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近日舉行的臨沂市品牌建設提升行動暨全國主流媒體沂蒙品牌行活動,為該市19個「好品山東」品牌頒獎。為大力實施質量強省和品牌戰略,山東打造「好品山東」區域公共品牌,已擇優遴選出328個「好品山東」品牌,《共建共享「好品山東」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印發近3年,根據規劃,到2025年,「好品山東」競爭力位居全國區域品牌前列。
山東打造「好品山東」品牌體系,推進品牌培育工程,「好品山東」背後,藏著怎樣的「品牌密碼」?日前,經濟導報記者跟隨全國主流媒體沂蒙品牌行採訪團走進臨沂,走訪了多家「好品山東」企業以及當地正在培育中的品牌企業,答案躍然紙上。


品質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
好品山東,好在卓越品質。品質是產品的靈魂,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
「生產線上的每一桶油都有自己專屬的信息碼,所有出廠的油都會抽樣保存,通過信息碼可以對該產品的原料產地、生產時間、生產車間和檢測指標等信息一鍵查詢。」金勝糧油是臨沂市獲獎的19個「好品山東」品牌之一,在金勝糧油集團的車間樣品間,負責品控的經理孫曉青指著一瓶瓶小樣,對經濟導報記者說。據了解,他們有一套完善的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從原料到成品全過程可以一鍵追溯,以保障產品質量。
在山東永安特種裝備有限公司,經濟導報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忙碌地裝卸無縫氣瓶,這些氣瓶將通過陸運、海運等方式發往全國各地。
為了能讓客戶用得放心,該公司升級了全自動水壓試驗智能化設備,實現試驗記錄實時上傳。在對氣瓶的熱處理環節,上線了溫控系統,實現了自動監控熱處理,穩定了鋼瓶的安全性能。客戶可通過二維碼質量追溯系統,實時查看產品公示信息,及時掌握鋼瓶的使用情況。
「只有產品質量過硬,才能收穫客戶的信賴。」山東永安特種裝備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劉常情表示。作為「山東省製造業單項冠軍」「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該企業曾參與多項國家標準起草修訂。
數字智能化引領轉型升級
數字智能化正引領企業轉型升級。
在泰森日盛集團有限公司的5G智慧車間,經濟導報記者看到機械臂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物料抓取、精準投放,一塊塊木板被整齊地放上傳送帶。
「從一塊原材料到一個家居成品板件,整個生產周期只需要短短的3分鐘。」泰森日盛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行政管理部總監狄傳好說。泰森日盛將各種數據進行匯聚,融合了20多年的木業行業經驗,建設了泰森日盛美好家居全周期服務雲平台,實現智能化工廠數字轉型。
在泰森日盛的智能倉庫,AGV智能機器人按照預設程序「嚴陣以待」,自動分揀、識別、搬運、存儲板材物料……這款智能倉儲系統是於2022年3月上線的。「這一系統的上線,讓我們節省了60%的人力。」狄傳好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藉助數字化平台,泰森日盛的訂單產品的入庫、存儲、找貨、取貨發貨,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做到了精準配貨,實現了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現已成為「互聯網+」工業4.0全屋數碼定製實訓基地。數字化助力下,泰森日盛從2017年的納稅32.52萬元到2021年的納稅10528.81萬元,營業收入更是從2017年的5707萬元一躍到2021年的132081萬元。
作為省製造業單項冠軍、省瞪羚企業、省智能工廠,山東金利液壓科技有限公司在管理體系也上「下足了功夫」,該企業建立了「工業4.0六個模塊」思路,即設計+智能車間+工業互聯網+智能倉儲+售後服務+智能化軟體。
「這套體系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效的零部件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和服務支持,再提升產品質量和資源配置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山東金利液壓科技有限公司質量負責人張振興表示。
在山東新明輝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經濟導報記者演示了其數字供應鏈雲平台。新明輝的所有訂單信息全部精準細分到地圖上的每一個購買用戶,下游銷售企業的信息也能實時查看。雲平台將數據總結成熱力圖和線狀分析圖,通過大數據分析,後台能根據用戶的點擊區域調整商品的銷售策略。
「得益於數字平台的建設,我們的平台交易額較10年前翻了1000倍。」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該公司自有產品SKU已超過2000餘類,市場佔有率超過13%,現已成為勞保行業的翹楚。
山東盛和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在2018年就坐上了智能化的「高速列車」。「智能生產線一落地,訂單逐年上漲。」董事長郭守和說,僅2020年和2021年就為了順應訂單需求,新增了近2萬平方米的廠房,生產線總數也較此前翻了幾十倍。
創新力就是突破力
山東提出,滾動實施五年行動計劃,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開展「好品山東」培育工程,建立培育庫,把質量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創新」是品牌建樹的必經之路,「好品山東」培育堅持的是卓越品質,承載的是科技創新。
紡織業,這一曾經的「夕陽產業」,在臨沂市蒙陰縣的山東盛和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正勾勒出一條逆勢上揚的曲線。
「我們在11月就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務,原來計劃投產7000萬元的項目,現在投了9000萬元,剎不住車了。」郭守和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不僅如此,在消費升級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郭守和還在產品創新上做文章,立足科技創新,發力探索功能性面料,主動與高校聯手壯大科研實力。2022年,公司與青島大學成立了聯合研究院,全年開發新品種100多個。深受年輕人青睞的洗臉巾、潔廁紙等產品在電商平台銷售異常火爆,2023年初,盛和紡織帶著自有品牌入局電商平台,上線後月銷售額始終保持在10餘萬元。其棉腈紗線系列佔據國內市場份額50%以上。
「紡織行業作為傳統支柱產業,只有擁抱變化才能發展長久。」對傳統優勢產業之所以煥發新活力,郭守和給出了答案。
企業的創新還體現在敢啃產品技術方面的「硬骨頭」。走進凱米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廳,一款隔音門窗分外吸睛,打開窗戶,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關上窗戶,噪音奇蹟般地被屏蔽掉了。「像這款門窗,就是為了應對特殊場景下做到雜訊污染最小的一款。」凱米特公司的工作人員對經濟導報記者介紹說。
產能過剩和行業集中度不高,導致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很多中小型企業競爭力不足。為此,凱米特不斷提升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上述產品就是推出的創新產品之一。
「為了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我們也與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凱米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龍說。
