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哀嚎道:中國已經成了發達經濟體,而印度還在忙著搞意識形態

2025年05月21日19:43:05 財經 1225

近年來,中印兩國的發展軌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升級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與此同時,印度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國際事務中面臨諸多挑戰,進展緩慢。

印度媒體對此感到無奈,甚至發出這樣的哀嘆:「中國已經成了發達經濟體,而印度還在忙著搞意識形態」。這種對比不僅反映了兩國的現實差距,也折射出兩國在發展道路上的不同選擇。

印媒哀嚎道:中國已經成了發達經濟體,而印度還在忙著搞意識形態 - 天天要聞

中國經濟騰飛的背後

截至2025年4月,中國經濟已邁入新的高度。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GDP總量超過18萬億美元,人均GDP突破1.5萬美元,標誌著其向發達經濟體的轉型。

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表現尤為搶眼。人工智慧、5G通信、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已成為中國經濟的名片。

5G為例,中國基站數量佔全球70%以上,用戶數超過8億,廣泛應用於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和遠程醫療等領域。這些技術的普及不僅提升了生活質量,也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

印媒哀嚎道:中國已經成了發達經濟體,而印度還在忙著搞意識形態 - 天天要聞

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崛起的另一大支柱。中國的高鐵網路總里程超過4萬公里,佔全球高鐵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高鐵的覆蓋縮短了城市間的距離,拉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

此外,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也成效顯著。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風能發電等產業蓬勃發展,使中國成為全球清潔能源技術的領導者。2025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3000萬輛,佔全球市場的50%以上。

印媒哀嚎道:中國已經成了發達經濟體,而印度還在忙著搞意識形態 - 天天要聞

製造業的升級轉型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的經濟地位。通過「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國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邁進。

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的產值佔GDP比重超過20%,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這種全方位的進步,讓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據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注重民生改善。通過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政策,中國在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貧困人口大幅減少。

到2025年,中國的基尼係數降至0.35,社會不平等問題得到緩解。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投入不斷加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些成就不僅增強了社會的穩定性,也為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印媒哀嚎道:中國已經成了發達經濟體,而印度還在忙著搞意識形態 - 天天要聞

印度發展的瓶頸

與中國的快速發展相比,印度的經濟表現卻顯得步履蹣跚。2025年,印度的GDP總量約為3.5萬億美元,人均GDP僅為2500美元,與中國差距明顯。

印度經濟高度依賴內需,出口競爭力不足。製造業佔GDP的比重長期在15%左右徘徊,遠低於中國的30%以上。這種「單腿走路」的經濟結構,使印度難以在全球市場中佔據更大份額。

基礎設施的落後是印度發展的另一大短板。印度的公路、鐵路、港口等設施老舊,難以支撐現代經濟的需求。例如,印度的高鐵項目雖已規劃多年,但至今未有一條線路投入運營。

電力供應不穩定,頻繁停電不僅影響工業生產,也讓普通民眾的生活充滿不便。2025年,印度仍有約10%的農村地區未能實現全天候供電。

印媒哀嚎道:中國已經成了發達經濟體,而印度還在忙著搞意識形態 - 天天要聞

社會不平等的加劇進一步拖累了印度的發展。種姓制度和宗教衝突等歷史遺留問題根深蒂固,導致社會分裂。莫迪政府上台後推出了一系列經濟改革,但效果有限。

過於親商、親資本的政策使貧富差距擴大,2025年印度的基尼係數高達0.45,底層民眾的生活難見改善。城市貧民窟與高樓大廈並存的景象,成為印度社會矛盾的縮影。

印媒哀嚎道:中國已經成了發達經濟體,而印度還在忙著搞意識形態 - 天天要聞

意識形態的牽絆

印度媒體普遍認為,政府對意識形態的過度關注是發展停滯的重要原因。莫迪上台以來,推行印度教民族主義政策,試圖通過宗教和民族認同凝聚民心。

然而,這種策略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2019年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引發全國性抗議和騷亂,宗教衝突頻發,社會穩定受到衝擊。2025年,印度國內的宗教對立依然嚴峻,阻礙了資源向經濟建設的集中。

在外交政策上,印度也因意識形態而受限。政府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試圖通過對抗性策略提升自身地位。

然而,這種做法不僅未能削弱中國,反而讓印度在國際社會中顯得孤立。與鄰國的關係同樣緊張,與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的邊境爭端耗費了大量精力,地區合作的前景黯淡。

印媒哀嚎道:中國已經成了發達經濟體,而印度還在忙著搞意識形態 - 天天要聞

相比之下,中國在社會治理上展現出務實的一面。政府通過政策引導,避免了意識形態的過度干擾。教育普及率的提高、醫療服務的擴展、養老體系的完善,這些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讓中國民眾感受到發展的紅利。

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70%,農村人口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這種以人為本的治理方式,為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國際事務中,中印兩國的影響力也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勢。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吸引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參與,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

在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等領域,中國同樣展現出大國擔當。2025年,中國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中佔比超過30%,為應對全球挑戰貢獻了重要力量。

印媒哀嚎道:中國已經成了發達經濟體,而印度還在忙著搞意識形態 - 天天要聞

而印度的國際影響力卻相對有限。過於強調對抗中國,使印度在外交上失去平衡。南亞地區的領導地位受到挑戰,與中國在該地區的合作項目相比,印度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此外,美國對印度的「利用價值」也在重新評估。2025年,隨著中美關係出現緩和跡象,印度發現自己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變得尷尬。

