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三稜鏡丨告別國資,蔚來前路是坦途還是迷霧?

2025年07月09日17:00:15 財經 1989

《國資三稜鏡》以黨媒視角穿透改革現場:看治理升級的智慧,察動能迭代的軌跡,聽市場突圍的脈動。在這裡解剖「大象轉身」的戰略抉擇,記錄「螞蟻雄兵」的砥礪前行,探尋山東國資國企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躍遷的深層邏輯。以觀察為鏡,以思想為橋,與萬千奮鬥者共同書寫新時代國企答卷。

國資三稜鏡丨告別國資,蔚來前路是坦途還是迷霧? - 天天要聞

籠罩蔚來的迷霧,還未消散,一場更大的爭議,突然在網路炸開:2021年,由蔚來控股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成立的江來先進位造技術(安徽)有限公司,於近日新增1條註銷備案公告,註銷原因為決議解散。

江來公司的成立,曾被外界解讀為「它證實了新能源汽車代工模式的可行性」,也有專家認為,正是有了國資背書,才讓蔚來實現了資本、市場和生產的巨大突破。

2024年,蔚來推出樂道品牌,定位家庭用車市場,瞄準20萬—30萬價格區間,並將該品牌作為蔚來的主要贏利點。

從9年前靠江淮汽車的托舉橫空出世,到5年前借合肥國資的「輸血」東山再起,再到如今試圖靠與江淮「分手」實現降本增效,深陷千億虧損質疑的蔚來,正在努力反思與破局。

目前來看,蔚來的破局之道已然清晰:降本增效與尋找贏利點。那麼,這場雙向發力的路徑部署,帶給蔚來的,究竟是康庄大道,還是更大迷霧?

國資三稜鏡丨告別國資,蔚來前路是坦途還是迷霧? - 天天要聞

成也江淮,困也江淮?

與江淮「分手」,被許多蔚來內部人士視為「解縛」。

而這種聲音,來源於蔚來的創始基因。

作為一個成立近10年的造車新勢力品牌,蔚來的誕生,源自江淮的代工。

資料顯示,江淮公司始建於1964年,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產銷於一體的綜合型汽車企業集團,目前由安徽省國資委和大眾(中國)公司共同持股,雙方各持股50%。

2016年,蔚來與江淮達成合作,蔚來藉助江淮的生產線進行量產,江淮賺取代工費及品牌美譽度——蔚來面向的,是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彼時江淮主打的還是中低端燃油車市場。

2019年,蔚來遭遇創立以來最大財務危機,資金鏈瀕臨斷裂,原因在於銷售不及預期、研發投入巨大且融資困難,至2020年初,其上市美股股價一度跌至1美元附近。

2020年,合肥市向蔚來拋出「救生圈」,由多家合肥市國資公司聯合向蔚來「輸血」112.6億,讓蔚來實現了「逆天翻盤」。

次年3月,蔚來與江淮的合作邁入新階段——雙方聯合成立江來公司,雙方在產能方面的合作都由江來公司直接管理,以在供應鏈管理和精密製造領域進一步升級。

國資三稜鏡丨告別國資,蔚來前路是坦途還是迷霧? - 天天要聞

對此,外界曾解讀為:蔚來汽車或許不會獨立建廠,而選擇在產能和製造上與江淮汽車深度「綁定」。根據彼時《中國汽車報》報道,合肥市極有可能是雙方繼續深入合作的「幕後推手」。

然而,9年的合作,同樣埋下了矛盾的種子。

有蔚來員工透露,合作期間,蔚來累計代工費超過30億元,這讓本已深陷虧損的蔚來雪上加霜。與此同時,代工模式下,蔚來無法自主掌控零部件採購權,供應鏈腐敗、成本虛高等問題如影隨形。

這一聲音,在蔚來管理層,同樣清晰可聞。

2023年末,在斥資31.6億元收購江淮兩座工廠後,蔚來正式獲得了獨立生產資質。

蔚來創始人李斌也坦言:「如果蔚來的汽車完全由自己製造,製造成本會下降10%。」

外界的質疑,同樣給了蔚來壓力:根據蔚來歷年財報數據,其累計虧損數額已破千億,在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獨樹一幟」,未來是否能實現盈利,仍未可知。

多方因素疊加之下,蔚來與江淮的「分手」,似乎是「順勢而為」。

財務數據與破局路徑「分道揚鑣」?

