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財經出品 文|孟帥 編|深海
在最新出爐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中,現年60多歲的呂向陽、張長虹夫婦憑藉1550億元的財富榮登廣州首富寶座。
深入剖析呂向陽夫婦的財富構成可知,儘管他們牢牢掌控著融捷股份、融捷健康兩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權,但其財富的核心來源依舊是其所持有的比亞迪股份。
而呂向陽與比亞迪的淵源,可以追溯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彼時,王傳福發現電池行業的商機,辭去穩定工作投身創業浪潮,但卻遭遇資金難題。危急關頭,身為表哥的呂向陽慷慨出資250萬元,助力王傳福創立比亞迪,藉此拉開了這段波瀾壯闊的創業征程的序幕。
歷經多年深耕,比亞迪如今在新能源汽車與電池等領域持續創新突破,公司市值也因此大放異彩,達到萬億左右的規模。得益於此,呂向陽夫婦持有的比亞迪股份市值超1300億,相較當初250萬元的初始投入增值超5萬倍。
雷達財經梳理髮現,在藉助比亞迪狂攬千億財富的同時,呂向陽還憑藉卓越的商業眼光帶領融捷集團積極布局多元產業。目前,融捷集團的業務版圖橫跨新能源、顯示科技、教育科技、生物醫藥、資源開發與加工、科技創新投資與金融投資等諸多領域。
不過,與萬億市值的比亞迪相比,呂向陽實際控制的融捷股份和融捷健康,市值規模相對較小。此前,融捷股份一度陷入虧損困境,在比亞迪的助力下成功實現業績逆轉。
去年,融捷股份的業績再度承壓。受新能源鋰電池材料行業市場環境影響,融捷股份主要產品鋰精礦銷售價格同比大幅下降,導致公司去年的歸母凈利潤預計同比減少39.53%至50.04%。
1550億!呂向陽夫婦問鼎廣州首富
隨著最新一期《胡潤全球富豪榜》的發布,全球富豪們的財富變遷再度展現在世人面前。
今年,全球商業舞台依舊星光熠熠。比如,53歲的埃隆・馬斯克憑藉卓越的商業成就,五年內第四度榮登世界首富寶座。而將目光轉向國內,位元組跳動創始人張一鳴以42歲之姿完成財富躍遷,從「瓶裝水大王」鍾睒睒手中接過中國首富權杖。
再將視線聚焦於國內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廣州,這座充滿活力與創新精神的城市也捧出了多位億萬富豪。在今年公布的榜單中,廣州首富的桂冠被融捷掌舵人呂向陽、張長虹夫婦摘得。
今年,呂向陽、張長虹夫婦二人以1550億元的雄厚財富強勢登榜,全球排名第93位,財富規模相較上年的1200億元增長24%。而在中國企業家中,呂向陽、張長虹夫婦更是高居第13名,相較上年上升5個位次,令人矚目。
值得一提的是,和呂向陽、張長虹夫婦一樣,備受外界關注的車企大佬王傳福也以1550億元登上今年的《胡潤全球富豪榜》。而進一步抽絲剝繭可以發現,呂向陽和王傳福的關係匪淺,二人不僅是表兄弟關係,還同為比亞迪的創始人。
事實上,呂向陽的很大一部分財富來自於比亞迪,目前呂向陽還在比亞迪擔任副董事長、非執行董事職務。這段表兄弟攜手創業的傳奇,不僅成就了新能源汽車王國的崛起,更讓呂向陽的財富版圖中比亞迪的印記愈發深刻。不過,相比王傳福這個比亞迪的靈魂人物,呂向陽則顯得有些低調。
據比亞迪最新發布的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年末,呂向陽直接持有比亞迪2.39億股股份,對應持股比例8.22%,是比亞迪的第三大股東,其直接持股比例僅次於hkscc nominees limited的37.72%和王傳福的17.65%。
與此同時,呂向陽及其配偶張長虹控制的融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還持有比亞迪5.33%的股份。天眼查顯示,融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由呂向陽、張長虹分別持股89.5%、10.5%。據此計算,呂向陽夫婦二人合計持有比亞迪13.55%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呂向陽從比亞迪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30萬元,遠不及王傳福的765.5萬元。
而呂向陽的資本棋盤上,除了持股比亞迪外,融捷股份與融捷健康兩家上市公司也在其掌控之中。據融捷股份發布的財報顯示,呂向陽、張長虹夫婦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融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張長虹分別直接持有融捷股份23.82%、1.07%的股份。
融捷股份此前發布的財報還顯示,截至2023年末,呂向陽、張長虹夫婦通過融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間接持股與協議安排,合計擁有融捷健康表決權的股份1.29億股,占其總股份的16.1%,為融捷健康的實際控制人。
投資表弟250萬,如今增值5萬多倍
呂向陽夫婦財富的主要來源,得益於對錶弟王傳福的創業支持。
時間回撥至1966年,王傳福出生在安徽蕪湖一戶普通農村家庭。命運給王傳福最初的劇本並不仁慈:父母早逝的陰霾籠罩童年,兄嫂用雙手托起他的求學夢。在兄嫂的悉心照料與全力支持下,王傳福十分爭氣,成功邁進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的大門。
從中南礦冶學院畢業後,王傳福考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主修材料學。研究生畢業後,王傳福留在該院301室工作。等到26歲時,年紀輕輕的王傳福便已成了301室的副主任,捧上了令人羨慕的「鐵飯碗」。
1993年,王傳福命運的齒輪發生轉動。那時,研究院與包鋼集團合作推進一個項目,計劃在深圳成立一家鎳氫電池製造公司。鑒於王傳福日常出色的工作表現,以及其研究領域與項目的高度相關性,他被委派到深圳比格電池公司擔任總經理,前途一片光明。
來到深圳後,王傳福看到不少商人們手持昂貴的大哥大。而售價兩三萬元的大哥大裡面一塊小小的鎳鎘電池就要賣上千塊,這讓技術派的王傳福敏銳捕捉到了背後的商機,一個大膽計劃在胸中醞釀,他隨即決定利用自身優勢切入電池行業。
