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2025年04月04日11:52:11 財經 1391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本文嚴格依據權威信源(官媒佔比超80%),結合2022-2025年最新動態及歷史數據,最終觀點保持中立。結尾附有參考資料。

2025年3月,美國針對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採用更高關稅,再度將兩國經貿關係推向緊張邊緣。

然而,僅僅一周後,白宮就迫不及待地釋放緩和信號,一邊派蒙大拿州參議員戴恩斯訪華試探態度,一邊在內部評估特朗普年內親自訪華的可行性。

在這一場交織了選票壓力、經濟壓力和全球產業鏈重塑的漫長博弈里,外界普遍好奇:美國真的「撐不住」了嗎?對中國的「極限施壓」是否已碰到天花板?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一、從「芬太尼借口」到新能源圍堵

自2024年末特朗普再次當選後,他政府對華政策迅速切換到「極限施壓」模式。

先是借口「芬太尼管制不力」加征10%關稅,涉及數十億美元的能源與製造業產品。

緊接著,2025年3月再度揮舞大棒,直接將矛頭指向中國新能源領域,對電動車加征100%、太陽能電池加征50%、關鍵礦物加征25%。

在這個敏感時刻,美國似乎並未成功複製2018年那場「301調查」的模式,反而陷入了多國聯合抵制。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加拿大墨西哥對美國農產品加稅,歐盟則通過WTO訴訟進一步施壓。

特朗普原本希望借針對新能源產業的封鎖來遏制中國光伏、鋰電等70%以上的全球市佔率,卻發現幾乎沒有盟友願意無條件配合。

這一切彷彿是第一輪關稅戰的翻版,唯一不同的是時間緊、力度猛,且附帶上了新能源這張王牌。

美國決策者顯然想要仿照過去封鎖技術、逼迫產業鏈轉移,但全球產業趨勢早已不是幾道關稅就能徹底扭轉。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新關稅實施後一周,參議員戴恩斯匆匆訪華,外界才驚覺:看似威風凜凜的舉動背後,美國內部或已開始動搖。

二、中美兩國的「內傷」對比

2025年3月關稅升級後,美國國內出現明顯的通脹上揚趨勢。

彼得森研究所測算,這波關稅可能進一步推高美國CPI 0.7個百分點,尤其家電、電子品價格漲幅更為顯著。

一時間,沃爾瑪特斯拉等龍頭企業聯名抗議:「關稅打開的口子,就像一道不斷擴大的裂縫,最終會讓企業難以為繼。」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更麻煩的是,供應鏈斷裂所帶來的停工停產已悄然浮現。

25%的鋁關稅令美國本土汽車廠無法及時採購,福特、通用等巨頭不得不縮減產能。

白宮原本想贏得藍領選票,卻沒想到製造業產能下滑對這些選民的就業造成了更大打擊。

與2018年前後被動應對大規模關稅的局面不同,中國企業過去幾年裡早已學會分散風險。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2025年1-3月,中國對美出口佔比下滑至12%,而東盟中東市場份額提升至28%。

「要打,就打在關鍵痛點;要躲,就靈活轉移產能」——中國光伏企業選擇在東南亞建廠,以此繞開美國高關稅,比亞迪也在墨西哥新建生產線,連通北美市場。

各類數據表明,中方對美業務固然承壓,但在內需和多邊貿易的緩衝下,受衝擊程度遠不及美國最初所設想得那般嚴重。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由於中美都是全球製造和創新的重要引擎,兩大經濟體互相加征關稅,「震源波」很快傳播給其他國家。

WTO警告,晶元、鋰電池等中間品貿易量驟降30%,德國汽車業因同時遭遇中美雙反,損失高達80億歐元,韓國三星也被迫推遲其在美國的新工廠投產。

IMF下調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0.3個百分點,直指關稅衝突成為「破壞世界經濟復甦動力的關鍵絆腳石」。

這不僅是中美雙方的彼此消耗,對於想和美國產業深度綁定的歐洲日韓而言,同樣是悲觀信號。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三、特朗普的「求和」背後