印媒哀嚎道:中國已經成了發達經濟體,而印度還在忙著搞意識形態 - 天天要聞

印度媒體的無奈與反思

面對中印之間的巨大差距,印度媒體流露出深深的無奈。《國民先驅報》在2025年4月的一篇評論中寫道:「隔壁中國已經變成了世界上的發達經濟體,我們印度還在搞所謂的意識形態仇恨。」

文章指出,印度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升級等方面遠遠落後於中國,政府需要正視現實,摒棄狹隘的民族主義,專註於經濟發展。

另一位印度學者也在文章中坦言:「中國至少比印度進步了30年。」他認為,中國的成功在於政策的連續性和執行力,而印度卻在宗教和政治紛爭中浪費了寶貴時間。這種反思在印度學術界和媒體中逐漸增多,人們開始質疑過去十年的發展路徑。

印媒哀嚎道:中國已經成了發達經濟體,而印度還在忙著搞意識形態 - 天天要聞

中印兩國的發展對比,既是現實的寫照,也是對未來的啟示。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成長為發達經濟體,靠的是腳踏實地的努力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而印度在追趕的道路上,卻被內部矛盾和外部誤判拖住了腳步。

這並不是說印度沒有潛力。印度擁有龐大的人口紅利、豐富的文化資源和一定的技術基礎。然而,要將潛力轉化為實力,印度需要從意識形態的迷霧中走出來,把精力集中在教育、醫療、基礎設施這些基礎領域。只有這樣,才能讓經濟發展惠及更多人,讓社會擺脫分裂的陰影。

印媒哀嚎道:中國已經成了發達經濟體,而印度還在忙著搞意識形態 - 天天要聞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中印之間的差距不僅是數字上的,更是生活中的真實感受。中國農村的孩子可以通過互聯網接受優質教育,印度貧民窟的居民卻還在為乾淨的飲水發愁。

這種差距讓人感慨,也讓人思考:發展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或許,答案就在於讓每個人都能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廣東聯合電服掛牌轉讓粵通寶100%股權,底價3560萬元 - 天天要聞

廣東聯合電服掛牌轉讓粵通寶100%股權,底價3560萬元

瑞財經 王敏 5月20日,據全國產權交易所,廣東粵通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0%股權掛牌轉讓,轉讓底價3560萬元,轉讓方為廣東聯合電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披露結束日期為2025-06-16。廣東粵通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12-04,法定代表人為趙中陽,註冊資本為4900萬元,經營範圍包含電子商務貿易;網路信息技術開發、信息系...
千億城商行新疆銀行籌備IPO: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不良率降至1.93% - 天天要聞

千億城商行新疆銀行籌備IPO: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不良率降至1.93%

瑞財經 王敏 5月21日,新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銀行」)上市財務顧問服務項目招標公告對外發布。事實上,今年4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金融辦發布《關於對2025年度自治區上市後備企業資源庫名單進行公示的通知》就顯示,新疆銀行獲批入選2025年度自治區上市後備企業資源庫,成為自治區重點上市後備金融機構。...
浙商金控掛牌轉讓浙商未來科技100%股權,底價2000萬元 - 天天要聞

浙商金控掛牌轉讓浙商未來科技100%股權,底價2000萬元

瑞財經 王敏 5月20日,據全國產權交易所,浙江浙商未來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掛牌轉讓,轉讓底價2000萬元,轉讓方為浙江浙商金控有限公司,披露結束日期為2025-06-17。浙江浙商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2-01-13,法定代表人為張聞天,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經營範圍包含數據處理服務;計算機系統服務;計算器設備銷售等。該...
泰隆商業銀行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500萬元以下貸款客戶佔比99.5% - 天天要聞

泰隆商業銀行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500萬元以下貸款客戶佔比99.5%

瑞財經 王敏 近日,浙江泰隆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隆商業銀行」)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收凈利雙增。2024年,泰隆商業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75.57億元,同比增長8.30%;凈利潤為53.23億元,同比增長4.06%。截至2024年末,泰隆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為4559.86億元,同比增長8.99%;發放貸款和墊款2789.97億元,較上...
浙農股份掛牌轉讓華通醫藥100%股權,底價3.69億元 - 天天要聞

浙農股份掛牌轉讓華通醫藥100%股權,底價3.69億元

瑞財經 劉治穎 5月20日,浙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掛牌轉讓浙江華通醫藥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底價為36910萬元,披露結束日期為2025-05-28。浙江華通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12-21,法定代表人為錢木水,註冊資本為1.6億元,經營範圍包含:藥品批發;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食品銷售等。該公司由浙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
阿里影業擬更名為大麥娛樂,2025財年凈利增長28%至3.6億 - 天天要聞

阿里影業擬更名為大麥娛樂,2025財年凈利增長28%至3.6億

瑞財經 劉治穎 5月21日,阿里影業(01060)公告,董事會建議將公司英文名稱由「AlibabaPictures Group Limited」更改為「DamaiEntertainment HoldingsLimited」,並將公司中文第二名稱由「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更改為「大麥娛樂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認為,建議更改公司名稱將有利於公司進一步在全娛樂
第九屆絲博會開幕 神木「亮點頻頻」 - 天天要聞

第九屆絲博會開幕 神木「亮點頻頻」

5月21日上午,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在陝西省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據悉,本屆絲博會以「絲路融通·開放合作」為主題,設置絲路優品展、省際合作展、科技創新展、低空經濟展、交通物流展、文旅消費展等6個展區,總展
A股20天終止12單!發生了什麼? - 天天要聞

A股20天終止12單!發生了什麼?

罕見!5月以來,已有12家A股公司公告主要股東終止協議轉讓,與今年前4個月的合計案例數相當,甚至佔到了2023年以來此類案例總數的近四分之一。  終止案例激增背後,似乎正醞釀著針對協議轉讓這一傳統交易方式的秩序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