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傳出美韓存儲晶元行業聯手,漲價兩成,試圖推動存儲晶元價格上漲,然而日前消息指出全球對存儲晶元的需求仍在下滑,導致它們的聯盟破裂,被迫再度降價搶市,可以說他們試圖聯合漲價的圖謀已經失敗。
從2022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存儲晶元的價格急跌,到2023年中價格腰斬,導致韓國存儲晶元企業三星、SK海力士和美國晶元企業美光等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其中美光在2023年上半年就虧損了42億美元。
面對巨額的虧損,美韓晶元試圖聯手漲價,漲價兩成,同時向媒體宣稱預期未來存儲晶元價格將繼續上漲,希望大幅拉抬存儲晶元價格的上漲,這已不是美韓晶元第一次聯手抬價了。
在2022年之前美韓晶元就合作大舉抬升存儲晶元的價格,由此推動他們的業績大幅上漲,三星作為全球最大的存儲晶元企業更因此獲益良多,當時三星因為Galaxy Note7的電池問題,導致手機業務受挫,但是利潤卻持續上漲,就是因為存儲晶元價格上漲帶來的利潤增長。
不過這一次美韓晶元顯然難以達到目的,原因就在於全球最大的晶元採購國--中國有了自己的存儲晶元,這讓美韓晶元聯手抬價的圖謀無法實現,給了美韓晶元一記重拳打擊,這顯然是他們所未曾料到的結果。
中國存儲晶元發展於2016年,當年成立了三家存儲晶元企業,後來其中兩家順利發展起來,2022年中國存儲晶元已佔有4%的市場份額,初步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由此中國存儲晶元已部分替代進口晶元。
隨著國產存儲晶元替代進口晶元,加上全球晶元行業進入下行階段,存儲晶元價格暴跌,一度腰斬,這給美韓三大存儲晶元巨頭以重擊,導致他們業績大跌,甚至嚴重虧損,為了穩住業績,三家巨頭聯合提價。
然而中國存儲晶元已打破了他們的壟斷,在國內市場大舉替代進口,尤其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元採購國,韓國存儲晶元出口有四成以上出口到中國,他們大舉提價促使中國更進一步以國產存儲晶元替代進口晶元。
面對如此境況,美光率先看清現實,去年底美光高管訪華,表示希望繼續與中國合作,對中國出售存儲晶元。美光如此做,在於它此前深受失去中國市場的打擊,從2017年以來,美光就頻頻做出頭鳥,對中國一家存儲晶元企業出手,由此導致美光從中國市場獲得的收入大跌,早年從中國市場獲得近180億美元收入,到如今每年從中國市場僅獲得數十億美元。
美光從中國市場獲得的收入大跌直接導致它迅速陷入虧損,2023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虧損額高達42億美元,巨額的虧損讓它看清了離不開中國市場的現實,隨著它尋求恢復對中國市場供應晶元,也意味著美韓存儲晶元聯盟破裂。
如此情況下也就導致三家存儲晶元聯盟迅速破裂,聯合提價的圖謀破產,這一切最重要的原因顯然還是中國晶元自立自強,實現了零的突破,讓美韓晶元試圖以聯盟的方式提價,促使中國高價購買存儲晶元的圖謀無法成為現實,這將進一步激勵中國晶元加強自主研發,在更多晶元行業實現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