根據美國農業州的數據,愛荷華州大豆庫存已創歷史峰值,一些農場主聯盟甚至威脅撤回對共和黨的選舉支持。

製造業「迴流」原本是特朗普最響亮的口號,卻在現實中最大程度地打擊了本土工廠:富士康威斯康星項目裁員70%,台積電亞利桑那項目也因成本和技術工人緊缺而暫停。

「要選票還是要面子?」涉農和藍領選民已經在逼問這位再度當選的總統。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面對大規模製裁中國的提議,歐盟和東盟大多數國家均顯示出遲疑甚至抵觸態度。

歐盟更是斷然拒絕與美國組建所謂「對華技術封鎖聯盟」,荷蘭ASML持續向中國出口成熟光刻機的行為傳遞出歐洲謹慎自保的信號。

而美國初衷是希望藉此進一步瓦解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卻不料多個關鍵節點都沒有取得盟友的全面支持。

外有孤立,內有經濟下行和民生危機,特朗普團隊意識到,必須儘早設法止損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特朗普急於訪華的消息一經曝光,外界就嗅到明顯的選舉考量。

其團隊內的民調顯示,搖擺州選民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度已高達58%,已超過移民和安全議題。

與此同時,美聯儲內部降息空間受限,高盛預測美國Q2GDP增速或跌至1%以下。

「如若貿易戰真的一條路走到黑,恐怕特朗普的支持率會被甩到谷底。」雙方是否能夠在此窗口達成某種臨時緩和方案,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四、中國策略

2025年修訂後的《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不僅涵蓋傳統輸出管制,還將數據安全納入制裁範圍,美光高通等美國高科技企業正面臨更嚴格的合規審查。

與此同時,中國在WTO針對美方「非法關稅」訴訟已累計勝訴8起,不斷鞏固多邊主義在法理層面的基礎。

「既要對等還擊,更要掌握規則。」這是外界對中國態度最新的解讀。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在東盟十國對於「歧視性關稅」的聯合聲明中,可以看到東南亞在區域貿易一體化上的堅定意願,中老鐵路貨運量激增50%,讓更多貿易逐漸從對美出口轉向東南亞。

更重要的是,人民幣在跨境結算場景中的使用率也在提升,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技術開始在RCEP內部跑馬圈地。

對沖美國市場的手段越來越多,讓中國在談判桌上更顯從容。

關稅戰催促了中國對關鍵技術的自研與替代。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以半導體和光伏產業為例,長江存儲的232層NAND晶元開始規模量產,美光等外企的市佔率不斷下滑。

國產EDA工具也從低起點快速突進,市佔率攀升至25%。

同時,中國商務部對中小型創新企業提供定向扶持,使點狀突破不斷積累。

在高科技博弈年代,任何被「卡脖子」的牽制都是警示,唯有真正實現技術自主,方能獲得更大談判底氣。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五、這場博弈背後的更深邏輯

顯而易見,美國頻繁「加壓」的核心在於對中國新能源躍進、高技術崛起的擔憂,從而不惜藉由關稅祭出極端手段試圖延緩中國發展。

同時,中方也通過全球產業鏈合作、技術突破與區域整合的方式來應對。

當新能源逐漸攀上世界舞台中央,任何想要阻擋技術擴散的方案都難以持久。

競爭還將繼續,但單純依賴關稅大棒已很難徹底撼動中國在新能源、光伏、鋰電等領域的主導優勢。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美國能否付得起與中國脫鉤的成本?」一文刷屏後,德國總理朔爾茨的表態耐人尋味:「21世紀的經濟邏輯,不再是零和遊戲

這恰恰說到問題要害:中美經濟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體系,一旦貿然「切割」,必對全球資本流動、國際分工產生災難性衝擊。

儘管特朗普傾向於極限壓迫,但卻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各方的實際利益都已深度捆綁,美國國內抵抗亦逐步高漲。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在中國經濟從被動防守走向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最具說服力的案例當屬特斯拉上海超大規模的產能外溢,以及福特選擇與寧德時代「聯姻」開發新電池技術。

當企業看重市場前景與研發效率時,政治施壓往往無法改變其選邊站隊行為。

移動設備、汽車零部件、通信基站等眾多產業也在進行同樣的算賬:無論關稅如何波動,大趨勢還是要與最有競爭力、最能降低成本的生態系統合作。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六、特朗普的訪華誠意究竟幾何?

