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消費維權年的主題為「共築滿意消費」,金融界保險中心特別策劃「315觀察」系列。
本期「315觀察」關注的保險公司為和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泰人壽」)。
關鍵詞:2023年虧損創歷史新高、2024年被告案件創歷史新高、2024年退保金額創歷史新高。
據天眼查司法案件顯示,2025年3月18日,和泰人壽因人身保險合同糾紛被陳某上訴至濟南市歷下區人民法院。第二天(3月19日),和泰人壽又因人身保險合同糾紛被李某上訴至濟南市歷下區人民法院。
天眼查法律訴訟信息還顯示,2024年全年,和泰人壽因被告案件10餘起,案由主要為保險合同糾紛,案件遍及上海、山東、雲南、福建等省市,創歷史新高。
根據和泰人壽公開信息披露的信息顯示,和泰人壽成立於2017年01月24日,註冊資本15億元,住所和營業場所在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經十東路10567號成城大廈b座第3及23層,經營區域在山東省,互聯網保險業務經營區域為全國,法定代表人洪寧。
從公司經營情況來看,2024年,和泰人壽在2023年虧損達歷史新高的5.7億之後出現扭虧為盈,實現了0.28億元的凈利潤。2017年-2024年,和泰人壽凈利潤分別為-1.34億元、-0.78億元、-0.94億元、-0.62億元、-1.29億元、-0.93億元、-5.7億元、0.28億元,合計虧損11.6億元。
從公司股權構成來看,中信國安有限公司、北京居然之家投資控股集團、深圳市金世紀工程公司分別持有和泰人壽20%的股權,北京英克必成科技有限公司(騰訊全資子公司)持有15%的股權(和泰人壽一直被標註為「騰訊系」壽險公司)。
背靠中信系和騰訊系兩座「靠山」,和泰人壽成立之初就提出致力於打造「互聯網優勢明顯,價值創造能力突出的創新型壽險公司」,並堅持互聯網渠道和傳統渠道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然而,如此的「虧錢」速度,似乎兩大靠山難以支撐。
虧損背後,與大量客戶退保相關,2017年—2024年,這項支出分別為59.48萬元、719.80萬元、1534.55萬元、2645.50萬元、5422.02萬、1.68億元、1.22億、3.46億。其中,2024年退保3.46億創歷史新高。其中和泰財富穩盈年金保險(萬能型)一款產品2024年退保金額達3億元。
退保與虧損巨增的過程中,和泰人壽董事監事高管的薪酬卻居高不下,2022年最高薪酬634萬元(200萬以上4人、200萬以下9人)、2023年最高薪酬692萬元(200萬以上4人、200萬以下9人)(見下圖),2024年沒有披露董監高年薪的具體數據,只披露了概數為200萬以上的3人,200萬以下9人(見上圖)。具體來看,公司董事為洪寧(董事長)、王浩(副董事長)、劉鑫(中信國安總經理)、鹿炳輝(華蓋資本總經理)、姜哲銘(君佑律師合伙人)、祖文利(渤瑞天元經理),公司監事為劉建閣(煜明地產總經理)、張利銳、張塽(董事會辦公室兼品牌公關部總經理),公司高管為崔傳波(總精算師)、薛蔚(審計責任人)、郝鵬飛(合規負責人)。
高薪是否能夠帶來高效的經營管理?遠超行業水平薪酬的和泰人壽引發「高薪低效」質疑。有觀點認為,高薪可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然而,如果公司的經營策略不當,即使管理層的薪酬再高,也難以扭轉公司的虧損局面。
燕梳研究院認為,和泰人壽的核心問題集中於長期虧損慣性、股東治理風險、產品結構單一及合規漏洞。需要進一步優化資產配置、重塑產品矩陣、強化內控合規、穩定治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