啤酒預告2025年上半年凈利實現增長不到一周時間,珠江啤酒也傳來業績增長喜訊。不過在兩家公司業績穩步增長的背後,境外資金的態度卻發生了較大變化。
根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二季度,北向資金增持燕京啤酒達到757萬股,加之一季度增持的1037.09萬股,北向資金今年累計增持燕京啤酒股份已高達1794.37萬股。然而,同樣在一季度大舉增持珠江啤酒的北向資金,卻在二季度對其減持1776.49萬股,單季度減持幅度超過50%。

需要一提的是,珠江啤酒二季度股價大漲13.7%,股價表現遠好於燕京啤酒。那麼,緣何北向資金此時會選擇大舉賣出呢?

《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注意到,或許正是珠江啤酒二季度股價漲幅相對較大,才讓北向資金動了減持的念頭。從近一年的持倉變化來看,北向資金對珠江啤酒的操作極其靈活,以波段炒作為主。而其對於燕京啤酒的持股數整體則保持穩定。
從2023年二季度開始,在股價持續下跌近1年後,珠江啤酒於去年二季度曾一度出現反彈。在反彈期間,北向資金果斷減持534萬股。
去年三季度,「924」行情引領珠江啤酒股價出現大幅上漲,季度漲幅達到30%,北向資金重新買回588萬股。
進入2024年四季度,珠江啤酒高開回落,北向資金又趁勢減倉。
到了今年一季度,北向資金再度「掃貨」珠江啤酒2134萬股。在今年二季度珠江啤酒股價上漲之時,北向資金最終選擇大幅減倉。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的基本面來看,燕京啤酒業績超預期的核心驅動力在於大單品U8銷量同比增長超30%;而珠江啤酒增長依賴華南市場(華南佔比超90%),全國化進展緩慢,這或許是機構資金擔憂的主要方向。
再從行業整體銷量表現來看,進入二季度以來,啤酒行業整體需求恢復較為良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4月~5月國內啤酒產量同比增加2.9%,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作為區域性啤酒龍頭同樣受益於此。
最後,從股性來看,總市值相對較小的珠江啤酒股價波動會大一些。因此,機構資金操作會比較靈活,呈現出快進快出的投資特徵。
券商、基金連續三日調研燕京啤酒
《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注意到,不僅僅是北向資金格外青睞燕京啤酒,在燕京啤酒披露完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後,不少券商、公私募基金同樣對燕京啤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且連續三日調研燕京啤酒,深入了解了該公司的產業布局和未來發展規劃。

具體來看,7月8日,申萬宏源、東北證券、華夏基金以及交銀施羅德基金前往燕京啤酒會議室,與公司董秘徐月香進行交流。隨後兩日,匯添富基金、易方達基金、景林資產、廣發證券、Millennium以及富國基金等又相繼對燕京啤酒進行調研。

在機構調研過程中,燕京啤酒表示,「十四五」以來,公司堅定實施以燕京U8為核心的大單品戰略,通過持續的產品創新和產品推廣,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同時,以燕京V10、獅王精釀、漓泉1998為代表的中高端產品矩陣持續豐富,鮮啤、清爽系列、惠泉一麥等腰部產品及各區域特色基礎產品協同發力,滿足不同消費場景與需求,推動產品結構持續優化。
與此同時,為順應年輕消費群體需求,公司今年持續推進「啤酒+飲料」組合營銷策略,以倍斯特汽水為創新支點,依託啤酒與汽水在生產設備、供應鏈、餐飲及商超終端的高度協同優勢,優先切入火鍋店、燒烤店、夜市等餐飲現飲場景,通過「倍爽倍歡樂」的情感共鳴,強化品牌滲透。此舉不僅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選擇,更拓展了經銷商經營範圍,降低單一品類依賴,推動有限多元化戰略落地。
興業證券分析指出,燕京啤酒今年二季度利潤延續強勁表現,預計核心大單品U8銷量仍保持快速增長,其中除基地市場外,預計東三省、山東、四川、湖南及華東等地亦貢獻主要增量,U8銷量高增的同時帶動產品結構提升,噸價有望實現較好增長。與此同時,公司踐行九大變革,提升生產經營等各環節效率並帶來降本增效,毛利率改善疊加管理優化,公司盈利保持高增。
西南證券同時稱,展望未來,隨著管理改革與成本下行的紅利持續,在U8全國化擴張強勁勢能帶動下,燕京啤酒未來業績值得期待。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