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大市,正在拚命「搶企業」

2024年04月04日19:15:27 財經 1391

文|凱風

拼經濟,誰在領跑?

日前,2024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舉行,以「滬鏈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緊扣新質生產力,向世界分享上海的經濟活力、創新動力、城市魅力、投資潛力。

這是上海連續四屆舉辦全球招商投資大會,也是繼去年出海招商、反向招商之後的又一大動作,將全力拚經濟推向新的高度。

上海拚命「搶企業」,釋放了什麼信號?

01

企業和人才的「用腳投票」,是檢驗營商環境和投資吸引力的試金石

去年以來,許多上海人發現,身邊的外國人又多了起來,從普通遊客到外籍人才再到跨國公司高管,紛紛造訪上海。

截至3月中旬,作為全國最大的空港口岸,上海浦東機場入境的外國人數量數量超過52萬人次,是去年同期的5倍,而3月11日當日外國人入境人次更創下近4年來新高。

這些外國人中,不乏以美國CEO庫克為代表的外企高管。據不完全統計,去年至今,已有上百名跨國公司高管到訪上海。

與人員流動帶動的旺盛人氣相比,近年來外企持續「加倉」上海,共享投資機遇。

作為全國GDP第一城,上海既是國際經濟中心,也是全球觀察中國的窗口,歷來都是外商投資中國的首選地。

中國第一大市,正在拚命「搶企業」 - 天天要聞

雖然全球地緣格局日益複雜,「脫鉤」和「去風險」之類說法不絕於耳,但無數外企仍在用實際行動做出自己的選擇。

過去一年,上海新設外商投資企業6017家,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240.8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居大中城市首位。

據悉,上海實際利用外資已連續4年超過200億美元,迄今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3500億美元,吸引7萬多家外資企業前來發展,堪稱最受外資歡迎的中國城市。

這些外商中,不乏以跨國公司總部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成為上海全球吸引力與日俱增的寫照。

僅2023年一年,上海就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5家、外資研發中心30家,累計分別達到956家、561家,位居內地首位。

在外資企業紛至沓來的同時,無數本土企業紛紛落戶上海,將之作為競逐新質生產力或「走出去」的重要一站。

截至2023年底,上海全市企業總數達289.2萬戶,每10個上海人中就有一個老闆,無論總量還是創業密度,均居全國第一。

中國第一大市,正在拚命「搶企業」 - 天天要聞

這些企業,既有無數活力迸發的中小創新企業,也有大型科技龍頭企業,形成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獨角獸-科技龍頭企業」的金字塔企業矩陣。

外資紛紛「加倉」上海,本土創新型企業不斷湧現,與上海經濟的強勁反彈、先進位造業的蓬勃發展、對外開放的持續深化不無關係,但也離不開密集的招商行動帶來的貢獻。

近年來,上海主動出擊,先後奔赴美國、義大利瑞士等歐美髮達國家,掀起全球「搶企」攻勢,同時放下「身段」,主動到中西部城市「反向招商」,進一步提升區域合作空間。

每一次全球投資促進大會,每一輪全球招商,每一波營商環境改革,都將擦亮「投資上海」的金字招牌,讓海內外看到一座創新之城、開放之城、夢想之城迸發的強勁活力。

「選擇上海就是選擇與機遇同行,投資上海就是投資未來」,這句話愈發深入人心。

02

面對海內外頂尖城市的招商競爭,上海何以突圍?

這兩年,「搶企大戰」和「搶人大戰」越來越白熱化。

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香港高調喊出「搶企業、搶人才、搶資本」,新加坡先後推出「頂級專才准證」和「國際商業領袖計劃」……

一時之間,從國內到國外,從內陸城市到國際城市,無不將招商引資作為拼經濟的抓手。

面對全球「搶企」競爭,上海有哪些優勢?又有哪些殺手鐧?