這場「分手」被公開後,引發外界廣泛熱議,不少人認為,這或許為蔚來帶來巨大盈利空間——有行業分析認為,蔚來的單位製造成本有望下降30%,其毛利率也會從個位數直奔15%以上。

但也同樣有不解的聲音——將千億虧損的破局之道,落腳在9年累計30多億元的代工成本上,是否過於樂觀?

對於如此懸殊的數字對比,李斌曾解釋說,蔚來是全球唯一的在三地上市的汽車公司,蔚來財報里把研發投入計成當期費用,錢都虧在明處,資產負債表非常乾淨。

國資三稜鏡丨告別國資,蔚來前路是坦途還是迷霧? - 天天要聞

從會計角度來說,研發投入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費用化處理,即將其計入研發費用,體現在財務數據上就是當期利潤的減少;另一種則是資本化處理,即將其計入無形資產,這會導致資產的增加,但後續卻可以通過攤銷實現當期利潤的增加。

根據近幾年的財報數據,蔚來每年的研發投入,幾乎都在100億元以上。

如此巨大的研發投入,卻引發更大的質疑:在最核心的「三加一」(電機、電池、電控、智駕)技術上,蔚來幾乎沒有一項處於絕對領先位置。

在業界及購車群體中,一個普遍的共識是,蔚來最為人稱道的是它的換電模式:將電池與電車分開,消費者購車時自主選擇購買或租賃電池,然後通過自建換電站解決電池充換電問題。

這被視為蔚來最大的技術特色。

然而,在2025年的上海車展上,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曾透露,蔚來的換電模式運行近10年,3280座換電站建下去,總計花費僅100億元。

回顧其2021年—2024年的財報數據,4年間,其銷售費用從68.78億增長到157.41億,銷售費用在整體營收中的佔比從19.03%提高至23.95%。

國資三稜鏡丨告別國資,蔚來前路是坦途還是迷霧? - 天天要聞

對此,山東一家頭部汽車貿易公司負責人告訴大眾新聞記者,蔚來的經銷模式,主要依靠自營,其銷售業績與主機廠直接掛鉤。

根據蔚來官方公布的數據,2024年,公司共計售出新車221970輛,同比增長38.7%。

長期主義能否順利跑下去?

在2024年的銷售數據中,有一個鮮明的變化,那就是其銷售組成:蔚來品牌交付201209輛,樂道品牌交付20761輛。

這歸因於蔚來的市場布局。

2024年5月15日,蔚來公司新品牌「onvo樂道汽車」在上海西岸穹頂藝術中心正式發布,該品牌作為蔚來公司旗下第二品牌,定位主流家庭市場,具備包括技術研發、供應鏈、智能製造、質量、充換電補能網路、銷售及售後服務等業務板塊的體系化優勢。

同年8月15日,樂道l60汽車在蔚來f2工廠迎來首台量產下線,官方標號為「0000001」,也就是後續可以標到百萬量級;9月9日,樂道品牌官方宣布其以舊換新服務正式上線。

對於這一品牌,秦力洪曾直言,如果樂道做得不好,整個公司的盈利都無從談起。

換句話說,作為中低端品牌,樂道承擔著蔚來市場增量和公司扭虧為盈的重任。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提升品牌競爭力,樂道除了與蔚來共用同一套技術架構,也共享了蔚來的換電服務。

然而,實際情況卻似乎並不樂觀。

一位樂道l90車主告訴大眾新聞記者,目前,他所在的山東省東營市已建成投用了一處換電站,卻只能為蔚來品牌提供換電服務,無法兼容樂道品牌。

根據樂道在東營的銷售人員介紹,東營的情況並非個例,比如棗莊的換電站同樣不兼容樂道品牌。

或許出於這一考慮,樂道品牌的銷售人員在向消費者推銷過程中,會將品牌承諾的換電券贈送服務,兌換為現金折價,計入購車成本。

國資三稜鏡丨告別國資,蔚來前路是坦途還是迷霧? - 天天要聞

然而,從實際造成的結果來看,樂道品牌的很多承諾,都因配套的滯後,成了消費者眼中的「畫餅充饑」,進而引發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危機。

