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吃蝦季」,猝不及防,小龍蝦又雙叒叕上了熱搜:
小龍蝦又要自由了?誒~我為什麼要說「又」?因為這兩年,小龍蝦降價的新聞頻繁登上熱搜,不是一次兩次了。從曾經的「夜宵霸主」,到如今的「價格腰斬」,小龍蝦怎麼不靈了?
狂飆的小龍蝦
過去的十多年,小龍蝦是夜宵頂流,社交貨幣。鼎盛時期,北京簋街一半以上的門店賣的都是「麻小」,就這,簋街的麻小店門口從下午到深夜都坐滿了等位的人。
市場火爆帶動供應端極大的熱情。狂飆十多年,小龍蝦已形成從養殖、加工到餐飲的完整鏈條。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小龍蝦產業分會發布的《中國小龍蝦產業調查分析報告(2025)》指出,2024年,全國養殖面積突破3000萬畝,產量超300萬噸,綜合產值達4600億元,已經成為淡水養殖第四大品類。湖北、江蘇等主產區憑藉「蝦稻共作」模式佔據主導地位,而廣西、四川等新興產區通過錯峰養殖搶佔冬季高價市場,畝均收益超2000元。
瘋狂過後,冷靜隨之而來。
小龍蝦按規格被分為小青(2-4錢)、中青(4-6錢)、大青(6-8錢),最大的「炮頭」單只重量可達50克以上。每年二三月份,小龍蝦開始集中上市,這也是一年當中價格最高的時候。2022年2月,南京水產批發市場剛開市,小龍蝦(「炮頭」)批發價即沖至155元/斤,並半個月後價格仍維持在120元/斤的高位,這一價格創下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價格「跳水」
凌晨4點的湖北潛江,小龍蝦交易中心燈火通明。一輛輛冷鏈貨車魚貫而入,在批發商肖康健的攤位前,分揀工們有序分揀。「進入5月份以來,每天的銷量在四五萬斤,較4月份小龍蝦剛上市的時候翻了一倍。」肖康健介紹,青蝦一般發往江浙滬地區,紅蝦一般發往北京、廣東、哈爾濱等地。
「4-6月是小龍蝦肉質最為飽滿的時期,價格也最便宜。」肖康健介紹,每年進入5月份,小龍蝦集中上市,價格也會下降,5月20日,小青的價格在10元/斤,中青11.5元/斤,大青16元/斤,炮頭25元/斤。大蝦比四月份便宜了5-8元,小蝦便宜了2-3元。
肖康健表示,相較於往年來說,大蝦較之前便宜了不少,前兩年同期大蝦的價格在每斤20多元,今年只有十五六元。「大蝦市場價格波動比較大,由於去年大蝦價格高,養大蝦的多了,價格就下來了。」
對於價格的持續走低,山東魚台的收購商仇廣東則更有體會。「現在的價格比二三月份小龍蝦剛上市的時候價格低得多。一兩以上的大蝦,剛上市時價格在每斤100多元,現在只有50多元,幾乎腰斬。走貨量最多的是7-9錢、4-6錢的蝦,剛上市時,7-9錢的蝦價格在70-80元/斤,現在降到了30-40元/斤,4-6錢的蝦則從剛上市時的30-40元/斤降到了16元/斤左右。」
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雪光看來,小龍蝦的價格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小龍蝦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供大於求。每年的5-6月是小龍蝦全年集中上市的時間段,也是價格最低的時間段。」王雪光表示,一方面,小龍蝦養殖技術不斷進步,產區持續擴張,4月集中上市使得市場供應大增,另一方面,消費場景分流也影響了需求。
王雪光介紹,雖然價格較上市初期出現下跌,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小龍蝦各種規格的售價實際上略有提升。「去年全國規模以上的小龍蝦加工企業基本實現清庫存,收購均價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元/斤。加上湖北等小龍蝦主產區相對減產,也使得今年價格較去年略有上漲。」
業內人士對小龍蝦未來價格作出預期,5-6月湖北潛江、武漢等地迎來清水蝦批量上市,疊加山東、安徽產區供應,市場將進入「價格戰」白熱化階段,價格或繼續下探。7-8月高溫天氣導致成蝦供應減少,價格可能出現反彈。
從造神到祛魅