說起上海,許多人只看到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一面,卻忽視了上海作為製造中心和科創中心的另一面。

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全球城市相比,上海的國際化程度不遑多讓,但全產業鏈優勢可謂獨一無二。

隨著全球化突飛猛進,多數世界城市開始「去工業化」,部分城市僅保留金融、貿易或研發設計的單一功能,產業空心化之困始終存在。

與之對比,上海是少數集製造、科創、金融、貿易、航運等於一體的全球城市,既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節點,也是高端製造的關鍵一環。

放眼全球,沒有哪一座GDP接近5萬億量級的頂尖城市,仍像上海一樣,保留了數萬億體量的製造業,並將製造業佔比25%作為必須堅守的紅線,也沒有哪一座城市能像上海一樣匯聚起如此龐大的產業鏈、供應鏈。

中國第一大市,正在拚命「搶企業」 - 天天要聞

目前,上海製造業總產值接近4萬億元,工業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位居全國乃至全球前列。

與國內主要工業城市相比,上海最大的優勢不在於規模和體量,而是高端製造。

上海製造,普遍處於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匯聚了眾多關乎科技自立自強、產業鏈安全可控的核心產業。

當前,上海正在形成「2+2」+「3+6」+「4+5」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坐擁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4大萬億級產業集群。

上海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高達43.9%,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產業規模達1.6萬億元,而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的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五大未來產業,已經初步成形。

不僅如此,以上海為中心,還有更為龐大的上海大都市圈和長三角城市群,這是全球最大的生產製造基地,也是最具潛力的研發中心。

長三角的存在,進一步拓展了上海的產業半徑,鞏固了其全產業鏈的優勢。

中國第一大市,正在拚命「搶企業」 - 天天要聞

無論是跨國企業還是本土企業,在上海及其周邊,總能找到整個上下游產業鏈,這是其他全球城市所不具備的優勢。

同時,與國內其他一二線城市相比,上海最為矚目的優勢當屬「鏈」接全球,國際化營商環境、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勢最為突出。

上海是全球少數集江海陸空優勢為一體的世界城市。

通江達海,一邊連起長江經濟帶,一邊直通亞太及全球,內地眾多企業藉助上海的國際化優勢,得以順利融入國際市場,而國際企業則通過上海深入中國,共享大國崛起的紅利。

一言以蔽之,上海是全球資源配置的中心、國內國際大循環的鏈接點,既是國內企業「出海」的跳板,也是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的橋頭堡。

這是上海之於中國乃至全球的獨特價值所在。

03

大國博弈,終究是科技之爭,新質生產力正是其中最關鍵的一環。

日前,上海圍繞大模型、人形機器人、寬禁帶半導體、生物製造、元宇宙、大飛機、大型郵輪、商業航天、新材料、氫能等10個重點產業鏈細分賽道發布投資機遇。

中國第一大市,正在拚命「搶企業」 - 天天要聞

這些產業鏈,無一不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無一不指向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無一不是大國博弈和全球科技競爭的核心領域。

今年以來,幾乎所有城市都將新質生產力作為重點,各類規劃層出不窮。但是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技水平、國家戰略分工不同,不是每個城市都有發展壯大的可能。

所以,國家層面告誡,「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

哪些城市應當主動挑起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梁?

北京、上海和大灣區顯然當仁不讓。三大區域不僅集國家科學中心和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等科創『雙中心」為一體,而且在全球科研城市、全球科技創新集群中,雙雙位居第一梯隊。

科研城市,著重於基礎科研。根據自然雜誌發布的2023年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行,上海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北京、紐約都市圈,大灣區的廣州深圳分別位列第8位和第19位。

全球科技集群,側重於產業創新。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頂尖科技集群排行中,上海-蘇州位列全球第5,僅次於東京-橫濱、深圳-香港-廣州、首爾、北京。

中國第一大市,正在拚命「搶企業」 - 天天要聞

無論是科研城市還是科技創新集群,北京、上海、深圳都是佼佼者,它們也代表著三種不同的發展模式。

北京、深圳處於兩極,一個高校、科研院所云集,歷來都是基礎創新的高地;一個科技企業匯聚,90%以上的創新都來自於企業。

上海處於兩者之間,集產學研為一體,既有大院大所大裝置的支撐,也有萬億級產業集群的助力,無論是基礎創新還是產業創新,都有關鍵的一席之地。

根據2023年上海科技進步報告,上海擁有「雙一流」建設高校15所,3家國家實驗室,4家國家實驗室上海基地,14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4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正在形成體系化的戰略科技力量。

科技創新離不開產業創新的助力,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可行路徑。

上海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產業正在形成領跑優勢。

且不說最具競爭力的的三大先導產業——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恰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國際博弈的焦點,上海必須主動挑起科技突破的大梁。