綜合各方信息看,美國面臨製造業萎縮、民眾通脹焦慮、國際外交孤立的多重桎梏,迫切需要向中國遞出某種緩和姿態,以便減緩國內外質疑聲浪。

在這種背景下,年內訪華的傳言可謂呼之欲出。

然而,中方對「清單式談判」仍保持謹慎,不太可能在對等協商前做出單邊讓步。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主動求和」並不一定意味著就敢保證美國下一步不會再度升級關稅。

雙方在新能源與高科技領域的競爭仍將持續,任何實質性協議達成都非易事。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的關稅衝突,將對美國形成多重打擊:不僅大豆、汽車業受到逆向壓力,更關鍵的是,高通、英偉達等本土高科技企業的全球布局也被間接削弱。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同樣,中國也在升級反制策略,包括限制稀土供應、加大對關鍵生物科技領域的封鎖,堅決捍衛自身利益。

兩國的對決,最後能否轉換成「在規則之內相互尊重、競爭合作並行」的新模式,依然需要更多耐心去觀察。

結語

關稅大棒不會給中美關係帶來決定性轉折,唯有按照對等、互利的合作思路,才能真正減少全球經濟的碰撞與動蕩。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站在2025年的時間節點上,種種跡象都顯示出:美國經濟或已難以支撐進一步的貿易戰風險,特朗普所謂的「訪華誠意」也許是真心實意,也許只是政治算計。

但是,這場關乎兩國乃至世界經濟格局的較量仍在繼續。

無論結果如何,中國都在持續夯實自身的技術基礎與多元化布局。

未來的路,終將在合作與競爭的交織中,袒露出新的可能性。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於網路,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眾勿對號入座,並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

參考信息: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美國先撐不住了!兩輪關稅戰後,特朗普急於訪華,想要「和談」?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證監會、交易所接連出手!4月5號,深夜兩大消息正式出爐 - 天天要聞

證監會、交易所接連出手!4月5號,深夜兩大消息正式出爐

市場回顧:本周,全球市場可謂是「風起雲湧」,整體呈現出震蕩下行的態勢,而全球貿易的擔憂情緒也在不斷升溫。在國內,上證指數本周累計下跌0.28%,深證成指下跌2.28%,創業板指更是下跌了2.95%。放眼海外,美國股市也遭遇重挫,納斯達克10
今夜,又崩了!全線暴跌…… - 天天要聞

今夜,又崩了!全線暴跌……

特朗普的關稅衝擊,仍在繼續。4月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商務部、海關總署接連發布多項對美反制措施。據央視新聞報道,中方出手連環反制,美指期貨應聲下跌超千點。美股繼續暴跌創2020年疫情以來最大單日跌幅4月4日晚間,美股開盤後繼續暴跌。
中美貿易戰,關稅增加對兩國都有哪些影響 - 天天要聞

中美貿易戰,關稅增加對兩國都有哪些影響

就在今天,咱們家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的關稅基礎上加增百分之三十四的關稅,此舉是對美國對華增加關稅做出對等反制。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是所有美國進口的商品,而不再是其中幾個,那麼有人會問啦,兩國這樣互相制裁下最後會是什麼結局?對
特斯拉跌超10%,市值蒸發860億美元 - 天天要聞

特斯拉跌超10%,市值蒸發860億美元

北京時間4月4日22:51更新10點48分,美股三大股指跌幅擴大,集體跌超4%,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幅超5%。特斯拉跌破10%,股價報240.45美元/股,市值蒸發860多億美元。中概股集體暴跌,阿里巴巴跌幅13.4%。拼多多、京東、百度、貝
救市希望幻滅,拋售一切 - 天天要聞

救市希望幻滅,拋售一切

4月2日,特朗普以一種自絕於世界貿易體系方式,祭出自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以來最具衝擊力的關稅政策。 「對等關稅」政策擬對全球185個國家徵收「普適性」關稅10%;對美國貿易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