之後,王傳福毅然辭去眾人眼中體面又穩定的工作,投身創業浪潮。然而,創業伊始,資金難題便如巨石般橫亘在他面前。為解決這一困境,王傳福曾找到來自新加坡的匯亞基金,試圖尋求5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但最終未能成功。
就在王傳福一籌莫展之時,他找到了表哥呂向陽。呂向陽此前在中國人民銀行巢湖分行工作,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全國,廣東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對呂向陽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果斷辭去穩定的工作,南下廣東投身商海。
憑藉過人的商業頭腦,呂向陽很快積累了可觀財富。出於對錶弟的信任,以及被王傳福的專業見解和堅定信念所打動,呂向陽最終決定出資250萬元,與王傳福共同創立比亞迪。
在那個年代,250萬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不過,據媒體報道,彼時呂向陽開玩笑地跟表弟說:「這些錢就當是投資,你要是成功了別忘記我這個表哥;要是沒有成功,也沒關係,大不了咱們從頭再來! 」
2002年,王傳福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時刻。當年7月,比亞迪股份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一時間風光無兩。僅僅一年之後,王傳福更是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帶領比亞迪昂首闊步地進入了汽車行業。
在很多人對電動車前景持懷疑態度時,王傳福更是頗具前瞻性地宣布,比亞迪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彼時被不少人質疑的決定,如今已化為比亞迪扼住時代咽喉的殺招。
自2022年起,比亞迪連續三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上超越特斯拉,獨佔鰲頭。去年11月,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達成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里程碑的車企。2024年,比亞迪的全年營收更是首次超過特斯拉。
經過多年的深耕與發展,比亞迪的主營業務涵蓋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公司還積極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拓展城市軌道交通及其他業務。得益於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電池等業務方面所取得的亮眼表現,比亞迪在資本市場上也備受追捧。
截至4月7日收盤,比亞迪的最新市值為9778.5億元。若按照13.55%的持股比例計算,呂向陽夫婦僅憑所持有的比亞迪股份便坐擁超過1300億元的財富。從當初投資250萬元到如今持股市值超千億,呂向陽給表弟送來的這筆投資目前已增值5萬多倍。
押寶比亞迪背後,解碼呂向陽的資本棋局
除了成功押注比亞迪外,呂向陽這位資本大鱷還在更廣袤的商海排兵布陣。1995年,在與表弟王傳福共創比亞迪的同一年,呂向陽還創辦了融捷集團。
早期,融捷集團聚焦房地產投資領域,憑藉精準的市場判斷,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實力。之後,或是受到比亞迪的啟發,呂向陽帶領企業及時轉型,前瞻性地進入鋰能源產業。
2001年,呂向陽主導融捷集團在廣州保稅區建設佔地50畝、年產3000噸鋰的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基地。2005年,呂向陽揮師入蜀,斥資對四川省甘孜州甲基卡固體鋰輝石礦展開投資,此舉使得融捷率先搶佔了全球新能源產業鏈中的鋰資源。
2015年,呂向陽通過借殼路翔股份,帶領融捷股份成功上市。呂向陽接手路翔股份以後,將瀝青業務剝離上市公司,轉而高高舉起鋰電新能源大旗。
然而,那時鋰電行業發展平平,2018年、2019年,融捷股份連續兩年虧損。2020年4月,融捷股份甚至一度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成為*st融捷。
危急關頭,表弟王傳福雪中送炭。2019年,呂向陽拉來比亞迪戰略融捷股份入股子公司——東莞德瑞。比亞迪入股後,融捷股份通過競標斬獲比亞迪的大量鋰電設備訂單。之後,融捷股份於2020年成功扭虧為盈,重回發展正軌。
在鋰電戰場開疆拓土的同時,呂向陽還悄然編織著大健康產業的商業版圖。2018年,呂向陽從金道明夫婦手中獲得上市公司樂金健康控制權,並在此後更名為融捷健康。
據了解,融捷健康以健康產品的產銷為主營業務,主要產品有遠紅外理療桑拿房、空氣凈化器、健身器材等健康產品。此外,融捷健康還投資參股了健康服務公司影聯雲享(遠程診斷和電子膠片項目)和樂馨管理(健康體檢項目)。
而融捷帝國的商業觸角遠不止於此,呂向陽掌舵的融捷集團產業還涉及顯示科技產業、教育科技產業、資源開發與加工產業、科技創新投資與金融投資等十多個賽道。
雷達財經從融捷集團官網獲悉,截至目前,融捷所投資企業的市值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員工逾90萬人。
不過,相比市值接近萬億左右的比亞迪,呂向陽夫婦掌權的融捷股份、融捷健康體量顯得有些「單薄」。截至4月7日收盤,融捷股份、融捷健康的最新市值分別為70.39億元、24.6億元,甚至不及比亞迪的零頭。
業績方面,融捷股份在2024年盈利指標面臨較大壓力。據融捷股份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24年,融捷股份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億元至2.3億元,同比預計減少39.53%至50.04%。
對此,融捷股份解釋稱,受新能源鋰電池材料行業市場環境影響,公司主要產品鋰精礦銷售價格同比大幅下降,導致公司利潤同比減少。
財富比肩王傳福的呂向陽,後續又將上演怎樣的資本傳奇?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