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為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今年3月份最新美債數據顯示,在當月拋售了189億美元債券之後,中國已經從第二大美債持有國主動降至第三的位置。
針對中國的拋售行為,美國政界頗為惱火。美國現任財長貝森特甚至放話威脅:不排除強制中國企業退市的可能,但前財長耶倫對此卻另有看法……
拋售美債是固定政策
儘管美國政界的大多數人都認為,中國減持美債是對關稅戰的報復行為。同時,他們也為減持所造成的美債收益率上升、美國財政負擔加重、美債風險加重等後果感到十分擔憂。
但跟中國打過多年交道的前財長耶倫卻說,中國不會因為關稅問題而大規模拋售美債,市場近期出現的跟風拋售現象,主要是因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而引發的全球性金融恐慌,各國都參與了其中。
言外之意是,中國最近減持美債的行為不是出於關稅問題,而是一種既定的政策方向,至於此後一連串的砸盤行為,更多是由於美國的關稅政策給全世界帶來的不安造成的。
而且,中國的行為屬於有序減持而非大規模拋售。這點可以從近幾年的持債數據變化中得到佐證。
其實,直到2019年之前,中國都一直是美債的最大持有國,此後才開始讓位於日本,成為美國的第二大債主。
而2022年,中國又開啟了新一輪連續減持美債的動作。截止到2025年3月,中國持有美債規模已經從最初的1.3萬億減至7650億美元左右,成為第三大美債持有者。
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央行在不斷的增持黃金。截止到同期,中國的黃金儲備已達到歷史新高近7400萬盎司。
同時,中國還在積極推進著與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國家的本幣結算體系。
由此可見,中國減持美債已經屬於一項長期推進的政策方向,每一步都是按計划進行的。不存在美國政界所認為的,以拋售美債為要挾或報復美國關稅政策的手段。
並且,中國制定這一金融政策方向也不是出於意氣用事,而是出於現實環境條件下的必須。
比如,現今美債36.萬億以上的規模,已經讓它從一個保值增值的香餑餑變成了隨時可能失信暴雷的風險產品,中國不得不對其採取審慎對待的態度。
另外,美國這些年針對中國實施的種種限制政策,令中國必須要主動採取行動減輕自身對美元的依賴,並為美國隨時可能施加的金融打擊做好萬全的準備。
實際上,耶倫想要提醒美國的是:不必過多在意中國的某一次減持美債的動作,而是得關注中國的長期金融政策的動向。
這次美債市場的劇烈波動,與其說是中國操盤的,不如說是特朗普關稅政策的連鎖反應。正是後者導致了許多國家的金融機構與中國央行同步減倉,形成了去美債風險的共振。
美國擔憂美債危機
但話說回來,為什麼美國對這一次美債收益率波動顯得尤其緊張,甚至不惜放話威脅中國企業退市呢?
究其原因,不過是特朗普政府如今正在想辦法申請國會通過「取消債務上限限制」的請求,允許他們發行新債以應付即將到來的財政危機而已。
就在5月9日,美財長貝森特在審查了最新一季的財政收入之後,向美國國會致信表示,美聯邦政府的現金儲備將最遲於今年的8月份耗盡,屆時美國財政將無力支付任何開支。
也就是說到時候,包括公務員工資、美債應付利息、行政必要支出等在內所有費用,美國財政都將無法支付。
這種情況如果進一步惡化的話,還可能會導致美國國家信譽受損、聯邦政府行政機關停擺、甚至美國政府破產。
為了應對這一危機,共和黨人向國會提出了一項旨在取消美國債務上限法定限制,批准增發5萬億美元新國債的法案。
並且,該法案必須要趕在7月底之前獲得投票通過,否則便無法及時控制住財政危機爆發。
在此壓力之下,美國自然對美債市場的動靜格外敏感。就連一向主張對中國極限施壓的特朗普,也向外表露出以緩和實施關稅的方式、換取中國購買美債的想法。
所以,中國此刻的拋售行為,尤其是引發其他國家機構同步減倉的拋售行為,才格外令美國政界憤怒。
可是,美國政界的惱怒又怎麼可能改變「全球對美元信心動搖」的事實呢?
現在不僅是中國,包括歐盟日韓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在意識到美債風險的同時,減少著對美元及美元資產的依賴。
如今,全球外匯儲備中的美元佔比已經跌到了30年來的最低、已不足58%。可見各國「去美元化」,正在成為趨勢。
一邊是中國在有條不紊的減持美債,推進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另一邊是美國為解財政的燃眉之急,滿世界尋找美債買家。
美中影響力此消彼長之勢已越來越明顯,更可怕美國意識到了美債危機卻不打算積極處理,仍要惡性循環,未來必將自食惡果。
參考資料:
大象新聞:2025-05-17:3月中國減持189億美元美債、持倉規模降至第三
華爾街見聞:2025-05-10:美國財長貝森特警告到8月將耗盡債務上限,呼籲國會7月中旬之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