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500字
閱讀完約5分鐘
金融投資報記者 劉敏
民營經濟促進法於5月20日起正式施行,該法立足基礎性法律定位,對廣大民營企業普遍關心關注的公平競爭、投融資促進等作出針對性規定,為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核心政策亮點,金融投資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四川民營企業家,共同探究在法治化營商環境下,民營企業如何調整戰略定位,以便抓住新一輪的高質量發展機遇。

製圖 卿子秀
降低民企融資成本獲法律支撐
「過去,民營企業往往受限於政策不確定性、融資瓶頸、市場壁壘等問題,戰略上偏保守,重生存、輕擴張。」成都西華升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西華升騰」)總經理謝義剛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
西華升騰自2002年成立至今已有二十餘年,謝義剛說:「作為中小民營企業,公司一直面臨規模較小、抵押物不足、貸款額度低、融資成本高等問題。與此同時,在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領域,公司需要與大型互聯網企業等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要求公司不斷提升技術和服務能力。」
對民營企業發展問題,四川省智能終端產業聯盟副理事長、成都派力爾電氣有限公司(下稱「派力爾電氣」)總經理劉克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公司主營業務為機械設備和電器銷售,以及貨物和技術進出口,在發展中存在融資渠道單一、融資難等問題。尤其是技術研發和設備更新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傳統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的風險評估較為保守。」
針對民營經濟組織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民營經濟促進法專門設置了「投資融資促進」章節,通過多項投融資相關規定,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謝義剛表示,西華升騰擁有一系列工業軟體著作權、系統解決方案、相關技術積累,可以與銀行合作設立知識產權資產包,從而獲得信用授信。這種融資方式特別適合公司這樣的「輕資產+重技術」的科技企業。
「
「隨著民營經濟促進法的落地,我們關注如何將相關政策轉化為實際資金支持。期待科技金融不斷創新,比如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供應鏈金融等,從而有效降低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劉克表示,「政府性擔保費率降至1%,派力爾電氣通過知識產權質押獲得1000萬元貸款,貸款利率較基準利率下浮20%。」
」
公平競爭激發民企創新活力
「從科學創新走向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企業是其中的核心環節。」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大樹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以前,我國的創新實踐主要由政府主導,國有大型企業是主力軍,民營企業在創新資源的獲取上處於不平等地位,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王大樹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為民營企業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提供了法律支持,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
在謝義剛看來,這對科技創新型民營企業而言,不僅是政策紅利,更是實現「由內向外突破」的底氣。隨著民營經濟促進法的落地實施,民營企業尤其是西華升騰這類專註於智能製造、工業軟體、政務與教育信息化的科技企業,正迎來戰略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在法治有力護航和政策明確性提升之後,公司將增強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升技術護城河的寬度和深度。」謝義剛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擬對工業ERP和MES、智能倉儲系統、工業數據中台等產品的研發繼續升級,圍繞「智改數轉」服務加快形成模塊化、平台化解決方案。除了鞏固在製造業、建築業等傳統行業的客戶外,公司還將進一步拓展新能源製造企業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市場,以及海外工程項目的信息化系統合作,同時還會加大人工智慧技術的投入,賦能工業、教育和政務管理平台的研發。
民營經濟促進法為企業參與數字政府建設、智慧城市建設、工業互聯網平台項目等提供了制度保障。謝義剛表示,西華升騰將進一步參與地方「產業數字化」平台服務項目、央國企在海外的數字化建設項目,以及教育、政務等領域的專業軟體採購等。
劉克也坦言,民營經濟促進法的落地為公司提供了法治化保障與發展動能。公司將進一步深化數字化轉型,強化研發投入,並借力區域協同機制,在智能終端與新能源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未來,企業將關注政策細則落地,動態調整發展戰略,從而最大化釋放創新活力。

桂浩明:藍籌獨木難支 尚需科技助攻 A股市場應適當提高風險偏好
蔡恩澤:保險資金改革深化 重構資本市場生態鏈與定價新邏輯
益智:儘快完善非ST一元閃退股的投資者賠償
編輯|王為
責編|陳雨禾
校檢|袁鋼
審核|廖小濤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028-8696849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