事實上,在蔚來和樂道的多個車友群內部,蔚來的銷售模式,普遍為人詬病。

而同樣面臨危機的,還有樂道的換電模式。僅以東營為例,目前樂道的購車群體,普遍選擇租電模式:比如baas電池,60 千瓦時電池月租費用為599元,90千瓦時電池月租費用為899元。

若是選擇購電模式,同樣是上述電池,其購買價格為14.99萬元起。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動力電池循環壽命普遍達到‌8年或8萬公里以上‌,按照現行標準下的電池壽命來測算,8年下來,購電成本與租電成本相當。

然而,從品牌方角度來看,僅電池這一項所造成的漫長成本回收周期,對眼下的現金流困境,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帶來銷售增量的同時,又加劇了公司虧損。

作為起家於高端市場的蔚來公司,將品牌下放到中端市場,換電模式或許是消費者低成本享受高價值產品的途徑。從這一角度看,李斌謀求的,或許是品牌的長期價值,但面對如此巨大的虧損,當市場信心消磨殆盡,李斌和他的蔚來還能否有未來,或許是始終困擾在他心頭的陰雲。

(大眾新聞記者 李振興 張召興)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城市24小時 | 「龍頭」半年報出爐,「第一省會」繼續承壓 - 天天要聞

城市24小時 | 「龍頭」半年報出爐,「第一省會」繼續承壓

全力打造世界級「智車之城」報告發布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城市進化論聯合火石創造發布《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2025)》,這是繼2024年全國第一份城市低空經濟報告發布,對低空經濟產業鏈圖譜和評價體系進行迭代優化後,對全國近300座城市低空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的綜合評價,識別圖中二維碼,立即獲取報告。#關注廣...
轉債投資須知:入門三件事,賺錢有希望 - 天天要聞

轉債投資須知:入門三件事,賺錢有希望

轉債,可以轉換成股票的企業債券,具有債券的還本付息的安全性,同時具有股票的看漲期權的高收益性。其價格形成機制簡單又複雜,核心源於正股。以下幾點是必須要時刻牢記的事項:首先,剩餘年限是必須關注的愚公認為這是轉債投資的第一項能力。凡是不關注剩餘
國泰海通|宏觀:「破局」通脹:反內卷與擴內需 - 天天要聞

國泰海通|宏觀:「破局」通脹:反內卷與擴內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報告導讀:今年以來,「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持續支撐耐用消費品價格,帶動核心CPI同比小幅修復,而其中服務價格方面仍有待提振,指向了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進展有限,需要後續穩增長政策接續。6月CPI同比轉正。食品價格拖累減弱;國際油價上漲輸入帶動能源價格;核心CPI環比持平...
一批央企國企民企和外資項目落地!副中心這個新增量領跑全市 - 天天要聞

一批央企國企民企和外資項目落地!副中心這個新增量領跑全市

北京通州發布(bjtzfb)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通州小布(北京通州發布:bjtzfb)了解到:據區投促中心消息,上半年全區新增重點在談項目400個,「兩區」外資項目新增量領跑全市。副中心下半年將啟動央企二三級公司、市屬國企等重點目標企業項目庫建設,設立國際招商聯絡機構。新增重點在談項目400個今年區投促中心全面發力...
炸裂!預增28倍 - 天天要聞

炸裂!預增28倍

【導讀】先達股份預計,2025年半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同比增長2443.43%到2834.73%中國基金報記者 盧鴒7月9日盤後,數十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截至記者發稿,凈利潤預增幅度超100%的有13家,預減的有9家。其中,先達股份預計,2025年半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同比增長2443.43%~...
前5個月我國輕工業運行態勢向好 - 天天要聞

前5個月我國輕工業運行態勢向好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7月9日介紹,今年前5個月,我國輕工業運行態勢向好。其中,輕工主要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1.9%,規模以上輕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7%、利潤同比增長2.8%。7月9日,以「聚焦向『新』力 領航新消費」為主題的輕
超1500億估值,存儲龍頭長鑫科技IPO,多重挑戰待解 - 天天要聞

超1500億估值,存儲龍頭長鑫科技IPO,多重挑戰待解

市場估值已超千億元的晶元製造企業,正式開啟其IPO上市之路。7月7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披露的《關於長鑫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備案報告》顯示,長鑫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鑫集團」)的上市輔導申請已獲受理。有接近長鑫集團的人士向記者透露,該公司在2024年3月完成一輪關鍵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