在一系列關乎科技自立自強的「大國重器」方面,上海同樣承載著突破「卡脖子」限制的重任。

無論是國產大飛機C919,還是首艘彈射型航母福建艦,無論國產首制郵輪「愛達·魔都號」,還是我國首制的最高技術等級的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每一個「現代工業明珠」的突破,都不無上海製造的身影。

從基礎創新到產業創新,從戰新產業到未來產業,上海正在勇攀科技高峰,為全球企業創造更多前沿的投資機遇。

04


招商的「上海模式」,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地方所借鑒。

過去的招商引資,更多比拼資源稟賦、土地空間、稅費補貼,給錢給土地給資源的「三板斧」,可謂無往而不利。

然而,當經濟從高增長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大呼隆」式的招商引資早已成為過去,拼土地拼補貼之類的低成本、粗放型招商更加不合時宜。

新的時期呼喚新的招商模式,上海正走在全國前列。

其一,利用「鏈」上之城的優勢,開啟「全產業鏈招商」的新探索。

從全產業鏈到「鏈」接全球,雙「鏈」的存在,奠定了上海作為「鏈」上之城的地位,更凸顯了上海招商引資的獨特之處。

近年來,上海以主導產業為導向,以補鏈、強鏈、擴鏈為重點,以精準招商、戰略招商、全球招商、反向招商為手段,打造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在一些關乎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領域,上海更進一步強化市區協同和一盤棋統籌,以「鏈路深耕,產業細作」為導向,按照「一鏈一方案」制訂相關招商方案,全力打造優勢互補、生態良好的產業布局。

其二, 營商環境也是生產力,產業人才集聚就是競爭力,上海正在重塑綜合成本優勢。

在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上,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上海有成本優勢。

這話似乎有違常識,寸土寸金的上海,無論土地、人力還是其他成本,都顯著高於內陸地區,成本優勢從何談起?

事實上,衡量成本優勢,顯性的外在成本自然不在話下,但不能忽視營商環境背後的制度成本,以及規模經濟、知識共享、技術溢出、創新協同帶來的綜合成本優勢。

其三,從上海速度到上海服務,示範了「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操作範式

在國際投資界,特斯拉「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當年上市」的奇蹟,莫德納3個月從戰略簽約到拿地開工的創舉,創造了「上海速度」的傳說。

速度的背後,是一流的營商環境和服務意識。

無論去年發布的投資促進24條,還是今年的「投資上海」政策包,都體現了「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高度結合。

在今年的政策包中,上海祭出「2萬億元銀行授信+1000億元產業母基金+ 1000萬方智造空間」的組合拳,既不乏政策力度,也不乏產業針對性。

其四,以對外開放再造招商優勢,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也是上海競逐全球城市的底氣。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上海就被賦予率先對外開放的重任。而在最近一輪的深化改革中,上海再被賦予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探索重任。

制度型開放,意味著上海要對標國際經貿規則,以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打造最具國際化和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可以說,上海的先行先試,最終受益的不只是自身,而是整個中國。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更小更強 OPPO Find X8s有哪些升級點? - 天天要聞

更小更強 OPPO Find X8s有哪些升級點?

4月10日,OPPO Find X8s系列正式發布,其中早在發布會之前就曝光的OPPO Find X8s就已經面紗解開,憑藉小屏旗艦定位,讓這個尺寸的機型又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 天天要聞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之前小智說了,本月會有一大波的新機發布,均搭載高通和聯發科的新處理器,尤其是高通的驍龍8s Gen4機型眾多。不過對於驍龍8s Gen4新機的定價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曝光,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批新機會比較尷尬,因為驍龍8s Gen4的性能處於不上不下的水平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 天天要聞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縱觀近兩年手機市場,在性能上格外內卷,就連3000元左右的中端機型也會配上當年最新的旗艦處理器。反觀平板電腦市場,基本上都是選擇的當年中端處理器或者上一代的旗艦處理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這和它的產品定位有關係,不少廠商認為平板電腦還是以輕辦公和娛樂為主,
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 天天要聞

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扭歸扭,打歸打,打完我們還是一對兒看著不太像是P的賣相就不太好喝的感覺實在太慘了一點如今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請不要灌酒,否則後果堪憂俺的帽子威力不容小覷白子取得了碾壓優勢小孩哥:別鬧了我都尷尬死了不要在馬路上放飛氣球場面似乎有點羞恥?沖著這髮型也得加點工資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