過去十年,小龍蝦被包裝成「社交貨幣」,產業鏈各環節瘋狂加碼。養殖端盲目擴產、營銷端概念透支、餐飲端試圖複製大閘蟹高端化路徑。
十年之後,消費理性悄然覺醒。
小龍蝦的消費主力軍主要是年輕人,其中90後佔比近60%。但隨著消費理念的變化,吃一頓小龍蝦平均100元-150元的客單價也挑戰著消費者的價格敏感性,加上他們更傾向於通過線上渠道下單,追求便捷、高效的消費體驗,讓更為平價且加工方便的小龍蝦預製菜在這幾年興起,2024年小龍蝦預製菜在線上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0%,眾多品牌紛紛布局電商、直播、即時配送平台等渠道。
另外,小龍蝦殼多肉少,一直以來都是一種中等消費品,據不完全估計,小龍蝦去殼後的可食部分佔比只有46%。同時,年輕人不再願意等在飯店門口吃一餐小龍蝦,而是更傾向「外賣+追劇」的宅家消費模式,讓同為帶有社交屬性的夜宵餐飲麻辣田螺、撈汁小海鮮等新興產品以更高的性價比佔去了小龍蝦的一部分市場空間。
因此,到了2024年,小龍蝦餐飲門店閉店率同比上升了45%。
小龍蝦需要二次革命
肉眼可見,小龍蝦產業經過瘋狂擴張期,來到了平穩冷靜期。往長期看,為了避免未來價格持續下探所帶來的風險,不少企業開始轉向蝦球、蝦尾等深加工產品,並開發即食小龍蝦以提高利潤。《中國小龍蝦產業調查分析報告(2025)》對41家規模以上小龍蝦加工企業調查統計,從產品結構來看,加工企業正積極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這些企業中,2024年小龍蝦蝦尾產品同比增長6%,蝦仁增長10.6%,調味蝦增長幅度最為顯著,達到33.3%,而清水蝦(原料蝦)增長不多。
另據統計,節慶活動對小龍蝦產業總產值的貢獻超過10%,成為產業新的增長點。這也是全產業鏈融合的新趨勢:「小龍蝦+文旅」模式。
變局之下,不少企業將目光轉向深加工產品,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從長期來看,小龍蝦的銷售量是在逐步上升的,以前是追求產量、便宜,現在是追求質量、口味,消費者對小龍蝦的口味要求更趨於多樣化。」江蘇省泗洪縣楠景水產負責人袁潮表示,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小龍蝦加工突然火了,小龍蝦加工企業的產品結構也隨時處於調整之中。「以前只做麻辣和十三香小龍蝦,現在在整隻小龍蝦的基礎上,做了小龍蝦拌面、小龍蝦蓋澆飯等一系列產品,並且在包裝和加工工藝方面作了升級。」
此外,深加工產品的國外需求也在增加。「2020年之後,國外小龍蝦的需求量增加,我們根據電商銷售數據,選取有競爭力的產品龍蝦尾和龍蝦仁,出口到韓國、日本、紐西蘭等國家,現在的銷售量比2015年翻了20多倍。」袁潮介紹。
深加工的「兜底」效應還在持續顯現。「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200家小龍蝦加工企業基本擺脫了前三年銷售額逐年下降、庫存增加的窘境。預計今年小龍蝦加工業的生產量、銷售額比去年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王雪光說。
「價格下行的信號會引導從業主體的行為,留在市場的養殖者為了生存,會主動加大新品種、新模式、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張靜宜認為,為適應市場變化,要提升小龍蝦養殖效率,主動進行產業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值將是應對挑戰的關鍵,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經營,從而生產更多高附加值小龍蝦產品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行業需要進一步提升規劃引領力度,促進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素材來源:央視財經、農民日報、直通三農經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