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北京市丰台區、杭州市、佛山市三地市監局聯合發布《開展外國投資者主體資格文件三地互認辦法(試行)》(以下簡稱《三地互認辦法(試行)》),首次實現跨區域政務協同突破。肯亞投資者萬亞馬成為首個受益者。
日前,萬亞馬向南海區市場監管局提交材料並在當天領取營業執照。更令他驚喜的是,進軍北京市場時,僅憑南海出具的加蓋檔案證明章的主體資格文件複印件,便直接在北京丰台區完成了新公司的註冊。
「原本需要重新公證認證,至少等15天左右。現在從珠三角到京津冀,全程『無感』通關。在中國成立公司如此便捷高效,這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在其看來,新政讓企業省去至少15天公證認證時間,成本直降超6成。

根據《三地互認辦法(試行)》,境外投資者只需提交一次經公證認證的主體資格文件,即可在三地實現「一次認證、三地通用」,徹底告別重複公證認證、反覆核驗的繁瑣流程,顯著提升跨省投資效率。這一創新機制不僅為全國政務協同提供了範例,更成為吸引外資、激發經濟活力的「強引擎」,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背景下,優化外商投資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

三地互認如何賦能企業發展?有關負責人介紹,主要從三個維度實現賦能:一是一次提交,三地通用,覆蓋企業設立、變更等全流程,主體資格只需一次認證,外商跨區域投資「零重複」;二是一地核驗,互信互認,從「各自核驗」升級為「一次核驗、三地互認」,打破地域限制與制度壁壘;三是成本直降,服務升級,辦理周期從最少15天壓縮至最快1天,公證認證費用節省超60%,企業開辦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南海區市場監管局作為此次政策的積极參与者和實踐者,始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敢為人先」的魄力和「創新包容」的態度,持續深化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改革,多渠道、全方位提升企業開辦服務體驗。截至2024年底,全區新設立經營主體達15.1萬戶,經營主體總量增至73.12萬戶,均位居全市首位,為地區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未來,隨著新政的持續深化,外商跨省布局有望更為高效,有利於催生「北京總部+杭州研發+佛山供應鏈」的「三圈聯動」產業鏈布局,激活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萬億發展潛能。南海區市場監管系統將持續優化企業全周期服務,讓外商在南海這片熱土「進得來、穩得住、做得大」。
文圖/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黎俏婷 通訊員歐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