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繳費嚴格來說和我們個人沒有關係,因為單位繳費是計入了統籌基金,統籌基金由誰來管理,由社保基金來管理,屬於統籌區的社保部門所有,按照性質來劃分,也是屬於國有資產的一部分。
個人繳費部分永遠屬於個人的錢,這部分錢雖然也是由社保基金來管理,但是這個錢是屬於個人的錢,也可以說是個人的私有財產,即使今後死亡了,這個錢也是可以由家屬或是法定的繼承人來繼承的。
個人賬戶餘額,通常是指職工個人繳費歷年累計的金額,餘額分為本金和利率兩個部分。本金是歷按照繳費基數的8%計算到個人賬戶積累部分;個人賬戶利率,每年由於統籌區根據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理財或是相應的利息收入,得出的個人賬戶資金利率。個人賬戶的利率是比較高的,平均可以達到6%以上。
退休時出現的個人賬戶存儲額,是到退休時個人賬戶本金和利息收入的總和,結算到退休的當月。這個個人賬戶儲存額,就是計算個人賬戶的養老金的依據。
假如個人賬戶歷年累計餘額為20萬元,個人賬戶歷年累計資金利息8萬元,那麼退休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就是28萬元。根據這麼多年的實際,個人賬戶利息占本金的比例大概為三分之一左右,可見個人賬戶的利率水平是比較高的。
在我們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中,分為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進行管理,兩個賬戶是獨立管理,互不擠占的關係。
統籌賬戶的功能,主要用於支付退休人員的基礎養老金、國家每年調整增加的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退休人員個人賬戶養老金相對應的領取月數領取完之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支付,退休人員死亡後的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等。
統籌賬戶的資金都是委託社保基金運營,也會產生運營收益,在資金池中滾雪球,不斷將這個資金池做大做強,以確保退休人員養老金年的按時足額發放。
統籌基金還有調劑的功能,特別是在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以後,養老保險全國調劑的力度不斷加大。養老保險基金的調劑,是調劑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養老保險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由於我國東西南北之間經濟發展差異比較大,各省參保人數、退休人數等存在很大差距,有的地區養老保險結餘比較多,比如廣東、江蘇、上海、浙江等地;西部地區,東北地區由於經濟發展的因素,很多地方的養老保險基金基本上都是處於虧損狀態,需要通過調劑才能解決當地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按時支付。
退休人員退休後,養老金分為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個部分,其中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還要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有的還有增發的養老金。在養老金的計算中,幾乎不考慮統籌賬戶多少的因素,統籌賬戶的高低甚至和養老金的計算甚至沒有直接的關係,但統籌賬戶和我們的養老金有間接的關係。
比如我們在繳納養老保險時,職工個人是按照本人的實際工資繳納的,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金額就會越高,繳費指數就會越高。在個人繳費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是按照個人的繳費基數進行繳納的。也就是說個人繳費標準越高,單位的繳費也就越高,單位的成本也就越高。
在計算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時,主要參考的因素是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在同一個統籌區,平均繳費指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個人的基礎養老金就會越高;具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企業職工的實際繳費指數越高,視同繳費年限越長,過渡性養老金就會越高。
在養老金結構中,基礎養老金占的比例也是比較大的。我們繳納養老保險時,單位繳費是個人繳費的2倍,體現在基本養老金中,基礎養老金也會超過個人賬戶養老金的2倍。如果加上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比重只佔三分之一左右。
綜上所述,養老保險的繳費總額和個人賬戶具有比較重要的關係,個人繳費基數越高,養老保險的繳費總額就會越高,個人賬戶餘額和個人賬戶儲存額也會越高,退休後的養老金也就越高。這大概就是養老保險繳費總額和個人賬戶餘額、個人賬戶儲存額和養老金高低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